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57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3篇
  20篇
综合类   247篇
农作物   49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秆野生稻叶片可诱导出胚性和非胚性2种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在合适的分化培养基上可不断形成胚状体,进而大量获得再生植株,再生植株以绿苗为主,未见绿白嵌合苗。源于不同脱分化培养基的胚性愈伤组织具有相似的胚状体形成和植株再生能力。诱导胚性愈伤组织以N6培养基添加NAA1 mg/L、2,4-D2 mg/L和ZT0.5 mg/L效果最好,形成胚状体并分化植株以MS培养基添加NAA2 mg/L和IAA0.5 mg/L为佳。  相似文献   
82.
以一品红旗帜和福星两个品种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素种类及其浓度是影响一品红试管苗生根的主要因素,其单独作用以IBA的效果较好,两个品种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5和1.0 mg/L。不同生长素配比使用时,两个品种试管苗生根均以1/2 MS+IBA 0.5 mg/L+NAA 0.2 mg/L为好。适当的蔗糖浓度、培养温度及在生根培养前期进行暗培养有利于提高试管苗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83.
BAP、IBA和GA_3对梨砧木BP10030茎尖外殖体的成活率没有明显影响,但0.1mg·1~(-1)GA_3明显促进外殖体的初期生长。外殖体建立阶段以1mg·1~(-1)BAP+0.1mg·1~(-1)IBA+0.1mg·1~(-1)GA_3的处理为宜。BAP与IBA明显影响茎的增殖。茎数量随BAP浓度(1—4mg·1~(-1))的增加而增加,但茎长度明显下降。在BAP存在条件下,增加0.1mg·1~(-1)IBA对茎数量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促进茎增长。高浓度的BAP(4rug·1~(-1))明显导致玻璃苗产生,增施0.1mg·1~(-1)IBA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玻璃苗形成。茎增殖阶段BAP浓度明显影响试管苗生根,其生根率、平均根数与限长度随BAP浓度的增加(1—4rug·1~(-1))而降低。2mg·1~(-1)BAP+0.1mg·1~(-1)IBA为茎增殖阶段的最适浓度。生根阶段2mg·1~(-1)IBA显著提高生根率、根数与根长度,同时也有利于试管苗移栽,促进试管苗初期生长。  相似文献   
84.
甘蔗光合自养生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试管苗生根方法,比传统的培养基异养生根法有显著优势。为了揭示甘蔗生根的生理生化机理,为完善其生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甘蔗栽培品种桂糖44号无根试管苗为材料,喷施ABT2号生根粉溶液后移栽于沙土混合基质中,在普通日光温室进行自养生根。在生根过程中连续采样调查试管苗生根率和生长状态,检测叶片中总叶绿素、碳水化合物(蔗糖、可溶性糖)、三大内源激素(IAA、ABA、CTK)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由于环境改变,试管苗受到环境胁迫,致使叶片先微黄后转绿,7 d后老叶变黄衰老,新叶开始长出,并与日俱增;第一批不定根在处理后第5天突破表皮,至第9天100%的试管苗完成不定根的再生。叶绿素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而后下降,9 d后跳跃上升;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先是呈波动上升后急剧下降再跳跃上升;ABA含量和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IAA和CTK含量则相反,先下降后上升。从试管苗生长状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分析,本研究发现甘蔗试管苗光合自养生根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在0~7 d,为试管苗适应期;第二阶段在7~9 d,为试管苗异养自养切换期;第三阶段在9~15 d,为试管苗自养能力恢复期,试管苗成功过渡到自养阶段是试管苗获得高存活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5.
86.
推动现有甘蔗栽培模式实现从“甘蔗种茎”向“甘蔗种苗”变革,达到消除农民自留种目的,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分。以桂糖42号脱毒健康苗第3代种茎为材料,设完整单芽、1/2单芽、1/4单芽育苗、常规种茎种植(对照)4个处理,比较不同体积单芽育苗差异及移栽效果。结果表明,完整单芽处理的株高、苗粗、叶片数、根鲜重、根干重均显著高于1/2单芽和1/4单芽处理;1/2单芽处理的叶片数、根鲜重和根干重显著高于1/4单芽处理,而两者之间的株高和苗粗差异不明显;所有育苗移栽处理的成活率和有效茎数均优于常规种茎种植,产量和蔗糖分也高于常规种茎种植,其中完整单芽处理的产量和蔗糖分分别比常规种茎种植提高了18.13%和1.10个百分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完整单芽育苗的农艺性状、原料蔗产量和蔗糖分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7.
Summary Experiments upon in vitro culture of immature durum wheat embryos, harvested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ere made in two consecutive years. Callus formation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were obtained. The ability to form callus and the degree of morphogenetic processes varied with the different hormonal treatments used and with the age of the embryos. In the first year the best response for callus growth was observed with 2,4-D 2 mg l-1 plus adenine 50 mg l-1 or 2,4-D 5 mg l-1 alone in the more mature embryos (15 and 20 days after anthesis). On the contrary, NAA 5 mg l-1 had a greater shoot regeneration effect. In the next year, at all 2,4-D concentrations and for the two different ages of the embryos tested, all embryos formed callus. Regeneration of plantlets was obtained in higher percentage in calli originated from the more developed embryos. The effect of changed media upon plantlet regeneration was studied after callus transplant.Investigation by cytophotometry and chromosome counts on different calli showed, practically in all cells, a diploid condition. A histological analysis demonstrated embryogenic somatic characteristics in many samples of callus. The pattern of organogenesis seemed to be via adventitious bud formation but structures resembling embryoids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e callus.  相似文献   
88.
实美橙子叶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美橙子叶为外植体,在含2.4-D 1.0mgL~(-1),6-BA 0.5mgL~(-1)的MT 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将其在相同的培养基上继代增殖。在附加IBA 0.5~1.0mgL~(-1),6-BA 1.5~3.0mgL~(-1)的MT 分化培养基上培养近1月后,愈伤组织分化产生大量不定芽,长至2.0cm高时,在含NAA 0.5L~(-1),KT 0.05~mgL~(-1)的MT 生根培养基中诱导成完整的再生小植株。  相似文献   
89.
将分离纯化的小孢子悬浮培养在添加0,0.1,0.2,0.3,0.5,1.0 mg/L的NAA和0,0.05,0.1,0.2,0.3,0.5,1.0mg/L 6-BA的NLN培养基中,在A(3 000 lx光培养)、B(10 d暗培养再3 000 lx光培养)、C(15 d暗培养再3 000 lx光培养)、D(ck,暗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研究光照和激素对耐热型大白菜"夏将军"游离小孢子成胚及胚状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g/L 6-BA能显著促进胚状体的发生,使胚产量达到最高,为206个。同时附加0.2mg/LNAA不但保证有较高的胚产量(205个),还可促进胚状体发育,子叶胚及萌发胚可达33.7%,畸形胚比例下降到14.1%;暗培养能促进成胚,D处理成胚量高,达149个,光培养则明显抑制成胚,但可促进胚状体发育,提高成苗率,其中以B处理成胚成苗效果较好,成胚108个,成苗率145%。  相似文献   
90.
采用改良磷脂脂肪酸法分析水稻植物自身磷脂脂肪酸和其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异质性。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和其内生微生物共有磷脂脂肪酸有直链磷脂脂肪酸20∶0、12∶0、16∶0、18∶0和支链磷脂脂肪酸如18∶3ω6с(6,9,12)、19∶0 CYCLOω8с、15∶1ω6с等,且在水稻中含量均低于30μg/g,在内生微生物中的含量高于30μg/g。水稻内生微生物独有磷脂脂肪酸主要为支链磷脂脂肪酸,共有22种如i20∶0、20∶1ω9с、12∶0 3OH等,含量差异很大,为0.91~11 481.25μg/g。对水稻内生微生物独有磷脂脂肪酸对应分析CA得到,遗传距离近的水稻品种其对应距离也近,CA载荷图显示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对应距离小于姨2的为多元分布,即该磷脂脂肪酸分布在多个水稻品种中;大于姨2的为单一分布,即仅在特定的水稻品种中分布,表明水稻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分布与水稻品种遗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