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9 毫秒
51.
安徽天堂寨药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访问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于2000~2006年,对天堂寨药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天堂寨现有药用两栖动物2目7科9种,药用爬行动物3目7科16种,并对其分类学地位、生态学概况、药用价值等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52.
53.
王原 《中国蜂业》2004,49(8):814-815
有尾两栖类化石在中生代十分稀少且多数残破,我国近期报道了5属5种保存骨架化石的中生代有尾类,因而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它们都产自下白垩统热河群或略低的层位中,与世界其他地区有尾类相比,我国种类具有时代早、化石较完整以及分异度大等特点,对研究有尾两栖类的起源、早期演化和散布具有特别意义。在我国已知中生代有尾类化石点中,内蒙古道虎沟的化石材料最为丰富,已报道了奇异热河螈和天义初螈2属2种,但道虎沟化石层的时代争论很大,有3种不同观占。  相似文献   
54.
55.
两栖类动物抗菌肽对病原微生物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栖动物抗菌肽是体内经诱导产生的1种对抗外源性致病菌作用的防御性小分子多肽,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是构成防御病源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对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的种类、功能、在两栖类中的作用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6.
昆仑山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鸣  戴昆 《干旱区研究》1989,6(3):59-61
昆仑山脉横越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区,是藏北羌塘高原的一部分。山脉拔地而起,东西绵延2500多公里。该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调查,除阿尔金山地区和西部阿里地区有人作过一些工作外,大部分地区是未考察过的处女地。1987-1988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生物组对昆仑山由西向东考察了新疆的乌恰、阿图什、塔什库尔干、莎车、叶城、皮山、和田、策勒、且末、若羌等县的山地以及西藏阿里地  相似文献   
57.
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分局辖区近年来无尾两栖类种群数量有所衰退。引起无尾两栖动物种群数量锐减的主要元凶-壶菌病,由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引起。本研究在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管理分局辖区无尾两栖类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对该辖区无尾两栖类蛙壶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分析。调查显示,该辖区共无尾两栖类11种,分隶5科10属; PCR检测结果显示,本次采集到的52个样品均未出现蛙壶菌感染。由于此次样品数量有限,后期仍需长期、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58.
为系统了解广东台山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采用文献调查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保护区的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调查期间共发现该保护区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21种,其中两栖类7种,爬行类14种。在已记录的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中,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大壁虎Gekko gecko、蟒Python bivittatus、三索锦蛇Coelognathus radiatus、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蟒、眼镜王蛇属于CITES附录II物种。调查发现,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及部分经济价值较高的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面临着较高的盗猎压力,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59.
鱼类的原生殖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本世纪初叶以来国外关于鱼类原生殖细胞的特征,起源、迁移及其对理化因子的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者指出,从发育生物学观点研究鱼类原生殖细胞在水产养殖科学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表明,鱼类原生殖细胞具有脊椎动物原生殖细胞的共同特征:鱼类原生殖细胞的起源和迁移在某种程度上与两栖类相似,但其现有的资料基本属于叙述性质而缺乏实验研究;鱼类原生殖细胞对一定剂量辐射作用的反应比较敏惑,热条绊可以增强鱼类原生殖细胞的热诱导辐射抗性,引用文献76篇,附图8幅、表1张。  相似文献   
60.
张家勤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23-124,116
介绍了皖西大别山药用两栖动物的分布及应用,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资源的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虽然皖西大别山地区的药用两栖类动物资源较丰富,但不少种类资源贮量有限;可以大量人工养殖,走综合加工利用之路,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