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5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篇 |
农学 | 78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17篇 | |
综合类 | 198篇 |
农作物 | 70篇 |
水产渔业 | 80篇 |
畜牧兽医 | 42篇 |
园艺 | 73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为研究染色体加倍对木薯基因组的影响,以及多倍化与2种不同倍性木薯之间DNA碱基序列的变化的联系。本研究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为研究材料,使用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nd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 T)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分别对木薯倍性间的遗传差异、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SCo T和SSR均未检测出多态性条带产生,利用MSAP技术可检测出在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均发生较大改变。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60.21%、59.52%,全甲基化率分别为39.92%、41.42%,半甲基化率分别为20.29%、18.10%。木薯多倍化后,其中有27.30%的位点发生了过甲基化,四倍体有25.00%的位点表现出去甲基化。本研究结果为探究木薯倍性间遗传差异和表观遗传变化规律进行了前期探索。 相似文献
83.
为抵御病虫害侵袭,提高干旱荒漠区防护林的防风固沙效益,在不同种的杨树伐根上,嫁接二倍体、三倍体毛白杨,嫁接亲和力强、接穗成活率高、生长旺盛、越冬成活率高、伐根为青杨组和黑杨组树种,则表现较差。引种不同品系的二倍体、三倍体毛白杨种(穗)条,实施箭杆杨农防林伐根嫁接的结果是:二倍体毛白杨品种中河北毛白杨表现最优;三倍体毛白杨品种中YX-128表现最优。对二白杨伐根嫁接的三倍体毛白杨,更新林存活率调查(3个冬季后)结果为:伐根上保存1株以上嫁接苗的占888%;杨树伐根直径与接穗苗数(1~3)对嫁接毛白杨的高生长差异不显著,二倍体、三倍体毛白杨品种间的高生长差异也不显著,但随着接穗数的增加,高生长有降低的趋势,而对嫁接苗的地径生长,则差异显著,其与伐根直径呈正相关,并随着嫁接苗数的增加显著下降,且三倍体毛白杨嫁接苗的地径生长,明显大于二倍体毛白杨。试验表明:正常情况下,伐根嫁接毛白杨,当年苗木高度达2.0~4.4m,2年后,林带平均高度达6.2m,3年后,二倍体、三倍体毛白杨林带的平均高度和地径,分别为73m、7.65cm和7.4m、8.87cm,防护效益显著,预计更新林生长4年后,高度与原防护林相近,防护效益可超过原防护林的90%。 相似文献
84.
85.
桑树二倍体及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遗传差异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8份桑树二倍体品种和经秋水仙碱化学诱变得到的同源四倍体进行DNA遗传差异研究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桑树不同材料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间的SRAP多态性有明显差异。农桑8号、璜桑37号、湖桑197号、湖桑199号和国桑20号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间的扩增条带完全一致,无差异,而育71-1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SRAP多态性最高,达到1.41%,所有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材料均聚在一起,不同材料间亲缘关系近的聚为一大类。说明不同桑树材料经秋水仙素诱变后产生的遗传差异较大,桑树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产生变异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积加效应造成DNA分子遗传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86.
为揭示泡桐抗逆机制,以8 a生白花泡桐的形成层和韧皮部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研究了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抗逆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变化.测序结果表明,二、四倍体泡桐的Clean reads与泡桐参考基因组序列的比对率分别为91.47% ~91.79% 和92.08% ~92.50%,且测序质量较好.可变... 相似文献
87.
为了探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二、三倍体幼鱼的生长差异,定期测定了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两者体长、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2个月的养殖,黄颡鱼二倍体幼鱼从初始值(体重(3.89±1.01)g,体长(7.35±0.50)cm)增长至体重(9.89±3.94)g、体长(9.71±1.42)cm,消耗饲料132.7g,饵料系数1.11;黄颡鱼三倍体幼鱼从初始值(体重(3.63±0.83)g,体长(7.21±0.38)cm)增长至体重(9.61±3.20)g、体长(9.80±1.23)cm,消耗饲料135.79g,饵料系数1.18。三倍体黄颡鱼比二倍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稍高,体长增长率及体长特定生长率偏高,饵料系数略高,但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8.
采用PCR-RFLP分析方法,对洞庭湖、武汉两地的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线粒体DNAND-5/6基因多态性及4个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尾泥鳅mtDNAND-5/6扩增片段长度均为2.2kb;从13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中筛选出6种多态性内切酶(HaeⅢ、DraⅠ、RsaⅠ、TaqⅠ、HinfⅠ、Msp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共检测到66种单倍型。泥鳅群体内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679~0.9385和0.01041~0.03212;其中,洞庭湖二倍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0.03212),武汉二倍体其次(0.02452),二倍体群体内核苷酸多样性高于四倍体。群体间的核苷酸多样性(π)大小为0.02588~0.04144,平均值为(0.031737±0.000005)。群体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δ)大小为0.00462~0.01617,平均值为(0.010659±0.000003);其中,武汉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最大(0.01617),武汉四倍体和洞庭湖二倍体之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最小(0.00462)。MonteCarlo模拟x2检验表明,4个群体间的单倍型频率存在极... 相似文献
89.
野生大燕麦Avena·magna和砂燕麦Avena.Strigosa,是燕麦属Avena中染色体数目呈不同倍数的种。我们对这两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进行了观察研究。 Avena·magna是四倍体2n=4X=2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28=16m 12sm(SAT),核型类型为2A;Avena.Strigosa是二倍体2n=2X=14,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 4Sm(SAT),核型类型为2A。我国对燕麦属的杂交育种工作早已广泛展开,与广泛应用的杂交育种实践相比,整个燕麦属的细胞学研究是十分薄弱的。为了给广大燕麦育种工作者提供细胞学的基础资料,我们曾对Avena属的nuda以蒙燕7312为材料,做过核型分析(详见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88年第二期)。现对Avena·magna和Avena·Strigosa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观察研究,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0.
对二倍体马铃薯表观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糊化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二倍体马铃薯淀粉加工应用品质作出初步评价。利用乙醇沉淀法提取二倍体马铃薯淀粉,进而采用双波长比色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和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淀粉糊化特征值。直链淀粉含量与淀粉糊化特征值崩解值、谷值黏度、糊化时间及温度四者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消减值及最终黏度呈显著相关(P<0.05)。表观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合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与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糊化特征值可初步判断出淀粉糊的稳定性及凝沉性,便于淀粉的加工利用。该研究通过对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及糊化特性的相关性分析,为马铃薯淀粉加工应用和品质改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