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4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552篇
林业   376篇
农学   781篇
基础科学   251篇
  993篇
综合类   3037篇
农作物   551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555篇
园艺   301篇
植物保护   40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561篇
  2011年   481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7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小麦审定品种育种特点及表型性状演变情况,分析了2001-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555个小麦品种的育种特点,统计了其中425个水地组品种的12个农艺和品质性状,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品种审定数量加速上升,企业已成为小麦育种的主导力量;2001-2005审定品种60个,2006-2010年审定76个,2011-2015年审定95个,2016-2020年审定324个。品种选育仍以品种间杂交为主,占比90.99%;种质资源利用集中、品种同质化严重。亲本资源集中在周麦16(87次)、矮抗58(76次)、周麦22(59次)、豫麦21(35次)等种质上。企业选育品种数由2001-2015年间的86个上升至2016-2020年间的202个,占同期科研机构育成品种数比例由54.7%上升至185%。(2)品种单产增长,穗粒数增加,千粒重提高,生育期延长。半冬性、弱春性小麦品种的均产分别为7 932.4 kg·hm-2、7 488.6  kg·hm-2。半冬性品种单产增加了610 kg·hm-2,穗粒数增加3粒,千粒重提高4.7 g,生育期延长3.3 d;弱春性品种单产增加672.8 kg·hm-2,穗粒数增加3.4粒,千粒重提高1.7 g,生育期延长5 d。(3)品质改良取得进展,半冬性、弱春性品种的稳定时间分别上升了2.6 min、0.7 min。审定品种以中筋为主,中强筋(含强筋)较少,弱筋最少;单一指标达标品种多,综合指标达标品种少,品质结构不平衡。(4)河南省小麦育种宜选择高生物产量(株高80~85 cm)、适宜群体(550~660万穗·hm-2)、高结实率(穗粒数35~40粒)、高千粒重  (≥45 g)的中大穗品种,需重点改良蛋白质质量,促进各品质性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2.
紫花苜蓿非秋眠型标准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隶属函数法,以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苗高、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为指标,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非秋眠型标准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0 mmol/L NaCl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而在NaCl浓度高于50 mmol/L下,紫花苜蓿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苗高、发芽指数、活力...  相似文献   
43.
为探索镉(Cd)、砷(As)复合污染稻田下不同水稻品种对Cd、As的吸收和累积特征,选取4个低Cd吸收品种(金优463、金优268、金优433和株两优189)和2个当地主栽品种(五丰优111和马坝油毡),在广东韶关红壤区Cd、As复合污染稻田开展大田试验,调查和测定水稻的生长状况以及对Cd、As的吸收与转运情况。结果表明,参试6个水稻品种产量存在显著差异,2个当地主栽品种产量显著高于4个低Cd吸收品种。当地主栽品种马坝油毡籽粒C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且超过国家污染物限量标准值(0.2 mg·kg~(-1)),其余品种Cd含量均未超标;6个品种As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值(0.2 mg·kg~(-1)),其中金优268籽粒Cd、As含量均为最低值,分别为0.05、0.31 mg·kg~(-1)。相关分析表明,品种间对Cd、As的富集能力和各部位的转运能力存在差异,其中低Cd吸收品种体内Cd从颖壳向籽粒的转运能力较低。因此,为同时降低Cd、As复合污染土壤中水稻籽粒Cd、As含量,在开展低重金属吸收品种选择研究时,需要同时考虑低Cd和低As两种因素。  相似文献   
44.
水稻品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褐稻虱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研究测定了4个水稻品种在三个秧龄期对褐稻虱的抗性及其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感虫品种TN1叶鞘的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抗虫品种7105,中抗品种的含量一般居中。分析各品种不同秧龄期的氨基酸含量与品种受害级别、飞虱排泄蜜露量、产卵量和存活率的相关性,苯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异亮氮酸与上述四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天门冬酰胺、亮氨酸、天门冬氨酸以及各种氨基酸的总量与其中三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另外还有七种氨基酸与其中1~2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此外,腊膜取食试验表明,天门冬酰胺、缬氨酸、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对褐稻虱的取食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45.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贵州省喀斯特高原生态型玉米品种贵毕303不同时期氮素营养对玉米缺氮症状、形态特征、生物学产量及氮素营养状况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供氮对贵毕303的缺素症状、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学产量、生物学形态特征及植株氮素营养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玉米的生物产量、根系体积、植株总吸氮量及缺素症状表现更为突出,可明显地反映贵毕303氮素营养特征的阶段性或时期性。根据植物营养临界期定义,该玉米品种的三叶期后完全营养液培养供应时期或近4叶期是玉米氮素营养基因型材料筛选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6.
NaCl胁迫对苦马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盐胁迫是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限制植物的生长,受盐害最主要的时期是种子萌发期和幼苗生长期,本文通过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胁迫苦马豆种子,研究高盐浓度下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生理效应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增加,种子开始发芽的时间推迟、发芽率降低; 胚根生长量下降。在500 mmol/L浓度时,种子不发芽;各处理区随盐浓度的增加电导率越大,脯氨酸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细胞膜修复的抑制可能是造成苦马豆种子萌发推迟和发芽势下降的主要原因,及脯氨酸含量可能和耐盐相关。  相似文献   
47.
介绍我国百合资源的地理标志与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探讨其发展对策,并提出以下建议:登记百合农产品地理标志;实现地理标志权与新品种权的双重保护;鼓励保护范围内更多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建立地理标志百合的国家质量标准,提高质量标准化;统一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百合品牌;开发地理标志百合的旅游资源,发展观光农业;加强隆回龙牙百合、龙山百合、漫水河百合的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48.
试验引进了15个樱桃番茄品种,在宁夏中卫市沙漠日光温室内沙培条件下开展了品种适应性的筛选,结果表明:京丹黄玉、北京樱桃、千禧、虹彩、千禧201、绿彩、优选黄圣果、紫玫瑰320、黄莺1号等9个品种的产量比对照京丹1号增产幅度在4.5%~42.5%,各项综合指标优于或等同于对照,品质较好,适合在沙漠日光温室的秋冬茬中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盐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两种不同的玉米品种登海9号及浚单18,在不同大田盐浓度下生长,测定它们的产量以及在实验室通过不同浓度的盐胁迫测定它们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及生长量,以了解盐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田不同盐浓度土壤栽培的玉米,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产量逐渐降低,并且盐敏感玉米浚单18的降低幅度大于抗盐品种登海9号。盐胁迫条件下,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及生长量均随着盐胁迫浓度的提高而逐渐降低,并且耐盐品种登海9号的降低幅度小于盐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50.
Summary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forage yield may be reduced by moderate levels of salinity. Increasing forage yield in saline environments through plant breeding could partially ameliorate this problem. However, prior indirect selection either in cell culture, at germination, or during seedling growth has not resulted in agronomically relevant levels of salt toleranc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mean forage yield of alfalfa grown in saline environments could be increase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possible selection schemes, forage yield data for five harvests from Sonora and its parental cultivar African grown in a greenhouse and irrigated with 0, 30, 60, or 80 mM NaCl were used to simulate one cycle of selection at each NaCl environment. Greatest gains in forage yield were expected under non-saline conditions with decreased gains under saline conditions. Selection based on yield in regrowth harvests was also predicted to be more efficient than that based on seedling harvest. Experimental populations were developed from Sonora and African at each NaCl level using phenotypic selection for increased mean forage yield for harvests 3 to 5. After each of two cycles of selection, forage yield from selected, control (plants selected randomly under non-saline conditions), and parental populations was evaluated at 0, 30, 60, and 80 mM NaCl. Gains in forage yield were observed in African when the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environments were the same, but in Sonora this was observed only at 0 NaCl. Selection at 0 NaCl did not increase forage yield at 60 or 80 mM NaCl in either germplasm source. This suggests that selection for increased forage yield may be successful at low to moderate NaCl levels in germplasm with ample variation for yield when grown in saline environments, while selection for increased forage yield in non-saline conditions may be ineff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