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3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629篇
林业   761篇
农学   737篇
基础科学   256篇
  1596篇
综合类   2633篇
农作物   526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70篇
园艺   320篇
植物保护   75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564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施用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对大豆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木霉菌等多种生防菌结合的生防颗粒剂为材料,探讨施于大豆田后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土壤中施入生防颗粒剂后未明显引起微生物区系变化,也没有使某些微生物明显地上升或下降.在大豆生育期间多数生防颗粒剂组合的真菌数量低于种衣剂拌种处理区;在大豆生育期间生防颗粒剂组合的放线菌数量都高于种衣剂拌种,在分枝期1号和4号生防颗粒剂处理的细菌数量高于种衣剂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开花期(R1)到成熟期(R8)多数生防颗粒剂处理的细菌数量也高于种衣剂处理和对照.生防颗粒剂在分枝期和开花期使土壤中木霉菌数量增加,生防颗粒剂组合、种衣剂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在分枝期镰孢菌数量较低,除生防颗粒剂组合1号外葡萄孢菌数量在出苗期、结荚盛期都低于空白对照.除结荚期外,其它时期生防颗粒剂处理较空白对照区青霉菌多.  相似文献   
92.
为明确矮化中间砧苹果树合理的施肥位置,减少氮肥的浪费.试验于2018年和2019年,以'烟富3'苹果/SH6/八棱海棠为试材,借助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萌芽前在树冠投影范围距树干由近及远的3个水平距离——内环、中环和外环施氮对新梢旺长期细根和土壤15N分布、树体15N吸收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各处...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草莓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种类及筛选防治丝核菌根腐病的有效杀菌剂,本研究基于形态学特征、细胞核荧光染色、菌丝融合群测定以及rDNA-ITS的序列分析,对北京和河北承德地区的草莓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丝核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发现,北京地区的丝核菌为双核丝核菌(binucleate Rhizoctonia,BNR),属于融合群AG-A;河北的丝核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于融合群AG-4。氟啶胺、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戊唑醇、咯菌腈、氟硅唑对2种丝核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_(50)值为0.063 9~2.485 7μg/mL,抑霉唑的抑制作用较差,EC_(50)值为9.966 8~11.236 8μg/mL。同一种杀菌剂对不同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噻呋酰胺、戊唑醇、氟硅唑、咯菌腈和抑霉唑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双核丝核菌。试验结果为生产上合理选用杀菌剂防治草莓丝核菌根腐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豌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腐病是豌豆根部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豌豆产区均有发生,是制约豌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世界上尚未发现对根腐病完全免疫的豌豆品种,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本文从豌豆根腐病的发生与分布、病原菌的分类及特点、抗性鉴定及评价标准、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及防治策略等方面对国内外豌豆根腐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抗病育种和未来豌豆根腐病综合防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
针对大量化肥长期施用对马铃薯田土壤造成的生物活性降低等问题,利用根际益生菌(PGPR)制成生物有机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施肥(对照,CK)以及分别施化肥(CF)、普通有机肥(OF)和5种生物有机肥(BOF1,BOF2,BOF3,BOF4和BOF5)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的成熟期,5种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可培养细菌数量平均比CF及OF高52%和37%,微生物量碳比CF和OF处理平均增加了30%,其中以BOF3效果最明显,比其它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微生物量碳增加达3%~7%和2%~7%;且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相比CF和OF,5种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酶活性的增幅为11%~114%;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265%和224%,块茎产量分别增加了16%和21%,根系活力和块茎产量的提高也以BOF3效果最明显,其根系活力比BOF5高出166%,其块茎产量比其它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增幅为5%~9%。说明生物有机肥有助于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改善马铃薯的根际环境,进而提高了马铃薯的根系活力,增加了马铃薯的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96.
以郑单958和鲁单981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培分根试验,在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以均匀低浓度硝酸盐处理主根和种子根(LPR-LSR)、局部高浓度硝酸盐处理主根(HPR-LSR)和局部高浓度硝酸盐处理种子根(LPR-HSR),测定分析根系形态、生物量以及氮含量。结果表明:与氮低效鲁单981相比,氮高效郑单958具有较高的主根根长、根表面积、根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累积量。水分胁迫条件下,郑单958和鲁单981的主根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累积量总体上均低于正常水分条件。玉米主根和种子根对局部高浓度硝酸盐的反应存在差异。与均匀低浓度硝酸盐处理相比,局部高浓度硝酸盐处理促进正常水分条件下主根和种子根根系的生长,尤其是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在正常水分条件下,主根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增加幅度范围为6.8%~27.3%和1.9%~21.9%,除HPR-LSR处理条件下的郑单958外,种子根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增加幅度范围为30.4%~92.7%和10.5%~135.1%;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主根根长和表面积增加幅度范围为24.6%~152.9%和62.1%~229.9%,然而种子根根长降低了10.0%~29.9%,表明水分胁迫会影响种子根对高浓度硝酸盐的响应。除水分胁迫条件下LPR-HSR处理外,局部高浓度处理可同时增加两侧根系的生物量和氮累积量。无论是正常供水还是水分胁迫,与LPR-LSR处理相比,局部高浓度硝酸盐供应均能够增加地上部生物量以及氮累积量,在LPR-HSR处理条件下,增加幅度范围分别在35.0% ~107.9%和162.9%~291.1%,在HPR-LSR处理条件下分别为56.7%~109.4%和204.1%~377.0%,HPR-LSR处理条件下增加幅度较大,表明在氮素非均匀分布环境中,当主根处于高浓度硝酸盐区域时将会更显著促进生物量的增加和氮累积。  相似文献   
97.
为探明栽培密度对高产大豆根系生长和花荚形成的影响规律,田间试验设置21.0(D1)、30.0(D2)、48.0(D3)×104株·hm-2 3种栽培密度,研究了新大豆27号、新大豆8号在0~60 cm土层中根系生长、开花、结荚过程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D1,D2、D3密度下新大豆27号总根干重增加了23.68%、18.48%,总根长增加了9.33%、26.72%,新大豆8号总根干重增加了27.25%、19.71%,总根长增加了6.94%、30.80%,且增量以40~60 cm为主;增加至密度D3时,新大豆27号开花和结荚高峰出现时间较D1分别推迟了2、8 d,新大豆8号推迟了2、6 d,但二者单位面积的总花数、总荚数、总腔数和总粒数分别较D1提高了51.92%、10.29%、7.66%、23.05%和49.47%、31.91%、35.40%、16.11%;总花数与始荚期根干重、根长度呈正相关关系,新大豆27号R2值分别为0.8477*、0.9106*,新大豆8号R2值分别为0.7531、0.9993**;总腔数与始粒期根干重、根长度呈正相关关系,新大豆27号R2值分别为0.6954、0.9837**,新大豆8号R2值分别为0.7902*、0.9277*;且根长度与总花数、总腔数的关系比根干重更密切。合理密植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产量,是密植促进了大豆根系生长,增加了单位面积总根长和深层根量,进而增加了单位面积花数、荚数、腔数和粒数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
榕树粉蚧是一种重要的入侵害虫,对果蔬和园林植物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为满足开展检疫处理、防控、生物学和生理学等研究的需要,本研究以南瓜为饲养材料,在室温条件下(26±1℃,RH 65%±5%)观察榕树粉蚧的生物学特性与发育历期.结果 表明,榕树粉蚧具有典型的雌雄二型现象.雄虫主要经历卵、1~2龄若虫、预蛹、蛹、雄成虫阶段...  相似文献   
99.
为探讨不同氮磷配施条件下紫花苜蓿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磷水平[0(P0)、50(P1)、100(P2)和150 kg·hm-2(P3)]和两个氮水平[0(N0)和120 kg·hm-2(N1)],共计8个处理,通过微根管根系监测0~60 cm的土层细根周转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细根表面积密度、细根生产量和死亡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2条件下达到最大值,且P1、P2处理显著大于P0处理(P<0.05),在相同施磷条件下,N1处理显著大于N0处理。在不同土层中,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苜蓿细根现存量在0~30 cm土层中呈先增...  相似文献   
100.
苜蓿根系构型及生理特性对干旱复水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苜蓿根系构型及生理特性对干旱复水后的响应,对肇东苜蓿进行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CK)、轻度干旱(LS)、中度干旱(MS)和重度干旱(SS)4个处理,在干旱处理4周后进行复水,研究各处理间根系构型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对根干重和根尖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比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