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299篇
农学   39篇
  18篇
综合类   360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调查了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4种不同施肥处理后,2、3、4年生湿加松树高、胸(地)径和病害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对湿加松早期树高、胸(地)径和松感病指数均产生显著影响,各生长年度树高、胸(地)径生长大小依次为:施氮磷钾复合肥与硼砂〉施氮磷肥与硼砂〉施氮磷肥〉对照(不施肥),而感病指数大小则为:对照(...  相似文献   
92.
小黑杨抗寒转录因子PnsICE1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E1基因是能够编码类似MYC的b HLH转录因子,在低温条件下能够特定地结合CBF3基因启动子中的顺式作用元件,以诱导这个基因所能调控的下游基因的表达。本研究以4℃低温处理24 h的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c DNA为模板,克隆ICE1基因,命名为Pns ICE1。其c DNA长1 650 bp,可编码549个氨基酸。利用Phytozome数据库、NCBI网站、Prot Param、Prot Scale、Pfam27.0和MEGA软件对小黑杨ICE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BLAST分析表明,c DNA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与毛果杨(P.trichocarpa)和甜杨(P.suaveolens)ICE1存在着较高的同源性,预示所获得的c DNA可能是小黑杨ICE1基因(Pns ICE1)。  相似文献   
93.
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研究表明,此方法可以得到13 1%~14 8%单倍体幼胚,在改良的B5培养基上进行胚抢救,单倍体幼胚成苗率达到96%以上。通过染色体加倍得到双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94.
以炉渣、锯末、菇渣废料、鸡粪、羊粪、田园土分别按照不同体积比配制9种供试基质,对紫叶矮樱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基质养分对紫叶矮樱苗木株高及成品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6基质(田园土∶炉渣∶菇渣废料∶鸡粪=6∶3∶0.5∶0.5)为最佳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95.
中华红叶杨的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红叶杨叶片颜色春、夏、秋三季四色,既可以作为彩叶树种又可以作为用材树种,不仅集绿化、彩化、净化多种功能于一体,而且作为速生树种,经济效益显著。中华红叶杨的扦插繁殖技术要点:选地整地、剪取插穗、适时扦插,田间管理措施遵循及时浇水、中耕,松土锄草、摘芽修枝的原则。  相似文献   
96.
以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真鲷(Pagrus major ♂)杂交子一代为亲鱼,于2017年4月在水温(21.8±0.4) ℃条件下,对自然受精、人工孵化获得的杂交子二代(F2)早期仔鱼进行发育观察,并就饥饿对仔鱼早期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及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2初孵仔鱼全长(2.40±0.15) mm,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混合营养期4~5 d,7日龄全长增长到(3.95±0.04) mm,生长态势正常;杂交F2仔鱼开始摄食的初次摄食率及最高摄食率分别为45.8%及77.21%,6日龄时初次摄食率下降为29.83%,抵达PNR时间;饥饿仔鱼5日龄时负生长,全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6日龄时全长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杂交F2早期仔鱼具有较好的生长态势;其开始投饵的最适时机应于仔鱼开口后的3 d内。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广西国有博白林场14年生湿加松进行采脂密度试验,分析林分密度及立地条件对湿加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加松不同密度之间生长和产脂量存在较大差异,立地条件对生长及产脂量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在不同的保留密度试验中,胸径和枝下高的密度效应最明显,树高次之;林分平均胸径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小,枝下高与树高则是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升高,保留密度为1 125株/hm2林分蓄积最大;5种不同林分密度下产脂量的差异显著,单株产脂量随胸径增加而增加,林分产脂量随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以900株/hm2密度产脂量最大;综合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松脂产量,林分密度900~1 125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欧美杨Ⅰ-107溃疡病的发生原因,于2010年5月—2012年9月对病原进行分离培养、致病性试验、病原菌的形态观察及ITS分子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越桔拟茎点霉的分离得率占68%,其在PDA培养基上日生长量为0.7 cm;5 d开始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器,10 d后产生乳白色至灰白色的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座表生或半埋生,黑色,球形或不规则形,单腔室,200~500 μm;分生孢子梗纺锤形或圆柱形,15~25 μm × 1.2~1.7 μm,1~3个分隔,有分枝;产孢细胞内生芽殖型、瓶梗状,10~15 μm × 1~1.5 μm。分生孢子有两种类型,α型分生孢子单细胞、无色,纺锤形,具2个油滴,大小为6.9~10.8 μm × 2.1~3.3 μm,平均大小为8.1 μm × 2.8 μm;β型分生孢子无色、丝状,直或弯曲,无分隔,大小为17.3~24.2 μm × 1.3~1.8 μm,平均大小为20.3 μm × 1.3 μm。在野外接种1年生欧美杨Ⅰ-107树苗,20 d发病率为100%。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和DNA测序,确定该病原菌为越桔拟茎点霉,在我国的杨树上属于首次发现,由它引起欧美杨Ⅰ-107溃疡病为杨树新病害。  相似文献   
99.
云斑白条天牛是尾巨桉的重要蛀干害虫,严重威胁重庆三峡库区等生态经济区的尾巨桉人工林建设。通过对重庆2个区30块不同尾巨桉人工林地云斑天牛越冬期虫情调查,分析了该虫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该虫在各地发生和危害程度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云斑白条天牛对重庆尾巨桉的危害在近2年呈爆发趋势,各地发生和危害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受害株率为0~576%,平均为196%,以轻度和重度危害为主,其中最高的为九龙坡金凤镇的576%,虫口密度主要集中在20头/株以下,树干上以1~2m为主。云斑天牛在各地危害与海拔和树龄存在一定相关性,虫口密度与受害树杆胸径呈显著正相关,海拔与虫口密度无相关性,海拔与受害株率呈显著负相关。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造成该虫在各地发生和危害巨大差异现象最主要原因受林地是否靠近公路、人为扰动程度和虫口密度的差异影响,即上述三者组成的第一公因子的总方差贡献率达56%,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林地是否靠近公路 > 人为扰动程度 > 虫口密度;对个别林地的危害情况还需结合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0.
根据短周期巨尾桉人工林标准地伐倒木调查资料,编制对应林分平均胸径的不同规格原木比例表格,以方便查对一定胸径林分对应的不同规格原木出材比例,较为快捷地估算林分林木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