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7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577篇
林业   626篇
农学   183篇
基础科学   716篇
  1028篇
综合类   1464篇
农作物   81篇
水产渔业   234篇
畜牧兽医   404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34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针对山区河流悬浮泥沙含量监测缺乏实时性的问题,对浑浊度及悬浮泥沙含量进行监测,分析光照强度、流速、颗粒粒径和水体含沙量对浑浊度的影响,建立浑浊度与悬浮泥沙含量的关系模型式。结果表明: 1)光照强度对浑浊度的影响最大,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将光照强度(E)划分为3个区间:E≤6 800 lx、6 800 lx <E≤22 000 lx、E>22 000 lx,对应于3个区间,确定了浑浊度与悬浮泥沙含量的关系模型; 2)水流流速主要影响上层泥沙颗粒的分布,流速为0.16 m/s时测量区域的浑浊度大于流速为0.018 m/s时的浑浊度; 3)泥沙颗粒的粒径大于扬动流速能带动的临界粒径时,其会沉积在渠底,因此,泥沙级配中大于临界粒径的颗粒占比越大,悬浮泥沙含量越小,浑浊度越小; 4)水体含沙量越大,水沙输移过程中携带悬浮泥沙的量也越多,测量区域上层水样的浑浊度越大; 5)采用本研究确定的浑浊度与悬浮泥沙含量的3个关系模型,预测得到的悬浮泥沙含量与实际悬浮泥沙含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22%、10.00%、8.58%。根据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光照强度区间测得的浑浊度,可以得出该测量区域的悬浮泥沙含量。由于浑浊度可以现场连续、快速测得,所以将此方法引入山区河流悬浮含沙量实时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2.
为有效防治月季灰霉病发生,保障切花产品采后品质,以‘粉蝴蝶’(‘Vuvuzela’)和‘雪山’(‘Avalanche’)为试验材料,实地调查设施内灰霉病发病情况,监测温室内温湿度,获取当地降雨量等气象资料,构建了月季切花设施生产灰霉病预测模型,并利用这一模型进行灰霉病防治的实际指导。结果表明:1)‘粉蝴蝶’‘雪山’的灰霉病病情指数与设施内的均温和均湿呈线性相关,据此建立灰霉病预测模型,Y=4.761-0.332X1+4.930X2+0.015X3;这一预测模型经设施内实测验证,平均绝对误差(MAE)=0.20,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0.31,表明可有效预测7日内设施条件下月季切花灰霉病发病情况。2)‘粉蝴蝶’‘雪山’在贮藏和瓶插期的灰霉病发病率与栽培中病情指数预测值呈正相关。当病情指数为Y=0.33的低预测值时,切花产品在模拟运输1 d+冷库贮藏5 d后,发病率为5.0%;当病情指数为Y=2.09的高预测值时,切花产品在相同处理后发病率可达35.0%。3)基于预测模型进行病害爆发前3 d喷药的早期防治处理,采收当...  相似文献   
143.
本试验旨在探讨应用智能监控系统对荷斯坦泌乳牛发情揭发率和受胎率的改善情况.试验选用澳亚集团东营神州澳亚四场的2 237头泌乳天数为40~200d的各胎次荷斯坦泌乳牛,随机分为2组,未佩带项圈的806头为对照组,另一组佩带有项圈的1 431头为试验组.对照组依靠尾根涂蜡笔进行发情揭发,试验组依靠智能监控系统进行发情揭发,...  相似文献   
144.
传统的畜禽饲喂方式易产生畜禽营养不均、饲料浪费等问题,且人工劳动强度较大、生产率有待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节省饲料和人工成本、促进畜禽营养均衡、保障畜产品品质及安全等为显著优势的精准饲喂管理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研发应用.该文阐述了畜禽精准饲喂中饲养信息获取、饲料精准配方及智能饲喂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45.
小麦病虫害的频发不仅会造成产量的巨大损失,病虫害防治农药的过度使用也会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有毒残留的风险,而传统监测方法费时费力,具有主观性和滞后性.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技术可实现快速、实时无损的监测,从而有针对性的提早防治病虫害.介绍作物病虫害光谱响应生理机制的基础上,重点从不同平台的角度入手概述近年来小麦病虫害遥...  相似文献   
146.
高寒阴湿地区半开放型暖棚牛舍冬季内环境监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寒阴湿的寒冷地区修建半开放型暖棚牛舍,充分利用塑料膜的温室效应,能够达到保暖增膘的饲养目的,本课题研究采用定期定点观测的方法,在冬春季扣膜后,对暖棚牛舍和普通圈舍的采光系数、入射角、透光角、舍内外的温度、湿度及CO2、NH3、H2S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监测和对比.结果表明暖棚牛舍(试验组)舍内11月份~3月份平均温度为8.78℃;平均湿度为55.53%;舍内的CO2含量平均为0.141%;NH3平均为19.02 mg/m3;H2S平均为9.91 mg/m3;采光系数为0.86;入射角为64°;透光角为45°.普通牛舍(对照组)的平均温度为0.25℃;平均湿度为66.75%;舍内的CO2平均为0.137%;NH3平均为18.49 mg/m3;H2S平均为9.64 mg/m3;采光系数为0.082;入射角为35°;透光角为10°.试验组牛的授配率、产仔成活率、繁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4%、17%、50%,而患病率降低了2.6%.  相似文献   
147.
监测采样间隔对作物模型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不同监测采样间隔对作物生长模型的影响规律,避免现有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观性或随意性,以番茄叶片蒸腾速率和CO2交换率为对象,采用3 种采样间隔数据及2 种常用方法进行建模、预测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15、30、60 min的监测采样间隔下,番茄叶片蒸腾速率模型和CO2交换率模型的预测误差是不同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能力普遍优于纯二次回归模型,但两者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对蒸腾速率和CO2交换率而言,最合适的监测采样间隔分别为30 min和15 min。本研究结果为监测采样间隔的设定、试验数据的选取和建模方法的运用提供依据,对作物模型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8.
介绍了一种基于MCGS(网络版)的蚕种催青环境远程控制系统,描述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系统采用采集控制器采集现场温度、湿度、光照、气流等数据,通过对组态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PC机与采集控制器进行通讯,可以现场和远程监控催青室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气流等环境参数。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具有性能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监测精度高等特点,并具有实时动画显示、报警功能显示、数据库查询和报表输出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9.
对工程侵蚀的监测需要快速和精确。随着硬件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无棱镜全站仪的发展,使得使用全站仪来监测工程侵蚀量成为可能。采用最新型的无棱镜全站仪,设计了一套测量方法,对某公路边坡进行了监测。并根据监测的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和基于约束的Delaunay剖分方法建立其三维模型,从而达到计算工程边坡体积的目的。通过多次监测,最后达到工程侵蚀量监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0.
针对蔬菜工厂化育苗过程中对环境监测与调控的实际需求,基于ZigBee,ARM和VC++等技术研发构建了基于MESH架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控系统,实现对育苗温室群内环境信息的精确采集、实时监测和远程调控等功能。测试结果证明,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强、测量结果准确、操作简单和运行稳定等优点。该系统的研发对提高工厂化蔬菜育苗的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