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5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猪旋毛虫病膈肌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0份猪旋毛虫病膈肌进行了病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并对其中5份作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膈肌旋毛虫病灶的病变分为非包囊型、包囊型、包囊性肉芽肿型、肉芽肿型和淋巴细胞结节型等5种类型;旋毛虫包囊壁内、外两层的成分是胶原,内层来源于感染肌纤维,外层为增厚的感染肌纤维的基底膜;感染和非感染肌纤维,均具有变性和再生变化,但前者的再生最后形成包囊,而后者则一般以结缔组织取代之;感染和非感染肌纤维均有一定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尤以肌膜最明显,而非特异性酯酶仅位于旋毛虫病灶内;旋毛虫病灶内,T、B淋巴细胞同时存在,且尚见嗜酸性白细胞。  相似文献   
52.
猪肾虫又称有齿冠尾线虫,常居住在由宿主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内,包囊与泌尿系统相通,也可寄生于肾孟、肾周围脂肪、输尿管壁或胰脏、腰肌、脊柱及肺、偶有寄生于腹腔及膀胱的。猪肾虫病分布广泛,危害性大,常呈地方性流行,患病幼猪生长缓慢,母猪不孕或流产,公猪生殖障碍,严重的病猪因极度衰弱而死亡,对养猪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53.
本文利用SDS-PAGE对不同宿主源棘球蚴囊液抗原的多肽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旨在为免疫诊断抗原的分离、鉴定和纯化奠定基础,为细粒棘球绦虫种内变异和株的鉴定提供参考指标。结果表明,在还原条件下,绵羊棘球蚴囊液抗原共有多肽带19条,其中66和59KD多肽带为主带,40、34.5、33、24.5和14KD多肽带次之。牛源囊液抗原共有多肽带12条,66和59KD多肽带也为主带,24.5KD多肽带次之。人源囊液抗原共有多肽带13条,66、40、20.5和14KD多肽带为主带,59KD多肽带近于缺乏,分子量在59和24KD之间的带明显偏少,而71、69、68和20.5KD多肽带为自身特有。3种不同宿主源棘球蚴囊液抗原其多肽组成均很复杂,羊、牛源囊液抗原的SDS-PAGE图谱较相似,而人源与此差异明显。初步认为绵羊和牛源囊液抗原在免疫诊断中具有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54.
羊多头蚴病(脑包虫病)是犬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羊脑部引起的一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寄生虫病。尤对两岁以下幼龄绵羊危害最甚,死亡率极高,给牧业经济带来重大损失。对其防治除要加强对牧犬的定期驱虫外,对患脑包虫的病羊进行手术治  相似文献   
55.
海水小瓜虫病是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数十种海水鱼类较难控制的主要疾病,它是由刺激隐核虫(Cryptography irritans)感染引发,严重威胁鱼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利用复方中草药"HD-2"(槟榔、川楝子、绵马贯众、大青叶、穿心莲等以一定比例混合,超微粉碎经过200目过筛后收集粉末)投喂大黄鱼,研究大黄鱼溶菌酶(LZM)、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变化和不同用药方式对刺激隐核虫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口服"HD-2"可以促进鱼体LZM、T-SOD、AKP、ACP活性升高,以添加2%中草药组在提高4种酶活性方面作用显著,投喂后第14~21天酶活性最高。"HD-2"对体外刺激隐核虫幼虫的杀灭实验证实:4 h内在50 mg/L浓度下对幼虫没有杀伤作用,80 mg/L、100 mg/L、200 mg/L浓度分别可以杀死20%、54%、89%的幼虫,400 mg/L浓度下幼虫被全部杀死,幼虫4 h半致死浓度为109 mg/L。在室内为期15 d的大黄鱼小瓜虫病治疗实验中,A组按20 g/kg添加"HD-2"药物口服,同时按100 mg/L浓度药浴,存活率为50%;B组按20 g/kg添加药物口服,同时按50 mg/L浓度药浴,存活率50.67%;C组,在无药浴情况下,仅按20 g/kg添加药物口服,存活率为42.67%;A、B、C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活率2.67%(P0.05)。此外,A、B、C 3组中,大黄鱼胸鳍上白点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3个组的大黄鱼鳃丝上隐核虫数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实验结束时几乎观察不到虫体;而对照组大黄鱼鳃丝上隐核虫数量明显上升。实验过程中A、B、C 3组大黄鱼释放到体外的包囊数量明显下降,第12天时其包囊数量分别下降100%、91.1%、77.7%,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所述,口服和药浴同时用药具有最佳效果,仅口服中草药亦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从实用性和成本考虑,建议仅进行口服处理,即能保障大黄鱼较高成活率,中草药添加量为2%,投喂时间为6~14 d。该结果为防控鱼类小瓜虫病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在养殖生产中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为了探讨细粒棘球蚴感染羊肝脏包囊纤维化形成的病理学过程,本研究通过病理组织学、细胞化学和超微形态学的诊断方法,对羊感染细粒棘球蚴后肝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肝组织纤维化和包囊形成过程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原头蚴感染肝组织后病变沿感染组织的血管周围产生,相继出现肝细胞萎缩、变性、坏死;同时病变组织血管壁出现纤维组织分解、血管管壁出芽,增生出的纤维组织伸向周围炎症区域,血管管腔及炎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生的胶原纤维沿残存的肝细胞周围围绕病变组织,最终形成包囊壁。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释细粒棘球蚴感染羊肝脏包囊纤维化形成的病理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7.
果蝇生殖包囊固定染色后的荧光特性(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果蝇卵巢及生殖包囊经过常规固定和染色后的荧光特性,为荧光组织学的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以黑腹果蝇卵巢为试验材料,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切片后分别用HE、苏木精、伊红染色,分别在明场(白光)、绿色、蓝色和紫外激发光下观察、拍照。[结果]3种方法染色后,再经不同激发光激发,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可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细胞中脂类、核酸及蛋白质也可分别发出各自特异性的荧光。[结论]常规染色剂可以分别赋予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各自不同的荧光特性,也可赋予细胞内不同物质成份各自不同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58.
应用SDS-PAGE分析了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纯化抗原的蛋白质组分。采用垂直板型电泳,连续凝胶系统法,以考马斯亮兰R-250染色进行SDS-PAGE分析的结果表明,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纯化抗原至少由10种蛋白质组成,分子量范围为17.5KD~135KD。其中主要蛋白质组分有5种,分子量分别为125KD、98KD、90KD、69KD及35KD。  相似文献   
59.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包囊化清酒乳杆菌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促生长因子为番茄汁,pH缓冲剂CaCO3最佳浓度为0.5%。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菌体浓度多元二次模型方程,探讨了4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最佳水平范围,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乳清粉60g/L,葡萄糖18.87g/L,蛋白胨21.98g/L,番茄汁98.62mL/L,CaCO34.39g/L,MgSO40.28g/L,MnSO40.18g/L。  相似文献   
60.
“脊尾白虾肌肉微孢子虫病”的病原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启东海水养殖脊尾白虾出现肌肉白化症状,虾腹部、头胸甲、步足、尾扇等部位病变明显,通过活体压片镜检发现肌肉中存在大量球形包囊,利用超显微技术对病原的形态和结构进行分析,确定其为微孢子虫,并对脊尾白虾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病理分析。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具包囊结构,包囊大小为(5.40±0.55) μm,一个包囊内含8个孢子,成熟孢子呈椭圆形,孢子长为(2.30±0.25) μm,孢子宽为(1.50±0.19) μm,孢内极丝一般环绕9~10圈。病理分析显示,脊尾白虾的鳃、胃、肠和肌肉内均发现微孢子虫寄生和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肌肉组织病变最严重:原肌纤维存在的空间被大量的球形包囊占据,肌纤维断裂,空泡数量增多,线粒体消失;鳃细胞膨大呈空泡状,鳃膜坏死,核质、细胞质和细胞器消失;胃细胞胞浆基质电子密度增大,孢子寄生在结缔组织中脂滴附近;肠外膜上皮细胞核质皱缩,部分肌层消失,孢子寄生在肠粘膜层和肌层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