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0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462篇
林业   803篇
农学   524篇
基础科学   578篇
  1006篇
综合类   2000篇
农作物   178篇
水产渔业   134篇
畜牧兽医   417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37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51.
基于槽型凸轮传动的蓝莓采摘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机械采摘蓝莓的果品质量,设计了基于槽型凸轮传动的蓝莓采摘机。样机关键零部件设计包括驱动元件计算与选择、传动系统减速比分配、凸轮运动曲线计算等,采用"反转法"推导凸轮廓形曲线,利用"角分线法"设计采摘系统末端执行装置。在ADAMS中建立采摘机模型,搭建仿真环境对采摘机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凸轮设计参数、各杆件长度、驱动元件转速对采摘传动装置的影响。在种植园进行蓝莓采摘试验,得到槽型凸轮采摘机采摘效率4.6 kg/min、未成熟果实脱落率3.2%、成熟果实采净率83%、果实损坏率3.1%,对比分析得出:槽型凸轮采摘机的采果质量优于牵引式采摘机,采摘效率是人工采摘效率的13倍。  相似文献   
152.
人工草地土壤水系统动力学模型与过耗恢复预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草地深层土壤水分严重亏缺问题,首次利用系统生态原理及计算机仿真手段,初步建立休闲草地土壤水分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长历时(多年),大厚度(5m)土壤水分动态仿真和模型参数获取有效方法,预测特定地区(宁夏固原上黄试区)休闲草地不同水文年型深层土壤水分恢复年限.  相似文献   
153.
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移管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加深入研究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移管机,对其运动的确定性进行了论证,并对其运动性质和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分析移管机的运动情况,得出了加速、匀速、减速过程中的运动方程;通过受力分析,得出了加速、匀速、减速过程中作用于行走轮的外加牵引力。  相似文献   
154.
植被恢复演替初期对模拟降雨产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演替恢复初期不同植被覆盖以及不同处理下坡面降雨的产流过程和人渗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演替开始之初,由于地表土壤的土质比较疏松,土壤的人渗率比较大。随着植被演替的进行,土壤中有机质等物质的逐渐累积,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土壤的人渗特征也随之降低。剪草降雨小区的实验研究结果说明,在降雨的初期,土壤的人渗性能相对较低,随着实验的进行,在雨滴的打击下,部分结皮被破坏,土壤的人渗率也随之增大。说明地表生物结皮的存在,降低了土壤的人渗性能。采取适当的措施破坏地表生物结皮,有利于提高土壤的人渗性能,增加干旱半干旱地区对降雨的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55.
黄土高原人工林对区域深层土壤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典型黄土区 1 0m土层土壤水分的分析表明 :黄土高原土壤深层具有丰富的土壤水资源 ,3~ 1 0m土层内土壤水资源从南部的 1 0 86.8mm逐渐降低到北部的 5 2 4.1mm ,各地土壤水资源量约相当于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 2倍。在 1 0m土壤水分剖面内 ,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土壤含水量具有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以荒坡地或低产农田为对照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黄土高原目前主要的造林树种可利用 9~ 1 0m以下土层的土壤水资源。在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背景下 ,人工林植被的耗水主要使黄土区中北部地区 3~ 8m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到长期接近或低于凋萎湿度 ,形成难以恢复的深厚土壤干层。人工林大量耗水形成的难以恢复的土壤干层是黄土高原特殊的生态水文现象 ,是目前区域人工植被生态系统不稳定性的体现。同时表明 ,黄土高原营造的人工林尚不能达到涵养水源之功能。  相似文献   
156.
垦利县冬小麦面积的卫星遥感与分布动态监测技术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应用陆地卫星TM资料和遥感图像处理ENVI3.2软件,以监督分类波谱角法、人机交互等方法提取冬小麦面积及分布信息。采用图像复合分类监测、比值(差值)图像监测、分类结果叠加监测和信息复合人机交互目视提取等方法研究了垦利县1987~1998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垦利县冬小麦播种面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11年间共增加了11 264.5 hm2,其中从1992~1996年增加幅度较大。麦田面积的增加主要在垦利县中部和靠近黄河口的两侧地区,其减少则主要分布于西南和东北两个原小麦集中分布区。研究结果为该县冬小麦生产的管理及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7.
吴旗柴沟流域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吴旗县植被自然恢复的基本过程及其物种多样性变化,对该县柴沟流域封禁多年的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沟流域植物种主要以猪毛蒿、达乌里胡枝子、赖草、铁杆蒿为主,阳坡的植被演替规律为猪毛蒿+狗尾草+华虫实→赖草+猪毛蒿(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隐子草)→达乌里胡枝子+赖草(百里香、冷蒿、角蒿、铁杆蒿),阴坡植被恢复的演替规律为猪毛蒿(达乌里胡枝子、赖草)→铁杆蒿(冷蒿)。柴沟流域阴坡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较高,阳坡较低,混交林地的丰富度最大、均匀度最小。  相似文献   
158.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森林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生物循环的重要环节,而分解过程中所释放的CO2是全球碳素收支的重要组分,开展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是充分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研究认为:凋落物分解的预测指标可分为3类,即环境指标(如实际蒸散量)、凋落物物理质量(如叶抗张强度)和化学质量指标(如C/N比、木质素/N比和C/P比等);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机制极其复杂,养分动态模式主要有淋溶—释放、淋溶—富集—释放和富集—释放3种,并因凋落物种类、分解阶段和元素本身性质的不同而异;凋落物混合分解并非单一树种分解的简单叠加,因树种组成和比例不同,基质的化学组成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分解者的多样性、丰富度和生理活性,进而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其分解速率;凋落物混合分解中可能存在无效应、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凋落物混合分解的适宜比例应与群落中不同树种的种群比例相一致;CO2浓度升高不仅影响凋落物的化学性质,而且与分解环境中土壤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但CO2浓度升高并不改变凋落物质量与分解速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CO2浓度升高的环境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会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对养分循环速率的影响远大于单纯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9.
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分异及动态变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分异是小流域泥沙来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以小流域模型模拟试验为基础,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近景摄影测量和GIS技术,对流域模型不同空间部位的侵蚀强度及其随流域所处发育阶段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次降雨相对侵蚀模数REM将历经25场模拟降雨的小流域模型发育过程划分为初期时段、活跃时段和稳定时段。沟谷侵蚀强度在整个流域模型发育过程中一直大于坡面;在流域发育初期时段至活跃时段前期,主沟侵蚀强度大于支沟,流域下部侵蚀强度大于中部和上部;在流域发育活跃时段后期,主沟侵蚀强度低于支沟,流域中部和下部侵蚀强度快速增长并达到峰值;在稳定期时段,主沟和支沟侵蚀强度变化趋于同步,流域上部的侵蚀强度高于中部和下部。流域侵蚀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0.
在国内外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与应用中,受遥感影像分辨率的限制,能满足较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还较少.该文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区域内一块试验区为例,利用SPOT5多光谱影像,结合近期航片,通过特征变异法,进行1∶1万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航片与卫片融合的新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