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77篇
  免费   1217篇
  国内免费   2922篇
林业   1351篇
农学   2520篇
基础科学   814篇
  3014篇
综合类   9576篇
农作物   2350篇
水产渔业   1889篇
畜牧兽医   5055篇
园艺   1257篇
植物保护   1290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401篇
  2022年   744篇
  2021年   881篇
  2020年   924篇
  2019年   1087篇
  2018年   741篇
  2017年   1198篇
  2016年   1391篇
  2015年   1055篇
  2014年   1334篇
  2013年   1604篇
  2012年   1985篇
  2011年   1981篇
  2010年   1571篇
  2009年   1528篇
  2008年   1382篇
  2007年   1534篇
  2006年   1273篇
  2005年   991篇
  2004年   736篇
  2003年   580篇
  2002年   508篇
  2001年   481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57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8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种混合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并通过菌种的配伍实验对发酵产蛋白饲料菌种的组合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挑选的8株菌都能在以啤酒糟为唯一底物的平板上生长,并且菌种最佳组合为固氮菌、白地霉、绿色木霉、啤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等5株菌,其发酵后的蛋白质含量为31.45%,粗蛋白为39.22%,无机氮转化率为56.42%。  相似文献   
102.
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亮氨酸的日粮对生长大鼠生长性能、骨骼肌蛋白质代谢和瘦素分泌的影响。试验选用24只4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作为试验动物,分别饲喂添加3%L-亮氨酸的试验日粮和添加2.04%L-丙氨酸的对照日粮,试验期为12 d。试验第12天,所有大鼠大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L-[ring-2H5]苯丙氨酸注射液。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亮氨酸对大鼠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大鼠血浆中瘦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饲喂试验日粮的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蛋白质分解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P<0.01),但仅腓肠肌蛋白质合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之,长期饲喂添加L-亮氨酸的日粮可以提高生长大鼠血浆中瘦素浓度,并可显著调节生长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103.
本试验旨在研究碱式氯化锌(BZC)和蛋白锌(PRZ)相对于一水合硫酸锌(ZSM)的生物学利用率以及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双因素(3×3+1)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720只1日龄健康雄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3个ZSM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20、40和80 mg/kg ZSM的饲粮,3个BZC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20、40和80 mg/kg BZC的饲粮,3个PRZ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20、40和80 mg/kg PRZ的饲粮。各组不同锌源添加量均以锌计。试验期42 d,分为1~14日龄、15~28日龄和29~42日龄3个阶段。分别在14和28日龄时,从各重复中选取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鸡进行屠宰,测定血浆锌含量和抗氧化指标、组织锌含量以及胰脏锌相关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1~14日龄,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锌源和添加不同水平锌显著提高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和14日龄体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F/G)(P<0.05),且以添加40 mg...  相似文献   
104.
全球性肥胖流行问题愈发严峻,而脂肪组织本身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人和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两种脂肪组织,发挥着截然相反的作用。与白色脂肪组织存储机体过剩的能量不同,棕色脂肪组织中存在独特的解偶联蛋白,能将脂肪酸氧化磷酸化,释放热能,增加能量消耗。因此,通过激活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加速体内储存的脂质氧化磷酸化,成为了一种新的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手段。论文阐述影响棕色脂肪产热活性的因素以及相关机制,旨在为肥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5.
红素氧还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  柳参奎 《草业科学》2016,33(6):1118-1125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红素氧还蛋白(rubredoxin)集中来自严格厌氧菌,包括细菌、古菌和少数微需氧细菌,而植物中该类蛋白相对较少,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作为辅因子或电子供体参与多个生化途径。也有研究显示,无论是植物中还是微生物中的红素氧还蛋白基因在协助生物抵御氧化胁迫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全面介绍自然界中的红素氧还蛋白基因的分布、结构以及在微生物、植物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希望能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107.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黄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CO2释放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滩”3种不同处理:“黑土滩”植被-土壤系统呼吸(BC),土壤呼吸(BJ)和土壤微生物呼吸(BL)的CO2释放速率日变化具有相似性,均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型特点,且白天大于夜间;CO2释放速率季节动态变化明显,且3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黑土滩”植被-土壤系统呼吸与地表温度及5cm地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而土壤微生物呼吸与0~10cm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8.
缺铁性贫血作为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营养与健康需求的变化和安全意识的 增强,人们致力于补铁效果好、吸收好、副作用小、安全性更高的口服补铁剂的研发。本文对补铁剂的发展和相关 研究进行综述,概述新型补铁剂的研究进展,全面阐述多肽铁复合物蛋白琥珀酸铁的原料来源、结构、机理、制 备、应用、消化吸收机制,对多肽铁复合物和蛋白琥珀酸铁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补铁剂的研究与发展提供 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滩羊小肠中小肽和氨基酸转运载体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112只健康、体重相近的滩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羊。标准水平的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各组试验滩羊分别饲喂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0.84×标准水平(Ⅰ组)、0.96×标准水平(Ⅱ组)、1.08×标准水平(Ⅲ组)和1.20×标准水平(Ⅳ组)。试验根据羊体重分2个阶段:29~35 kg和36~40 kg。于每个阶段末,每个重复屠宰1只试验羊,取其小肠组织样,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小肽转运载体1(Pep T1)、y+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CAT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载体3(EAAT3)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29~35 kg阶段末,小肠中Pep T1 mRNA的表达量随着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Ⅱ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Ⅳ组小肠中CA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Ⅲ组小肠中EAAT3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在36~40 kg阶段末,Ⅱ组小肠中Pep T1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Ⅱ组小肠中CA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小肠中EAAT3 mRNA的表达量随着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Ⅲ组和Ⅳ组小肠中EAAT3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会影响滩羊小肠中Pep T1、CAT1、EAAT3 mRNA的表达量,使机体对小肽和氨基酸的吸收利用率随之改变,以适应滩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0.
Wyoming big sagebrush (Artemisia tridentata Nutt. ssp. wyomingensis Beetle & Young) is the most abundant and widely distributed subspecies of big sagebrush and has been treated through chemical application, mechanical treatments, and prescribed burning in efforts thought to improve habitat conditions for species such as greater sage-grouse (Centrocercus urophasianus) and mule deer (Odocoileus hemionus). Although the response of structural attributes of sagebrush communities to treatments is well understood, there is a need to identify how treatments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sagebrush as winter food for wildlife. Our purpose was to identify how mowing and tebuthiuron treatments influenced dietary quality of Wyoming big sagebrush in central Wyoming. Two study areas were mowed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2014, and tebuthiuron was applied in two study areas in May 2014. We constructed 6 exclosures in each of these four study areas (24 total), which encompassed 30 × 30 m areas of treated and untreated sagebrush within each exclosure. Samples of current annual growth were collected from 18 sagebrush plants from treated and 12 plants from control portions of mowing exclosures during November 2013–2015 and tebuthiuron exclosures during November 2014–2015.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crude protein and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known to influence dietary selection of sagebrush by sage-grouse and other sagebrush-occurring herbivores. Our results suggest mowing and tebuthiuron treatments may slightly increase crude protein concentrations directly after treatments without immediate changes in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Slight increases in dietary quality of sagebrush following treatments coupled with potential trade-offs with loss of biomass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s corroborates previous research that treating Wyoming big sagebrush may have little benefit for sage-grouse and other sagebrush-dependent wildlife. Future work should evaluate not only how treatments influence sage-grouse habitat use and reproductive success but also how treatments influence other wildlife species in fragile sagebrush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