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1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613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392篇
基础科学   380篇
  837篇
综合类   1445篇
农作物   128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147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41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多效唑·甲哌 FEE7 微乳剂防止小麦倒伏和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二棱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20%多效唑·甲哌鎓微乳剂375 mL/hm2,可以显著抑制茎秆基部节间伸长,增加各节间充实度,其中赤霉素(Gas)和生长素(IAA)降低,可显著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和降低田间倒伏率.处理还协调了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关系,增产幅度6.2%~28.6%.增产原因可能在于促进籽粒灌浆强,增加籽粒中内源Gas、IAA、细胞分裂素(CTKs)的水平,增强了籽粒库活性,同时促进茎叶中干物质向籽粒运转.  相似文献   
12.
20%多效唑·甲哌Wong微乳剂防止小麦倒伏和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二棱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20%多效唑·甲哌鎓微乳剂375 mL/hm2,可以显著抑制茎秆基部节间伸长,增加各节间充实度,其中赤霉素(Gas)和生长素(IAA)降低,可显著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和降低田间倒伏率.处理还协调了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关系,增产幅度6.2%~28.6%.增产原因可能在于促进籽粒灌浆强,增加籽粒中内源Gas、IAA、细胞分裂素(CTKs)的水平,增强了籽粒库活性,同时促进茎叶中干物质向籽粒运转.  相似文献   
13.
新疆冬小麦农田蒸散估算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田间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影响冬小麦农田蒸散的气象、生物学特性和土壤水分等因素,选用蒸发力、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相对有效土壤湿度建立了新疆冬小麦农田蒸散估算模型,并且检验了该模型的计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产农业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对陇东黄土高原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旱地冬小麦生长期光、热、水三要素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对冬小麦产量起决定作用的农业气象要素为:孕穗—成熟期光照时数,≥0℃积温,开春土壤含水量 返青—孕穗期降水量(R2 3H)。建立了逐步回归方程,Y=-317.138 0.6317X1 0.4647X2。  相似文献   
15.
Low temperatures may inhibit dormancy break in seeds of winter annuals, therefore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seeds of Capsella bursa‐pastoris and Descurainia sophia that mature at high latitudes in late summer–early autumn would not germinate until they had been exposed to high summer temperatures. Consequently, germination would be delayed until the second autumn. Most freshly matured seeds of both species collected in August and September in southern Sweden were dormant. After 3 weeks of burial at simulated August (20/10°C) and September (15/6°C) temperatures, 28 and 27%, respectively, of the C. bursa‐pastoris and 56 and 59%, respectively, of the D. sophia seeds germinated in light at 15/6°C. In contrast, in germination phenology studies conducted in Sweden, only a few seeds of either species germinated during the first autumn following dispersal. However, there was a peak of germination of both species the following spring, demonstrating that dormancy was lost during exposure to the low habitat temperatures between late summer and early autumn and spring. Nearly 100% of the seeds of both species subjected to simulated annual seasonal temperature changes were viable after 30.5 months of burial. In the burial study, exhumed seeds of C. bursa‐pastoris were capable of germinating to 98–100% in light at the simulated spring–autumn temperature regime (15/6°C) in both spring and autumn, while those of D. sophia did so only in autumn. In early spring, however, seeds of D. sophia germinated to 17–50% at 15/6°C. Thus, most seeds of these two annual weeds that mature in late summer do not germinate in the first autumn, but they may do so the following spring or in some subsequent autumn or spring.  相似文献   
16.
苜蓿秋眠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秋眠性实质上是在秋季日照变短和温度降低时植株所表现出的一种适应性生长特性,这种生长特性与植物的抗寒性和生产性能相关.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但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秋眠性测定方法的发明和分类标准的制订,才使它在苜蓿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国家秋眠性已成为栽培选择品种时的首要指标.概述了秋眠性的概念及发展史、测定方法、有关生理生化研究进展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连续3年在河北省任县安排了定位试验,通过饲用黑麦不同播期与棉花构建几种棉草复种茬口搭配方式,从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棉花饲用黑麦复种的可行性及复种方式。结果表明,棉花可与饲用黑麦复种,为降低饲用黑麦对棉花的影响,饲用黑麦可适当推迟到10月20日播种,次年4月底收获,效益可提高5470.1元·hm-2。棉花饲用黑麦复种与棉花单作相比,平均水分利用率提高16.49%;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提高56.54%;并且土壤有机质平均增长幅度提高5.71%,土壤含盐量平均降低幅度达到23.72%,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是适用于该区域的高效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波 《蔬菜》2021,(10):57-60
为了解决高寒及长江流域以南多雨地区土墙温室难建问题及实现温室育种、种植自动化、机械化作业,研发了一种新型装配式冬暖式C919温室,温室通过组装完成,采用钢制螺旋桩,不用焊接,只需在地下打螺旋桩,即可实现全天候施工。温室采用五防设计(防台风、防雨、防雪、防低温、防高温),具有土地利用率高(75%左右)、建设周期短(千亩园区建设周期90 d)、设计寿命长(50年)、材料环保(采用宝钢BFS 600高强不锈钢)、建设成本使用周期费用摊销低(土墙温室的70%)、运营维护成本低(土墙温室的50%)、机械作业用工少(减少人工60%以上)等优点,填补了高寒(-40 ℃以内)及长江流域以南多雨地区大跨度、装配式、全日光能源温室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拔节期氮肥运筹对不同滴灌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滴灌技术条件下,以‘新冬4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拔节期氮肥运筹处理[N0(0 kg/hm2)、N1(90 kg/hm2)、N2(180 kg/hm2)、N3(270 kg/hm2)]对3种不同滴灌量[W1(1500 m3/hm2)、W2(3000 m3/hm2)、W3(3450 m3/hm2)]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滴灌量下各氮肥处理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叶片SPAD值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最大值均在灌浆期;LAI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孕穗期达最大。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滴灌量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增加,而胞间CO2浓度(Ci)则降低。滴灌量较低时(W1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能有效提高滴灌冬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收获系数;水分充足时(W2、W3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反而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综合考虑各项产量指标及氮肥利用效率得出,在滴灌量3000 m3/hm2条件下,拔节期施氮量180 kg/hm2时,滴灌冬小麦籽粒产量较高,氮肥利用率最大,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740余站观测的月平均2 m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动力学诊断的方法,对2016—2017年中国冬季异常偏暖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2016—2017年冬季气温偏暖主要是由于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偏弱导致东亚冬季风偏弱,在中国存在异常的偏南风。阿留申低压偏弱由两个因素引起,一是由于阿留申群岛地区的海温偏低,冷源对应异常高压导致阿留申低压偏弱;二是阿留申低压在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出口区以北,然而该冬季高空西风急流出口区位置偏南,导致阿留申地区偏离急流出口减压区,从而导致阿留申低压偏弱。此外,西风带偏北,中高纬亚洲大陆上空以纬向环流为主,不利于冷空气南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