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林业   624篇
农学   185篇
基础科学   179篇
  241篇
综合类   1334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828篇
园艺   133篇
植物保护   1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全球气候变化与冬麦北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气候变暖友冬小麦的北移创造了条件,本文分析了冬麦北移的可行性和战略意义,综述了冬麦北移对品种的要求以及北移后冬小麦生长发育规律、产量构成特点,同时提出冬麦北移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2.
利用辽宁省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水稻平均物候资料及32个水稻主产区气象站1961~201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水稻全生育期气温和日照及各主要水稻生育阶段的温度和日照气候适宜度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各发育期温度适宜度呈显著上升趋势;日照适宜度呈显著下降趋势,水稻全生育期平均气温每升高1℃,适宜度指数增加0.05;气候突变点后暖期水稻温度(日照)适宜度增加(减小).  相似文献   
123.
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矿化对长期氮添加和季节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长期氮沉降和季节变化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无机氮及氮素转化速率的影响。  方法  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官庄国有林场亚热带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开展长期(10 a)氮添加梯度(对照:N0;低氮:N1;中氮:N2;高氮:N3)野外控制试验,通过野外原位培养方法测定氮添加对净氮矿化、硝化和淋溶的影响。  结果  ①氮添加显著提高了铵态氮(NH4 +-N)、硝态氮(NO3 ?-N) 和总无机氮质量分数,从大到小均依次为N3、N2、N1、N0,且铵态氮质量分数均高于硝态氮。②氮素转化速率随氮添加梯度而增大,高氮显著促进了氮素转化(P<0.05)。③季节显著影响氮素转化(P<0.05),净氮矿化速率、硝化速率与淋溶速率均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动态。  结论  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无机氮与氮素转化速率,土壤pH、碳氮比(C/N)和土壤温度可能是研究区氮添加驱动氮素转化的主要因子。在杉木人工林的经营与管理中需要更多关注土壤养分和氮素转化速率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图2表3参40  相似文献   
124.
随着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主要由其引起的温室效应与对生物新陈代谢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显著。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评估和理解森林土壤CO2通量及其随空气和土壤温度的季节和昼夜变化规律,我们在长白山北坡典型阔叶红松林内利用静态箱技术进行了原位观测。实验在整个生长季(6月初至9月末)昼夜进行,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气体分析。结果表明: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是大气二氧化碳源,其CO2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昼夜变化规律。通量的变化范围是(0.30-2.42)μmol穖-2穝-1,平均值为0.98μmol穖-2穝-1。土壤CO2排放的季节规律表明,土壤CO2通量的变化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有关。CO2平均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1.27±23%)μmol穖-2穝-1),最小值出现在9月((0.5±28%)μmol穖-2穝-1)。土壤CO2的昼夜波动与土壤温度变化有关,而在时间上滞后于温度的变化。森林下垫面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与6cm深度土层温度相关系数最大。基于气温和土壤温度计算的Q10值范围为2.09-3.40。图2表3参37。  相似文献   
125.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本文利用中国125组天然成熟森林资料及Efimova在IBP期间获得的世界各地的23组森林,草地及荒漠等自然被资料应用及相应的气候资料对目前流行的气候生产力模型;Miami模型,Tornthwaite Memorial 模型,Chiukgo模型,综合模型及北京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hikugo模型,北京模型与综合模型都能较好地反应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状况,但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模型与综  相似文献   
126.
根据地轴极移变动理论,通过对地轴极移规律的了解,描绘出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变化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预测今后森林变化,提出对应森林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7.
<正>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尽管降水稀少,但由于地形作用、夏季高山融雪和地下水补给形成了一些宝贵的河流、湖泊以及沼泽湿地。这些湿地养育了西北地区的历史文明,从多方面为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生态保护和  相似文献   
128.
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的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因子(降水、温度、光照、土壤肥力及大气成分)的响应、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响应,探讨植物功能性状在全球叶片经济型谱、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干扰响应与恢复、模型模拟、植物功能型/群及系统发育与进化等研究中的应用.提出植物功能性状研究的方向及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9.
在当今世界,气候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类面临的生死攸关的挑战。12月7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192个国家的领导人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将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0.
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几十年的人类活动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氮输入量,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有促进、抑制和没有影响3种情况。凋落物的基质质量影响凋落物的分解,其中木质素、纤维素、酚类物质、N浓度、P浓度、C/N比、C/P比、木质素/N比具有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化,如CO2增加、温度上升和降水变化,影响了氮沉降的速率和凋落物分解。未来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的研究热点包括加强氮沉降对热带与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和阔叶树种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研究的长期化,采用13C同位素研究凋落物分解,注重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与大气CO2浓度升高、气候变暖、降水变化、紫外线辐射增强、P沉降交互作用响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