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6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793篇
林业   1010篇
农学   488篇
基础科学   320篇
  1998篇
综合类   2272篇
农作物   585篇
水产渔业   188篇
畜牧兽医   459篇
园艺   106篇
植物保护   206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438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527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研究了从榆树叶中提取天然绿色素的工艺方法以及其榆树叶绿色素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从榆树叶里提取绿色素时用75%的乙醇(pH值7.80)为提取液效果较好;该色素溶解性和热稳定性良好,在pH值为5~9时较稳定。该色素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对竹基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两种条件(80℃处理8h和50℃处理24 h)的热固化处理后,观测其表观形貌,并进行拉伸、压缩、水平剪切性能以及疲劳性能检测.结果表明:经过热固化处理后,竹基纤维复合材料表面有不连续的微小裂纹产生,其拉伸、压缩、水平剪切性能略有提高,疲劳性能则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3.
人工低产林改造对生态恢复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人工低产林改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对甘肃定西华家岭生态恢复区4个人工低产林改造后的混交林和1个杨树纯林、1个荒草坡对照点的土壤主要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纯林的土壤有机质、总N和总P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低于荒草坡10.98、0.78、0.10 g/kg;低产林改造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和总N含量均有所升高,且随着改造时间的延长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改造8、18、25、31 a的混交林土壤含水量分别高出杨树纯林2.01、7.79、11.38、12.07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分别高出2.96、15.23、20.80、24.96g/kg,总N含量分别高出0.41、1.02、1.48、1.96 g/kg;总P含量在改造初期有所增加,后期维持稳定,改造8、18、25 a的混交林总P含量分别高出杨树纯林0.02、0.06、0.10 g/kg,改造31a和25 a的混交林总P含量相等;低产林改造后土壤pH值略有降低.结果显示,人工低产林改造大大改善了该区土壤环境质量,有利于该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94.
吉林白鹅(农安籽鹅)品种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较详细地报道了吉林白鹅的品种特性 :体型外貌特征及体尺体重、生长发育规律、产肉性能、产蛋性能、产绒性能、肥肝性能及某些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 :吉林白鹅早期生长发育较快 ,其中 2 ,3周龄最快 ;在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条件下 ,年均产蛋 60~ 80枚 ,在科学饲养条件下 ,年均产蛋 1 2 5枚 ;含绒率冬季可达 2 4 2 %;成龄体重、产蛋数、绒毛重、肥肝重的h2 分别为 0 57,0 2 8,0 4 1 ,0 52。吉林白鹅的高产蛋性能和含绒率 ,是世界鹅品种中非常罕见和宝贵的高产基因 ,经过进一步系统选育提高 ,可以成为国内外杂交配套系的理想母本。  相似文献   
95.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the sediment fingerprinting approach to guide catchment management has been limited by the cost and the difficulty to prepare and process samples for geochemical and radionuclide analyses. Spectral properties have recently been shown to provide a rapid and cost‐efficient alternative for this purpose. The current research objective was (i) to quantify the sediment source contributions in a 1∙19‐km2 rural catchment of Southern Brazil by using mid‐infrared (MIR) spectroscopy and (ii) to compare these results with those obtained with geochemical approach and near‐infrared and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methods. The sediment sources to discriminate were cropland surface (n  = 20), unpaved roads (n  = 10) and stream channel banks (n  = 10). Twenty‐nine suspended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catchment outlet during nine significant flood events. The source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by MIR spectroscopy. Cropland and channel bank sources mainly differed in their clay mineral contents, but their similar organic matter content complicated the MIR‐model predictions. Unpaved road contributions were discriminated from the other sources by their lower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hen 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based on MIR spectroscopy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other sediment fingerprinting approaches, based on geochemistry and near‐infrared and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an overestimation of channel banks contribution and an underestimation of cropland and unpaved road contributions is foun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IR spectroscopy can provide a useful tool that is non‐destructive, rapid and cheap for tracing sediment sources in rural catchments and for gui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6.
木质素/PVC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将木质素磺酸盐与聚氯乙烯(PVC)熔融挤出制备木质素/PVC复合材料。该产品物理力学性能优于普通人造板,无甲醛释放,可循环再利用,有很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7.
为了提升农林废弃物在储能领域的高附加值利用,该研究以杉木屑为原料,磷酸三聚氰胺为磷、氮源,基于冷冻NaOH/硫脲体系溶解木质原料中纤维素,通过一步热解制备氮、磷、硫共掺杂多孔炭,并考察活化温度、NaOH/杉木屑质量比和冷冻条件对多孔炭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 )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Brunauer-Emmett-Teller)研究多孔炭的表面结构和孔隙结构;采用循环伏安(CV,cyclic voltammetry)、恒流充放电(GCD,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和交流阻抗(EIS,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等测试手段表征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和NaOH/杉木屑质量比的增加,多孔炭的表面积、全孔孔容和比电容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冷冻条件和磷酸三聚氰胺的加入可以增加多孔炭的比表面积和全孔孔容,提升电化学性能。当活化温度900 ℃,NaOH/杉木屑质量比为1.2时,制备的氮、磷、硫共掺杂多孔炭的比表面积为2 048 m2/g,全孔孔容为1.655 cm3/g,介孔率为99.7%,氮、磷、硫的含量为3.41%、0.29%、1.40%。三电极体系下、6 mol/L KOH电解液中,当电流密度0.5 A/g时,比电容可达261 F/g。用NPS-900-1.2组装的对称超级电容器5 A/g电流密度条件下,比电容值为108 F/g,循环5 000次后库伦效率接近100%,电容保持率为92%。对称的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为248 W/kg时,能量密度可达17.2 Wh/kg。该研究为农林废弃物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
为解决巴旦木破壳机械生产效率低、破壳率低和核仁损伤量大等问题,通过研究坚果破壳原理,选用适宜机械加工的大巴旦木(‘莎车3号’)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巴旦木分级破壳机,同时进行巴旦木尺寸、破壳力加载方向及加载速度、巴旦木含水率的物料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破壳机破壳辊间隙和含水率对巴旦木破壳力和变形量影响显著。使用试验法优化了巴旦木分级破壳机构工作参数,当两轧辊间距离调整为Ⅰ级14 mm、Ⅱ级13 mm和Ⅲ级12 mm,含水率控制在9.8%~10.5%范围内,转速为1 000 r·min-1时,测得平均破壳率为95.57%,平均破损率为3.37%,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99.
五节芒的分化类型及生产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运峰  高洁 《四川草原》1998,(1):21-23,50
通过长期的引种栽培,发现五节芒分化出宽叶和窄叶类型。经对形态特征、生产性状的比较研究,证明两个类型差异显著,性状稳定。还证明,宽叶类型的生产性状明显优于窄叶类型。  相似文献   
100.
提出了以石块为主的用作路堤填料的路堑开挖土石料按岩性进行分类的依据和标准,讨论了用它们填筑路基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指标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