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3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843篇
林业   244篇
农学   781篇
基础科学   269篇
  397篇
综合类   2165篇
农作物   1101篇
水产渔业   169篇
畜牧兽医   317篇
园艺   200篇
植物保护   1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本文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17个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4个AFL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出30、 30、 44、 41条多态性带, 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36.25条带, 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45条带, 每一个引物组合都可将17个自交系完全分开。 利用AFLP数据、 进行聚类分析, 将17个优良自交系聚为6群, 结果表明, 用AFLP标记进  相似文献   
82.
一个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T01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抗赤霉病的普通小麦-大赖草Lr.2染色体单体异附加系花粉经过60Co-γ射线处理, 然后给感赤霉病的普通小麦品种“扬麦5号”授粉, 杂交后代连续2年进行赤霉病抗性单株接种鉴定, 从中选育出一个普通小麦-大赖草异易位系。 经过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和Giemsa C-分带鉴定, 易位发生在普通小麦4B染色体长臂和大赖草第2条染色体(L  相似文献   
83.
张瑞茂  侯国佐 《种子》2002,(5):21-23
以优良的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系6003和黄籽双低高油分品系408作为基础材料,采用杂交有种程序,经过5年8代(含杂交当代)的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了黄籽频率达91.6%-96.2%。含油量46.7%-49.3%,芥酸0.68%-0.14%。硫甙24.6-39.14μmol/g,丰产性与中双4号相当的甘蓝型黄籽双低新品系5862R,并被用作恢复系组配成功一个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九号,于1998年通过贵州省审定,至2001年秋在长江流域各省已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4万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84.
水稻同核异质广亲和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利用同核异质广亲和不育系真系秋光A, 研究3种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稻16个性状的遗传效应. 结果表明: (1) 不育细胞质在结实率、每穗实粒、单株产量、株高4个性状上表现显著的负效应, 在抽穗期、千粒重2个性状上表现显著的正效应, 单株穗数、每穗总粒及8个品质性状不育细胞质效应不显著, 不育细胞质效应与相对效应的分析结果基本  相似文献   
85.
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及脯氨酸等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辣椒雄性不育系9601-A和保持系9601-B的小孢子发育过程及其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粗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9601-A的雄性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末期Ⅱ阶段,导致败育的主要原因是花药绒毡层细胞的高度液泡化,致使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供给而死亡;不育系花药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总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保持系,而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则高于其保持系。  相似文献   
86.
偏型、粘型和易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7  
调查了10种不同山羊草(Aegilops)细胞质的异质小麦品种 Chris 与1B /1R 小黑麦易位系77(2)杂交 F_1及回交后代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1.在同核背景下,山羊草不同种的细胞质在对77(2)的育性反应上明显不同,依此差异进行特定的质核组配,能得到更宜于培育杂种小麦的新型不育系;2.不同的不育胞质在同核背景下虽都能产生雄性不育,但  相似文献   
87.
为了实现椰糠基质有效氮含量的快速实时检测,基于漫反射光谱设计了椰糠基质有效氮近红外检测仪。该检测仪的硬件系统主要由前处理装置、气力输送装置、重力式沉降样品室、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样品回收装置和空气压缩机等组成。制备了不同有效氮含量的椰糠基质样本135个,采用研制的检测仪获取了样本原始光谱数据,并建立了椰糠基质有效氮含量的最优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其校正集相关系数和验证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和0.965,校正集均方根误差和验证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025 mg/(100 g)和15.757 mg/(100 g),残差预测偏差为3.72。基于MFC开发工具,采用C/C++语言开发了检测仪硬件控制及实时检测分析软件界面,将建立的最优有效氮光谱预测模型移植到软件程序中,实现了椰糠基质有效氮近红外检测仪功能硬件控制及有效氮检测的一键式操作。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研制仪器预测值与国标测量值相关系数为0.883,测试集均方根误差为18.605 mg/(100 g)。该检测仪实现了椰糠基质有效氮含量的快速实时检测,并且预测性能较好,可以满足快速评价椰糠基质养分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88.
我国玉米产量高,高效、便携、低成本的玉米成分检测技术及其装置对于玉米品质的检测至关重要,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设计了一款玉米主要品质便携式检测装置。为探究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自行搭建了可见/近红外光谱采集系统,对不同品种共72份玉米样本进行光谱采集,分别建立了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偏最小二乘(PLS)预测模型以及结合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的CARS-PLS预测模型。结果表明,CARS方法可以有效筛选出各组分的相关变量,提升模型效果,各组分质量分数的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均有所下降, 蛋白质质量分数的RMSEP由0.4866%降至0.4068%;脂肪质量分数的RMSEP由0.1549%降至0.0989%;淀粉质量分数的RMSEP由0.4714%降至0.4675%。预测集相关系数Rp均有所提高,蛋白质质量分数的Rp由0.9309提升至0.9603;脂肪质量分数的Rp由0.9497提升至0.9770;淀粉质量分数的Rp由0.9520提升至0.9605。基于CARS方法所筛选的各组分特征变量,选择了合适的近红外光谱传感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检测装置的光谱采集单元、控制单元、显示单元、电源单元以及散热单元,并基于NodeMCU开发板和Arduino IDE开发工具,采用Arduino语言对装置控制程序进行开发,实现“一键式”快速检测。试验验证了该装置的检测精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预测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和淀粉质量分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1、0.8243、0.8154,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576%、0.2318%、0.2333%,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1.8577、1.7761、1.5735。对同一样本多次重复预测,各组分预测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35%、0.241%和0.028%。  相似文献   
89.
针对目前对虾开背环节工艺不完善、实际应用装备缺乏等问题,以中型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对虾开背关键工艺方法,建立了对虾开背过程力学模型,获得影响开背效果主要因素为刀具角度、加工中心盘转速和刀具安置距离;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和分析了各因素对开背成功率、虾仁损伤率、虾线裸露成功率和感官评分值的影响,确定影响因素最佳区间为:刀具角度20°~60°、加工中心盘转速10~40r/min和刀具安置距离9~11mm;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多因素响应面试验研究分析,并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刀具角度43.838°、加工中心盘转速28.391r/min、刀具安置距离9.801mm时,开背成功率为99.161%、虾仁损伤率为2.825%、虾线裸露成功率为90.727%、感官评分值为86.944。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针对中型南美白对虾,当刀具角度45°、加工中心盘转速28r/min、刀具安置距离9.8mm时,开背成功率为98.89%、虾仁损伤率为3.33%、虾线裸露成功率为87.78%、感官评分值为85.33,与理论优化值的绝对误差均较小,优化后的对虾开背装置性能满足作业要求。研究可为对虾开背工序装置设计和参数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品质控制是重要的支撑技术,需在马铃薯的专用品种选育、主食产品加工、储藏运输及终端消费等多个产业链环节进行检测。为此,围绕马铃薯质量安全管控方面的需求,详细介绍了机器视觉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高光谱成像技术等光电检测技术在马铃薯外观形态、内部品质及缺陷检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为马铃薯深加工过程中原料筛选和分等分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