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70篇 |
免费 | 308篇 |
国内免费 | 114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17篇 |
农学 | 183篇 |
基础科学 | 589篇 |
1917篇 | |
综合类 | 2623篇 |
农作物 | 97篇 |
水产渔业 | 147篇 |
畜牧兽医 | 491篇 |
园艺 | 70篇 |
植物保护 | 2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4篇 |
2023年 | 304篇 |
2022年 | 388篇 |
2021年 | 405篇 |
2020年 | 354篇 |
2019年 | 385篇 |
2018年 | 230篇 |
2017年 | 283篇 |
2016年 | 315篇 |
2015年 | 349篇 |
2014年 | 376篇 |
2013年 | 352篇 |
2012年 | 373篇 |
2011年 | 408篇 |
2010年 | 374篇 |
2009年 | 363篇 |
2008年 | 336篇 |
2007年 | 324篇 |
2006年 | 259篇 |
2005年 | 226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05篇 |
2001年 | 119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3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混种区作物面积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承包田块空间特征的规范性和作物种植以承包田块为单元的特点,提出了以承包田块制图为基础的混种区作物面积遥感监测方法。该方法将遥感监测分类结果按承包田块进行区域统计,转化成承包田块的属性;通过设定合理的阈值,确定各个承包田块的种植类型,生成种植类型图,从而对种植各类作物的承包田块面积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92.
93.
图像的边缘检测是图像特征提取和图像分析理解的基础.运用Roberts,Sobel,Prewitt,Laplacian 4种经典边缘检测算子对TM遥感影像进行水体边缘检测研究,然后对各种算子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认为:采用Roberts算子获得的水体边缘不清晰,而且边缘不连续,边缘检测效果比较差;采用Sobel算子获得的水体边缘局部效果不佳,边缘定位精度不高;采用Laplacian算子获得的水体边缘不具有方向性,定位精度高,检测出了绝大部分的边缘;采用Prewitt算子方法二获得的水体边缘明显,效果最佳.因此,Prewitt算子方法二是最佳的基于TM遥感影像提取水体边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大区域农田墒情遥感定量监测对当代精准农业应用意义重大,但如何提高监测精度一直是该领域的关键问题.融合多源遥感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各种遥感的优势,是提高监测精度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河南省中东部为研究区域,利用MODIS、Sentinel数据,结合实测土壤含水量,根据植被覆盖、地表粗糙度和不同湿度的土壤对后向散射的贡献,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上述参数的关系,分别对研究区2016年3-6月冬小麦高植被覆盖时期0~10 cm、0~20 cm深度土壤墒情反演.根据地表粗糙度参数的性质,提出了地表粗糙度不变假设,并结合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方法(GA-BP),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①植被茂盛期,后向散射系数(σ)及其差值(?σ)与土壤墒情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VV极化优于VH极化,差值优于原值;②在反演0~10 cm与0~20 cm深度土壤墒情时,BPσ、BP?σ、GA-BP?σ模型得到的结果精度均依次提高,其中GA-BP?σ模型的均方根误差0~10 cm为4.07%,0~20cm为3.42%;③3种BP神经网络模型皆与0~20 cm深度土壤墒情相关性较好,预测精度较高.研究表明:中原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表粗糙度不变假设是成立的,后向散射系数差值(?σ)与土壤墒情的相关性更好,0~20 cm的根部墒情的遥测敏感度更高, 相似文献
95.
国家及区域尺度的土地覆被信息对于解决环境演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评价及环境建模等一系列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从国家及区域尺度分别比较了当前全球2种最高分辨率的土地覆被遥感产品,以便解释两者在空间及专题上的一致性和异质性。结果表明,GLOBCOVER和MODIS2种产品在国家尺度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区域尺度上仍有较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在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2种产品在林地、灌木、耕地和草地间存在严重的混淆现象;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在全国尺度和区域尺度有着较大的差异,总体精度值从全国尺度的56.35%降为区域尺度的27.01%,Kappa系数值从全国尺度的47.09%降为区域尺度的16.57%。在全国尺度上东北区域有着最好的一致性,四川盆地的总体一致性最差;MODIS产品的类别均质性百分比明显优于GLOBCOVER,类别一致性百分比与空间一致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决定系数R2为0.724,说明产品间的类别均质性百分比差异越小,两者的空间一致性越高。该研究可为遥感产品的使用者提供准确可信的信息分布,为产品生产者有针对性改进分类算法提供科学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96.
为解决传统生态资源保护防治率低的问题,基于林业病虫害遥感监测设计了生态资源保护方法.通过获取生态资源保护林业病虫害遥感监测数据,处理生态资源保护林业病虫害遥感监测数据,可实现生态资源保护.研究林业病虫害遥感监测对生态资源保护的价值,主要包括: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健康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设计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方法针对... 相似文献
97.
98.
卫星遥感和积温-辐射模型预测区域冬小麦成熟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预测区域尺度的小麦成熟期,指挥麦收机械化作业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文针对目前区域冬小麦成熟期预测中时效性差、缺乏空间分布以及缺少定量描述等突出问题,选择华北地区河北、河南和山东3省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S-G滤波后的2013年冬小麦生育期时间序列MODIS LAI,采用动态阈值法获取抽穗期具体日期,即叶面积指数(LAI)达到峰值时的具体日期;然后基于由2008-2012年农业气象资料与地面气象资料构建的抽穗-成熟期有效积温模型和总辐射模型,逐个栅格单元计算MODIS LAI获取的抽穗期具体日期到当前日期的积温、太阳辐射总量,并结合全球多模式集合预报(THORPEX Interactive Grand Global Ensemble,TIGGE)资料对当前日期(5月10号至6月8号)之后的16 d冬小麦成熟期进行逐日动态预测以得到全部区域的成熟期预测值;最后采用农业气象站点的成熟期观测值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冬小麦成熟期预测值与观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2,均方根误差RMSE约为3 d,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该研究方法对其他大区域的农作物成熟期预测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9.
探究云海的时间变化特征,能够为当地生态旅游以及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以梵净山为例,基于FY-4A的云顶高度产品获取了有效的云顶高度数据,并分别按不同的判别规则提取梵净山景区范围内的云海日与金顶周边的可观赏性云海日,分析其季、月、时段的变化特征以及与温度和湿度的相关关系,并基于以上结果调取地面视频监测资料开展验证工作.结果表明:(1) 2020年梵净山出现云海的天数总计85 d,月均7 d,其中在金顶周边可观赏到的云海天数为62 d,占云海总日数72.9%,月均5 d;(2)无论是云海还是可观赏性云海,季节特征为“春秋多,夏冬少”,其中可观赏性云海主要集中在2-4月,凌晨4点至上午8点期间频率最高;(3)当相对湿度高且平均温度较低时,云海形成的概率较高,当相对湿度过高或者平均温度过低时云海均不易形成.因此,山间冬末春初时节,湿度增加,水汽充足,清晨与傍晚极易形成云海景观,是前往梵净山观赏云海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00.
选取灾区107个崩塌滑坡样本,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崩塌滑坡面积,遥感影像结合DEM获取崩塌滑坡体坡高(前后缘高差)、滑移距离、视摩擦角等信息,通过野外调查获取体积信息,对灾害评估中关注的两个关键因子崩塌滑坡体体积、滑移距离与各特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体积、滑移距离与相关性显著因子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崩塌滑坡体体积与崩塌滑坡面积、坡高相关性显著,且与崩塌滑坡面积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与坡高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与滑移距离、视摩擦角有一定关系,但不显著;崩塌滑坡滑移距离与坡高相关性显著,且呈线性关系,与崩塌滑坡面积也有一定关系,但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