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微生态制剂对九孔鲍育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在九孔鲍育苗过程中投放光合细菌,菌数密度为6.66×109个/ml,使育苗池水里的光合细菌浓度分别为0、10×10-6、20×10-6、40×10-6,研究在不同光合细菌浓度下九孔鲍苗的生长发育及存活率情况.试验采用对各组九孔鲍苗壳长定期测量,试验完毕时对鲍苗数目进行全部计数,最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九孔鲍育苗过程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光合细菌,对鲍苗的生长和存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光合细菌的最适使用浓度为20×10-6左右.  相似文献   
92.
九孔鲍育苗池附着基上底栖微藻群落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9月14至10月26日对福建省漳浦县下蔡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育苗池进行定点采样。检测结果共鉴定底栖微藻24属62种,其中硅藻21属59种,绿藻、蓝藻和褐藻各1种。附着基上底栖微藻的优势种有12种,全部为硅藻,如盾卵形藻微小变种(Cocconeis scutellum var.parva)、小形舟形藻(Navicula parva)、咖啡双眉藻(Amphora coffeaeformis)、琴式菱形藻(Nitzschia panduriformis)等。优势种的优势度突出。常见种有25种,少见种有27种。优势种和常见种多是能够适应底栖环境的种类。附着基上底栖微藻种类及多样性指数育苗早期波动大,后期逐渐稳定,底栖微藻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980~1.959,结果表明,底栖微藻群落结构的演变与鲍幼体摄食活动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
通过采集不同性腺成熟阶段的九孔鲍,运用性腺外部形态观察,判断性腺发育的成熟度;通过性腺组织细胞切片的显微观察,发现九孔鲍性腺发育的不同步性,同一九孔鲍个体的性腺,靠近角状部的比较早成熟,后端的比较迟成熟;结合性腺外部形态和性腺组织细胞切片,分析外观形态与性腺细胞成熟之间的关系.本文并探讨了亲鲍性腺成熟度与催产、保证卵质和提高鲍的育苗效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94.
不同单胞藻饵料培养九孔鲍早期稚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单种培养的6种底栖硅藻和具有底栖习性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ras sp.)为饵料,培养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受精后12 d的早期稚贝并观察其生长和存活,培养期为28 d,目的是筛选能维持早期稚贝高存活率和生长率的藻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稚贝成活率最高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 var.)、流水双眉藻(Amphora fluninensis)和亚历山大菱形藻(Nitzschia alexandrina),使稚贝生长最快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流水双眉藻、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和亚历山大菱形藻。研究结果揭示了适宜的底栖硅藻种类对鲍早期稚贝阶段生长和存活的重要性。个体小或者胞外产物量大的藻类很可能对九孔鲍早期稚贝的培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5.
九孔鲍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aquatilis)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九孔鲍精子的发生历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5个阶段。其中精细胞的分化可分为5期,主要特点为:Ⅰ期,一些高电子致密颗粒参与顶体的形成;Ⅱ期,核形态由椭圆形到近圆形,再逐渐拉长为长圆柱状;Ⅲ期,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最后向高电子密度均质状态转变;IV期,线粒体逐步融合、体积增大和嵴发达;Ⅴ期,中心体移动及鞭毛形成,胞质逐渐减少。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通过观察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其演变规律,同时与软体动物的其他种类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6.
4种经济鲍遗传多样性与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盘鲍(Haliotis discus discus)、皱纹盘鲍(H.discus hannai)、九孔鲍(H.diversicolor supertexta)养殖群体和杂色鲍(H.diversicolor diversicolor)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分化结果表明,4种经济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盘鲍群体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目、多态位点百分数(P0.99%)、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1.2、16.67、0.109和0.061,皱纹盘鲍群体分别为1.10、11.11、0.093和0.056,杂色鲍群体分别为1.44、33.33、0.106和0.118,九孔鲍群体分别为1.50、33.33、0.135和0.128。盘鲍在Mdh-1位点上符合H-W平衡标准(P>0.05),而在位点Est-3(F=-0.753)和Sod-1-1(F=-1.000)上表现出杂合子过量;皱纹盘鲍在位点Est-3符合H-W平衡标准(P>0.05),而在位点Est-3(F=-0.371)和Sod-1(F=-1.000)上表现出杂合子过量;杂色鲍在位点Est-3、Mdh-1和Amy-1上符合H-W平衡标准(P>0.05),而在位点Aat-1(F=-0.486)和Mdh-1(F=-0.210)上表现出杂合子过量,在位点Est-2(F=0.597)、Amy-1(F=0.330)和Me-1(F=1.000)上表现出杂合子缺失,九孔鲍在位点Est-3、Sdh-2、Amy-1和Mdh-1上符合H-W平衡标准(P>0.05),而在位点Aat-1(F=-0.477)和Amy-1(F=-0.149)上表现出杂合子过量,在位点Est-2(F=0.540)上表现出杂合子缺失。盘鲍和皱纹盘鲍的遗传距离为0.055,九孔鲍和杂色鲍的遗传距离为0.016。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导致的病害,底栖硅藻膜、鲍苗的种群密度、水环境中的理化条件、赤潮等方面入手,综述了国内外学者近几年对鲍苗死亡原因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8.
鲍养殖经过多年试验,海上筏养方式已备受养殖者的喜爱。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也逐渐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现象,使养鲍单位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为此,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提出降低筏养鲍死亡率对策。供广大养鲍者参考。  相似文献   
99.
鲍自古就冠以“八珍”之首,不仅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高蛋白,而且享有药用保健等多种用途,它的贝壳“石决明”是研制清肝明目类成药的传统药材。又因其自然资源量低而成为不可多得的珍贵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而鲍鱼苗种也享有海中“软黄金”之美誉。  相似文献   
100.
九孔鲍幼鲍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1个父本配3个母本,建立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12个半同胞家系和36个全同胞家系.在40日龄、120日龄、180日龄、240日龄时分别对所建36家系个体测量壳长,壳宽与体质量.采用单性状约束最大似然法(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REML)估计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各阶段体质量,壳宽与壳长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九孔鲍幼鲍在40、120、180、240日龄时壳长遗传力估计值为(0.13±0.09)~(0.56±0.15),壳宽遗传力估计值为(0.13±0.06)~(0.62±0.13),体质量遗传力估计值为(0.18±0.15)~(0.26±0.08),均属于中等遗传力.另外,从性状的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可以得出,九孔鲍稚鲍在不同日龄壳长、壳宽与体质量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为正相关(P≤0.05).表型相关系数为0.66~0.94,遗传相关系数为0.85~0.98,研究结果表明,以3个主要生长性状之一作为选育目标,均能达到遗传改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