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186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25篇
  84篇
综合类   767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740篇
畜牧兽医   251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5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变化与黑潮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柔鱼是北太平洋海域的重要经济头足类,黑潮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柔鱼渔场形成及其空间分布。利用1998-2007年黑潮分布类型,结合同期8-10月我国鱿钓渔船生产数据,分析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变化与黑潮分布的关系。在25°~40°N、125°~150°E海域内,以空间分布率经纬度5°×5°为一个空间单元,共分A(140°~145°E、35°~40°N)、B(145°~150°E、35°~40°N)、C(135°~140°E、30°~35°N)、D(140°~145°E、30°~35°N)和E(145°~150°E、30°~35°N)5个区,将黑潮分布类型分为大弯曲型、小弯曲型和平直型3种。利用渔场重心的纬度向变化作为柔鱼渔场变动的指标。研究认为,A区黑潮分布特征对柔鱼渔场重心纬度影响最大,其次为B区和C区,而其它区影响则不明显。A区出现黑潮大弯曲型时,柔鱼渔场重心明显偏北且概率高;小弯曲型或平直型时,柔鱼渔场重心明显偏南。研究认为,黑潮流轴的走向影响着柔鱼渔场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2.
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us和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作为西北太平洋的主要关联物种,研究其潜在栖息地分布以及对该海域环境变化响应的差异对管理和持续利用该渔业资源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最大熵模型,利用2017~2021年盛鱼期(5~11月)在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的渔业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海表面盐度 sea surface salinity, SSS、海表面高度 sea surface height, SSH、叶绿素浓度 chlorophyll-a, Chl-a、涡旋动能 eddy kinetic energy, EKE、不同水层温度(包括50m、100m、150m、200m),通过贡献率的大小分别筛选出各月对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排位前三的关键因子,根据二者对各月关键环境因子的响应曲线,获得各月关键因子对二者潜在栖息地的月间变化,最终模拟出二者在5~11月的潜在栖息地分布图。结果表示,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的潜在栖息地变动与实际作业位置具有一致性,随着月份的增加均呈现先向东北方向移动,在向西南方向折回的运动趋势,且二者各月潜在栖息地位置均大范围重叠。在6、8~10月影响二者适宜栖息地变动的关键因子均为SSH、SST、Chl-a,且适宜范围相差不大。5、7、11月影响二者适宜栖息地变动的关键因子有所不同,远东拟沙丁鱼5月的关键因子为SSH、EKE、SST,7月为SSH、SST、Chl-a,11月为EKE、SST、Chl-a,而日本鲭5月为SSH、EKE、Chl-a,7月为SST、Chl-a、SSS,11月为SSH、SST、Chl-a,各月环境因子的适宜范围不同。此外,随着月份增加日本鲭最适栖息地面积向北逐渐缩小,7和11月份面积最小,而远东拟沙丁鱼最适栖息地面积有增大趋势,11月份最适栖息地延伸到37°N以北的地区。该研究表明SSH、SST、Chl-a的变化对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潜在栖息地分布变化均有重要影响,而EKE、SSS是造成二者之间潜在栖息地分布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为建立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依据《中国药典》2015 年版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药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进行研究。明确了海巴戟药材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并建立了其专属性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规定海巴戟药材多糖含量不得少于 6.0%、东莨菪内酯含量不得低于 0.017%、水分不得超过 10.0%、总灰分不得超过 6.0%以及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 20.0%。本研究制定的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可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影响太平洋牡蛎浮游幼虫生长差异的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又称长牡蛎,它具有体型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是世界上牡蛎养殖中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种类。国外一些学者曾对其生物学及生态学做过许多研究[1]。我国的诸多研究者先后对室内人工育苗技术及机理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讨[2~5]。笔者在  相似文献   
95.
李纲  陈新军  官文江 《水产学报》2010,34(5):740-750
运用基于贝叶斯的剩余产量模型,对东、黄海鲐资源进行评估,确定了当前鲐资源开发利用状态,估算了在不同收获率水平下未来5年鲐资源量和年总可捕捞量,分析了管理策略实施后鲐资源崩溃的风险。结果表明,2006年东、黄海鲐正遭受过度捕捞,但其资源量并未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决策分析表明,收获率为0.3是最适预防性的管理策略,在该策略下,鲐平均资源量将从2006年的451千吨将增加到2011年的871千吨,2011年资源量恢复到BMSY的概率为0.48,而过度捕捞的概率为0。  相似文献   
96.
《热带农业科技》2011,34(2):47-F0003
西双版纳是云南植物王国“皇冠”上熠熠生辉的明珠,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这里常年湿润多雨,森林密集繁茂,孕育着种类繁多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97.
为了解乳山湾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养殖贝类对重金属富集情况,按春、夏、秋、冬四个航次采集湾内和湾外的表层海水,并于秋季采集湾内养殖的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分析海水及牡蛎体内Cu、Pb、Zn、Cr、Cd、As、Hg等7种重金属含量,评价海水质量与养殖贝类的食用安全。结果表明:乳山湾湾内湾外海域水质较好,除冬季Zn以及春、秋两季的Hg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点位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为"清洁"。乳山湾湾内和湾外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没有受到明显的污染。乳山湾内养殖牡蛎体内Cd和Zn的浓度远远高于湾内水体中重金属的浓度,表明太平洋牡蛎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但仍符合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8.
黄鳍金枪鱼 (Thunnus albacares) 为高度洄游的大洋性鱼类,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中西太平洋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 WCPO) 是全球金枪鱼捕捞产量最高的海区。为了解和预测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不同渔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根据1990—2020年世界各国在中西太平洋的围网和延绳钓作业以及海洋尼诺指数 (Oceanic Niño index, ONI) 数据,分析了常规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 和加入ONI标准差为协变量的动态ARIMA模型在渔业资源量研究中的适用性,以及ONI对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年际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 的影响。结果表明:1) 常规ARIMA模型能够充分考虑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年CPUE的变化特征,可用于黄鳍金枪鱼年CPUE的长期拟合;2) 相比常规ARIMA模型,动态ARIMA模型的拟合度更好,拟合值和真实值的相关性更高,同时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更小;3) ONI对中西太平洋赤道南北海域黄鳍金枪鱼的年CPUE影响不同,相对而言,在赤道以北,ONI的影响因素更关键,模型的拟合度更高;4) ONI对中西太平洋不同渔业的黄鳍金枪鱼的年CPUE影响有差别,对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存在滞后1~2年的影响,而在强厄尔尼诺和强拉尼娜现象时,对围网渔业的影响速度较快,不存在滞后。  相似文献   
99.
根据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获量、海水表层温度等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分布区及其海水表层温度(SST)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于25~40°N之间的海域.长鳍金枪鱼渔场区平均SST为23.6℃,中位数为24.5℃,多数渔场区位于暖温带海域,其平均SST多数为16~28℃,产量数据分布为正偏.海水表层温度为16~23℃的海域,长鳍金枪鱼的平均产量和平均CPUE变化趋势类似,且表层温度为18~20℃的海域,长鳍金枪鱼的平均产量最高.渔获量分布于表层温度为16~23℃和24~27℃海域,但主要集中于16~23℃的范围.交叉相关分析表明长鳍金枪鱼CPUE同太平洋年际振荡指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
选择5—9月的平均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作为环境因子,采用Schaefer模型和Fox模型对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渔获量进行评价。假设ΔU(观测和预测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残差)是由SST引起的,从而将SST引入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的评估模型中。根据1960年以来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渔业整体发展情况,以1993和2003年为界对1985—2014年的总渔获量进行分段分析,分别为:1985—1993年、1994—2002年和2003—2014年。根据是否引入SST和引入SST后是否分段,分别构建了3个Schaefer模型和3个Fox模型。结果显示,分段Schaefer model-SST的拟合效果最好,ΔU与SST显著负线性相关(P0.05),渔获量在18~23℃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建议:模型建立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时间段的情况不同而进行分段分析,这样可以提高拟合效果;用分段Schaefer model-SST对未来渔获量进行评估,以期对相关资源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