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89篇 |
免费 | 1007篇 |
国内免费 | 71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26篇 |
农学 | 857篇 |
基础科学 | 665篇 |
1462篇 | |
综合类 | 6967篇 |
农作物 | 641篇 |
水产渔业 | 834篇 |
畜牧兽医 | 5327篇 |
园艺 | 1509篇 |
植物保护 | 42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299篇 |
2023年 | 499篇 |
2022年 | 491篇 |
2021年 | 579篇 |
2020年 | 582篇 |
2019年 | 522篇 |
2018年 | 299篇 |
2017年 | 430篇 |
2016年 | 518篇 |
2015年 | 593篇 |
2014年 | 799篇 |
2013年 | 774篇 |
2012年 | 1021篇 |
2011年 | 1033篇 |
2010年 | 991篇 |
2009年 | 1071篇 |
2008年 | 1144篇 |
2007年 | 998篇 |
2006年 | 995篇 |
2005年 | 1088篇 |
2004年 | 608篇 |
2003年 | 563篇 |
2002年 | 446篇 |
2001年 | 435篇 |
2000年 | 313篇 |
1999年 | 292篇 |
1998年 | 260篇 |
1997年 | 237篇 |
1996年 | 260篇 |
1995年 | 223篇 |
1994年 | 224篇 |
1993年 | 186篇 |
1992年 | 203篇 |
1991年 | 188篇 |
1990年 | 182篇 |
1989年 | 165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研究Na+,K+-ATP酶与小型猪复合麻醉剂全麻作用的关系,以判断该酶是否为该制剂作用的靶位之一.试验选取84只SD大鼠,先随机抽取12只为对照组,其余随机均分为高剂量小型猪复合麻醉剂组(腹腔注射(ip) 7.5 mg/kg)和低剂量小型猪复合麻醉剂组(5mg/kg),每个剂量组又随机均分为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等3个亚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5 min后断头取材;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分别在翻正反射消失即刻、翻正反射恢复即刻和大鼠可直线爬行后断头取材.迅速分离双侧大脑皮层、海马、小脑、脑干、丘脑,立即液氮冷冻.制备脑粗突触体,采用比色法测定Na+,K+-ATP酶活性.结果表明:2个剂量麻醉组大脑皮层、脑干和丘脑突触体Na+,K+-ATP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1或P<0.05),高剂量组小脑该酶也发生明显变化(P<0.05).在恢复期上述脑区的该酶活性呈现不同程度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海马在2剂量组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小型猪复合麻醉剂的全麻作用与抑制小脑和丘脑突触体Na+,K+-ATP酶活性相关,说明此酶可能是小型猪复合麻醉剂全麻作用的靶位之一. 相似文献
103.
弓形虫在猫科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内发育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809-1812
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可排泄弓形虫卵囊。本文综述了弓形虫缓殖子、速殖子和卵囊感染猫科动物的效率,整理了弓形虫缓殖子在猫小肠上皮细胞内的无性和有性生殖各阶段的结构特点,无性发育阶段裂殖体的特点,从而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弓形虫的发育过程,为弓形虫的保存、传代、疫苗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4.
105.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咯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剖检时可见喉部和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和糜烂,发病早期患部细胞可形成核内包涵体。该病传播快,死亡率高,严重地制约了养鸡业的发展。现就该病的诊治进行简单的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瓣胃阻塞又名瓣胃秘结,中兽医称为百叶干。是由于前胃运动机能障碍,瓣胃收缩力降低,其内容物停滞不能进入真胃,水分被吸收而干涸,瓣胃肌麻痹及小叶压迫性坏死所引起的顽固阻塞的一种疾病。本病奶牛时有发生,多见于冬春两季,草枯水少时。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110.
<正>以杜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作母本开展杂交,在杂交类群中,选择理想型个体组建育种群。采用常规育种技术和FecB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通过选种选配,横交固定和扩繁,培育出了适合我国中原农区肥羔生产的鲁西黑头肉羊多胎品系。该品系头颈部被毛黑色,体躯被毛白色。体格大,结构匀称,背腰平直,后躯丰满,肉用体型明显;成年公羊体重107.33 kg±5.43 kg,成年母羊60.10 kg±4.52 kg,25胎次平均产羔率203%。鲁西黑头羊还具有增重快、饲料报酬高、耐粗饲、抗病、适合舍饲圈养等特点[1]。通过对其肉质品质进行研究,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