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05篇
林业   216篇
农学   1033篇
基础科学   4篇
  125篇
综合类   2875篇
农作物   1478篇
水产渔业   234篇
畜牧兽医   240篇
园艺   266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杂交水稻》2015,(1):6-7
开08S是淮南市种子公司选育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米质优、育性稳定、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花时集中、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特性好、在海南可繁性好、配组优势强等特点,2009年8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所配组合开优10号(开08S/淮恢9816)、开香优3号(开08S/S9817)分别于2010和2011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92.
小麦温敏不育系BNS366育性转换的敏感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BNS366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和温光阈值,探寻杂交制种最佳时空区域,2011-2013年度在长沙进行了分期播种,研究了BNS366群体不同生育时期的气象因子与花粉败育率、自交不育度和自交实粒数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播种-分蘖盛期的气温与育性呈极显著相关;拔节始期-孕穗始期的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长也与育性呈极显著相关。即BNS366育性受到播种-分蘖盛期和拔节始期-孕穗始期温光因子的影响。播种-分蘖盛期的日平均气温为17.1~21.7℃不育,日平均气温为14.0~16.2℃育性转换,日平均气温为5.5~6.2℃可育。BNS366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为群体拔节始期-孕穗始期,即小花原基分化期-药隔形成期。育性转换的温光阈值:日平均气温6.6~8.10℃,日长10.92~11.18h不育;日平均气温8.13~10.72℃,日长11.40~11.53h育性转换;日平均气温15.5~18.4℃,日长11.75~12.33h完全可育。  相似文献   
993.
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期为更好地利用植物根际土壤细菌奠定基础。笔者采用稀释分离法,对12种不同植物的根际土壤细菌进行了分离,并采用16S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法初步确定了细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不同,重茬地和多年生植物的根际土壤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较多;12种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Massilia等8个属的137株细菌,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占81.0%。芽孢杆菌属内占主要比例的有:B.megaterium、B.aryabhattai、B.subtilis、B.amyloliquefaciens等种,其中B.subtilis,B.amyloliquefaciens等细菌种类据文献报道为有益微生物,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开发和利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种类丰富多样,有望成为有益微生物资源库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4.
<正>川杂棉36(区试代号SCH26)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转基因抗虫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新品系R206为父本,采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选育的F1核不育杂交种,于2008-2009年参加并通过四川省区试,2011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2013年获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13)第086号。201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  相似文献   
995.
以7份白肋烟雄性不育系与对应的同型可育系为供试材料,比较不育系与同型可育系的综合性状。结果表明,MSVA1053、MSVA1061、MSVA528、MSVA1050、MS鄂白010、MS鄂白001和MS建选3号等7份不育系遗传性状稳定,特征特性及综合性状与同型可育系一致,己转育成为各对应品种的雄性不育的同型系。  相似文献   
996.
三倍体虹鳟孵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虹鳟是鲑科鱼类中适应性很强的冷水鱼类。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加上种质退化等多方面因素,普通虹鳟鱼养殖发病率越来越高,使虹鳟鱼养殖业的产量逐年降低,养殖利润不断下滑。三倍体虹鳟,生长快,抗病力强,肉质细嫩,一般养殖18个月即可达到3kg以上。曲阳盛水湾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于2013年由荷兰引进70万粒三倍体虹鳟发眼卵,进行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97.
‘华幸’梨是以‘大鸭梨’(四倍体)与‘雪花’(二倍体)杂交育成的三倍体新品种。果实大,平均单果质量295 g。果皮绿黄色,果面平滑。果肉白色,肉质细,石细胞少,酥脆多汁,风味酸甜适中,可溶性固形物11.5% ~ 12.5%。在辽宁兴城,果实9月下旬采收。早果,高产,耐贮藏,抗黑星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998.
2009-2012年,以柑橘8个多胚性二倍体品种为母本与近年始花的5个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和1个同源四倍体分别杂交,培育三倍体新种质。连续4年共配置15个杂交组合,授粉4 442朵花,坐果1 484个,平均坐果率33.4%;用于幼胚挽救的果实1 075个,共培养幼嫩种子12 578颗,经生芽、生根诱导获得再生植株2 832个;以流式细胞仪对所有再生植株倍性检测,15个组合共获得三倍体401个,四倍体121个;移栽成活三倍体349个,四倍体98个。对W. 默科特 × NH组合89个株系的三倍体的SSR分子鉴定表明,所有三倍体后代均为双亲的有性杂种。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陵水、三亚、乐东三县(市)是各类水稻(包括转基因水稻)冬季南繁的主要基地或中心。计算并绘制海南南繁区乡镇尺度水稻基因飘流的最大阈值距离图,为南繁水稻育种设置合理的隔离距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已建立的水稻基因飘流模型和阈值分析方法,依托南繁区自动气象站资料,计算了该区域乡、镇尺度向不育系和栽培稻基因飘流的最大阈值距离(the maximum threshold distances of gene flow,MTDs),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参照中国农业部有关水稻种子生产的质量标准,阈值分别设为1%和0.1%。【结果】南繁区向不育系的MTD1%平均值为(110±31)m,最短为53 m,最长为195 m。向不育系的MTD0.1%平均值为(169±44)m,最短为75 m,最长为271 m。向栽培稻的MTD1%均小于1 m;MTD0.1%平均值为(3.4±1.1)m,最短为0.6 m,最长为5.8 m。向不育系和栽培稻的MTD0.1%两者相差近50倍。南繁区MTDs有2个高值区和4个高值点,3个低值区和5个低值点。以陵水、三亚、乐东为主体的南繁区,地处热带,三面临海,北面有五指山为屏障。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春季和初夏盛行南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因此,南繁区的沿海陆地平原大都风速较大;沿海陆地与五指山区之间为中、低山丘陵地带,丘陵的走向和高度决定了该区的风向和风速;五指山南坡附近的丘陵地区,风速会因屏障效应而明显减小。【结论】地形特征和大气环流影响风向和风速,决定了南繁区MTDs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东翼、西翼和南部沿海平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南麓的屏障区域。  相似文献   
1000.
对橘小实蝇不育雄虫和福建7个不同地区的野生雄虫共37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mtDNA COI)基因进行了部分序列测定。在获得的650bp序列中,共有72个变异位点、32个单倍型,其中共享单倍型3种;对所有单倍型聚类分析发现,单倍型在系统树中的分布散乱,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地理分布族群;结合遗传变异指数(Fst)和净遗传距离(Da)分析认为橘小实蝇不育雄虫与野生虫源间、不同来源的野生虫源间已存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分化程度较低。研究认为应用昆虫不育技术防治橘小实蝇,在饲养过程中需针对不同防治区引进野生虫源复壮,以确保不育雄虫和野生虫源相匹配,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