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20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39篇
  13篇
综合类   500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20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靠山     
徐学平 《百姓》2007,(12):62
椅子缺了下面的"位子",说是"靠山",其实充其量不过是个摆设而已。讲的虽是大白话,但只要你细细揣磨,倒也不难品出另一番意味来。  相似文献   
62.
冯祖祥  周重想 《农业考古》2000,(4):270-271,273
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很久以前(至迟在三千年前),就定居在鄂西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巴人以顽强的毅力,奋斗不息,为中华民族和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鄂西地区是我国茶树原产地之一鄂西地区,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为茶树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据史志记载,巴东县治南有巴山,产茶。《名胜志》:“巴山,县治所依,一名金字山,一峰分三冈,形如金字,山产茶,色微白,即巴东真香茗也。”《巴东县志》言:“真香茶旧名。”又云:“海内自变乱后,荒为榛莽,间有采而售者,皆大叶粗梗,兼…  相似文献   
63.
中国古代茶具发展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晏世芳  王俊奇 《茶叶》1998,24(3):143-144
本文主要讨论了古代茶具的种类及其概念上的划分。并对唐宋以来茶具的兴起,以及为什么唐宋大量出现陶瓷茶具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64.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生物学教育亦是如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对生物学的“爱”之火焰,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65.
中国古代市场经济虽然不发达,但是却有着丰富浩瀚的兵书兵法。这些古代智慧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国古代著名战争案例中的思想蕴涵着很多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对市场营销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6.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遥 《湖南农机》2009,(4):75-76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沿革,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中一些教育方法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7.
2.乳品工艺精 中华饮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在饮食制作方面表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备受世人瞩目,乳品的制作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68.
殷商至秦汉时期的兰花文化 中国的花木文化始自《诗经》,大量的历史文献证实,我们的先民已开始种植并记载花木的生态环境、物候特点,并赋予花木浓厚的象征意义。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花木是兰花。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干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他在《离骚》中多次吟咏兰花,并以兰花自喻,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因此兰花又有楚兰、湘兰、楚畹、九畹之称。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米,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69.
《海鲜世界》2006,(1):59-59
古往今来,人们都把钓鱼看作为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古代很多名人、学者都喜爱钓鱼.  相似文献   
70.
古代徽州人植树十分讲究地点树种,如来龙林、水口林、荫墓林、夺观林以及庭院树等,反映了徽文化内涵的一个侧面. 来龙林通常植于村庄后枕靠之山.民间认为村庄枕靠之山为来龙之脉,关乎村族兴衰.来龙林组成树种主要有松、麻栎、枫杨、黄连木、榆、冬青、槠、大叶榉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