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58篇 |
免费 | 174篇 |
国内免费 | 19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09篇 |
农学 | 155篇 |
基础科学 | 204篇 |
550篇 | |
综合类 | 1336篇 |
农作物 | 133篇 |
水产渔业 | 282篇 |
畜牧兽医 | 287篇 |
园艺 | 61篇 |
植物保护 | 2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87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108篇 |
2019年 | 124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113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160篇 |
2013年 | 223篇 |
2012年 | 241篇 |
2011年 | 238篇 |
2010年 | 191篇 |
2009年 | 217篇 |
2008年 | 203篇 |
2007年 | 251篇 |
2006年 | 221篇 |
2005年 | 185篇 |
2004年 | 152篇 |
2003年 | 153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83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旱作区土壤氮素、水分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传统耕作(C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旱作区春小麦田的土壤容重、含水量、全氮含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小麦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实施2 a后,NT和NTS处理的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P<0.05)高于CT和TS处理;TS和NTS处理较CT处理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表层(0~40 cm)全氮含量,就2 a试验平均值而言,TS、NT和NTS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较CT处理分别增加8.33%、3.17%和3.82%,TS和NTS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分别较CT处理显著(P<0.05)增加1.78%和3.48%;但TS、NT和NTS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较CT处理显著(P<0.05)降低。从2 a试验平均值看,与CT处理相比,TS和NTS处理的春小麦产量明显增加,而NT处理的春小麦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992.
定位模拟和大田试验的结果表明,冬种田过氧化氧酶、纤维素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均强于冬泡田·在施肥处理中,除过氧化氢酶外,均为高量绿肥区强·不同地下水位相比则低水位的酶活性强·土壤的磷酸酶含量与土壤pH值和有机磷中的活性部分、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氧化还原状况有密切的相关性·从结果明显看出磷酸酶活性能表征土壤有效磷量水平,可作为评价土壤磷素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3.
河南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生态稳定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7项指标建立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各单项指标赋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结果表明,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很好,保护价值很高,综合评价指数为0.895 3。最后分析了保护区目前所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4.
雨雪冰冻灾害造成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损失的经济评估——以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林业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灾害经济学和森林生态经济学原理,特别是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和市场经济的价值法则,建立冰冻灾害造成森林生态功能价值损失经济评估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各项指标的计量方法,以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林业局受灾森林为对象,对冰冻灾害造成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的经济损失进行实证评估。结果表明: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的不完全评估计量为,年损失涵养水源价值5 077.94万元、保育土壤价值4 750.44万元、固碳释氧价值20 491.24万元、净化空气价值2 560.02万元、旅游收入5400万元,共造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86亿元。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刍议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兽医的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养殖和动物园养殖的动物发病时,其发病时间、数量和症状等情况,兽医可以仔细询问畜主或饲养人员;而野生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是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从事兽医专业人员的服务对象,发病时及以后的一系列情况无从问及。所以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兽医职业,不同于传统养殖和动物园内的兽医工作,必须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必须主动从野外观察入手,充分掌握野生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收集和梳理好有效的本土自然信息、本区内野生动物信息、保护区周边社区家养动物信息,并将它们融为一体,才能分辨出野生动物发病时,是属于个发、散发、群发,还是普通病与传染病。因此,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兽医比传统兽医人员会有更高、更严且更全面的素养。 相似文献
998.
宽幅播种旱作冬小麦幅间距与基因型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旱作小麦宽幅条播方式与品种的交互作用,进一步提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法】在黄土高原旱作区,选取2个不同基因型品种,采用5个不同播种幅间距,二因素交互处理,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测定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量、透光率和产量,经过连续3年连续数据积累,分析不同幅间距的宽幅播种方式和不同株型品种互作对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冬小麦灌浆期品种间旗叶和底部位透光率均差异不显著,长6359秸秆+颖壳干物质运转量、运转率和贡献率均高于高秆品种陇鉴117;播种方式方面,幅间距缩小至18 cm时,旗叶部位透光率和干物质运转均高于普通条播;品种间全生育期耗水量差异不大,缩小幅间距至18 cm的宽幅播种,耗水量降低10.8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91%;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长6359和陇鉴117分别通过扩大库容和提高单位面积穗数达到增产目的,品种和幅间距二因素互作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宽幅播种调节幅间距均能适应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幅间距缩小至18 cm时产量增加139.2 kg·hm-2。【结论】旱作冬小麦采用宽幅播种,幅间距为18 cm时,配套不同基因... 相似文献
999.
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根系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玉米根系代谢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方法】2003和2004年,采用定位试验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常规、补灌、覆膜、覆草、休闲地(对照))对玉米根区(R)和根外(B)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①覆盖处理能强化玉米根区、根外细菌及真菌的数量差异,提高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比值(R/B)。细菌和真菌的平均R/B分别为常规处理的2.26和2.28倍,但覆盖处理对根区和根外放线菌数量影响不大;②玉米生长活动及根系代谢产物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种植玉米后,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休闲地。③根系的代谢活动能够降低土壤中细菌与真菌、放线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提高细菌与放线菌数量的比值,覆盖模式下降低或提高作用得到加强。但补灌处理与之相反。【结论】覆盖和根系均能大幅度增加根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强化玉米根区根外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差异。玉米根系的活动能改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