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5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01篇
水产渔业   520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瓦氏黄颡鱼仔鱼生长与卵黄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流水水族箱中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仔鱼的内源营养进行了研究,对其体长、头长、体重及卵黄囊容积、油球容积和卵黄球容积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鱼的生长在孵化96h仔鱼生长速度较快。同时试验通过对仔鱼发育过程中卵黄囊的吸收分阶段情况的描述,得出了其内源营养阶段的卵黄囊变化规律及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122.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哲罗鱼仔鱼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in)对哲罗鱼(Hucho taimen)仔鱼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分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 000尾鱼.各组饵料分别在基础饵料基础上添加0(对照组)、0.125%、0.250%、0.500%、0.750%和1.000%的Ala-Gin.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125%组对哲罗鱼仔鱼的生长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0.500%~1.000%组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当添加量大于0.125%时,成活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当添加量大于0.500%时,鱼体组织匀浆液中谷氨酰胺(Gln)含量显著升高(P<0.05);0.750%和1.000%组鱼体组织匀浆液中谷氨酸(Glu)含量显著提高(P<0.05);0.500%和0.750%组Na+,K+-ATPase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添加组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降低(P<0.01);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知,添加Ala-Gin可提高哲罗鱼仔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适宜的添加水平为0.750%.  相似文献   
123.
池养条件下卵形鲳鲹仔、稚鱼生长与摄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培育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与生长特性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每日8:00-10:00及16:00-18:00卵形鲳鲹的饱满指数相对较高,卵形鲳鲹摄食节律属于晨昏型,仔鱼出膜后的13、18、23、28、35日龄卵形鲳鲹的日摄食率分别为43.04%、37.76%、37.64%、25.47%和22.12%,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卵形鲳鲹仔、稚鱼全长(L)与日龄(t)回归方程为L=0.022 1t2-0.209 3t+2.803 1,R2=0.979 6,体高(h)与日龄(t)回归方程为h=0.013 3t2-0.169 0t +1.515 1,R2=0.980 6,体质量(m)与日龄(t)回归方程为m=0.2×10-6 t3.998 8,R2=0.939 8,全长(L)与体质量(m)关系式为m=0.000 4L2+0.004 8L-0.023 2,R2=0.992 3.  相似文献   
124.
沈连静  李壮  焦永发 《河北渔业》2013,(12):45-45,47
主要介绍了美洲红点鲑仔稚鱼的培育技术,包括仔鱼管理和上浮稚鱼管理。从培育环境、水质要求、饵料投喂等方面,对美洲红点鲑仔稚鱼培育各阶段的技术要点都做了具体说明,为其他有类似条件的各养殖单位开展美洲红点鲑仔稚鱼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5.
采用Pixera Penguin 600CL数码照像机对大银鱼ProtosaIartx hyalocranius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及仔鱼的开口饵料、仔鱼养殖过程中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银鱼受精卵在4~9℃下孵化全程约需852 h,胚胎发育经历了9个生理阶段共30个发育期;出膜后仔鱼平均体长为4.76 mm,全长为4.86mm;出膜后约20 d卵黄完全吸收;平游期鱼苗平均体长为5.85 mm,全长为6.09 mm。在显微镜下对不投饵养殖条件下的仔鱼进行观察,发现仔鱼早期(10~20 d)以浮游植物为开口饵料,20~40 d时可主动摄取轮虫,仔鱼对轮虫壳及休眠卵无法消化。  相似文献   
126.
2008年4-6月,在浙江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28°30’-30°45’N,121°30’-123°15’E)进行了产卵场生态调查,共设置45个调查站位,鱼卵和仔稚鱼的采集分别使用水平和垂直浮游生物拖网,结果表明:凤鲚卵占该海区各种鱼卵总数量的第四位。表层网和垂直网采集到的凤鲚卵占同网型鱼卵总量的6.08%和2.56%,凤鲚卵出现在5-6月,以5月数量最多,5月份平均分布密度4.82粒/网(表层网),最高密度值150粒/网,6月平均分布密度3.02粒,网(表层网)、0.11粒/m2(垂直网),最高分布密度110粒/网。产卵场主要在杭州湾水域,表层水温17.23℃,表层盐度13~31.5,最适表温21~23℃,最适表盐13~26,水深15m以内,透明度0.02~0-3m。凤鲚仔稚鱼在表层网的4-6月和垂直网的6月均采集到,分布面较广,其中表层网采集的凤鲚仔、稚鱼累计居各鱼种仔稚鱼首位,最高分布密度值分别为4月8尾/网、5月2尾/网、6月696尾/网(表层网)和5.9尾/mS(垂直网)。仔、稚鱼分布的表层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4.23.5oC、13。33,透明度0.05~1m。  相似文献   
127.
【目的】研究丁鱥鱼在南方较高水温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解决丁鱥鱼在南方推广养殖中苗种欠缺的瓶颈问题。【方法】对丁鱥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然后对其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丁鱥鱼催产效应时间11h,受精率为75.3%,孵化率为82.7%,仔鱼成活率59.3%,育成规格为1.5~2.0cm鱼苗20.0万尾。丁鱥鱼受精卵呈卵圆形,大部分呈青灰色,直径0.50~0.77mm,具粘性;在27.0~31.0℃的温度下,受精卵历时1936min发育后孵出,有效积温为908.89℃·h;胚胎发育可划分为6个阶段30个发育时期。刚孵出仔鱼全长3.84~3.87mm,出膜后第3d卵黄囊吸收60%~80%,约有30%仔鱼开口摄食;第4d卵黄囊吸收90%,约有90%仔鱼开口;出膜第5d卵黄囊基本吸收完,但出现少许死鱼苗。【结论】丁鱥鱼适宜在南方进行繁殖及鱼苗培育,水温应稳定在20.0~27.0℃,不宜超过30.0℃,在孵化及鱼苗培育过程中注意清除敌害生物及保持清新水质,并根据水温情况及时投喂开口饵料,提高仔鱼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8.
一、催产和仔鱼的培育方法 进行人工育苗研究,大量健康的初孵仔鱼不可缺少.当前获得鳗鲡受精卵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授精,不过,志布志栽培渔业中心已经开发了诱导自然产卵方法:将雌鳗和雄鳗放入同一水槽,并予以升温刺激(+2℃)促进自然产卵.已确定了适宜的诱导成熟和产卵温度条件,每周可以得到大量优质的受精卵,解决了仔鱼稳定供应的问题. 将仔鱼培育成为白仔鳗的方法:培养容器是用10L的圆形水槽,为操作方便,数个至数十个水槽并列放于高度适宜的架子上(图1).  相似文献   
129.
温度变化对斑点鳟鲑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斑点鳟鲑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斑点鳟鲑20日龄仔鱼存活与生长有明显的影响,20日龄仔鱼在水温10~26℃范围内均能存活、生长。最适水温为14~22℃,在适温范围内幼鱼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和生长率,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对其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在(18±0.5)℃时生长率达到峰值,为0.93mm/d。  相似文献   
130.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又名青波、乌鳞,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是我国长江上游及支流常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中华倒刺鲃因其味美而深受市场的欢迎,已被逐步开发为一个养殖新品种。有关倒刺鲃属其他鱼类胚胎发育的研究报道较多,但鲜有中华倒刺鲃的胚胎发育报道。为了探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