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7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370篇
林业   638篇
农学   654篇
基础科学   91篇
  320篇
综合类   2830篇
农作物   422篇
水产渔业   135篇
畜牧兽医   491篇
园艺   456篇
植物保护   18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434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生长健壮的花生根瘤在CLS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形成愈伤组织的频率达到26.5-46.6%。瘤愈伤组织能多次继代,生长良好,在分化培养基D-57和D-59上已分化形成了根,其生根频率分别为56%和78%。显微观察表明,愈伤组织分化的具有正常根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52.
用改良理查德液体产毒培养基培养棉花枯萎病菌,取其培养滤液作为毒素液。测试了毒素液对抗病、感病品种种子发芽、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的毒害作用和对幼苗的致萎作用以及对叶片电导率的影响。为毒素液应用于抗病资源的快速筛选与鉴定、体细胞抗性突变体的筛选等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3.
秋水仙碱处理油菜离体小孢子的染色体加倍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秋水仙碱对52份甘蓝型油菜品系(种)和它们的杂种离体小孢子的单倍体二倍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花药中分离出的单核晚期小孢子接种在含10-800mg/L秋水仙碱的NLN液体培养基中处理16-90h后转入无秋水仙碱的相同培养基诱导胚状体。结果表明,用10mg/L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48h,10份材料的双单倍体植株变幅为37.10%-90.12%,平均为65.44%。50mg/L处理48h的8份材料是48.72%-97.81%,平均88.86%。100-800mg/L处理16-48h的试验,多数加倍率在90%-100%之间。但该处理药用量大,费用高,而且对小孢子毒性大,胚状体再生率低。试验还表明,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诱导的二倍体植株所产生的花一般均能结籽,带有不孕花的嵌合植株极少。用秋水碱处理水孢子再生的植株的根或芽所产生的二倍体植株多是可孕和不孕花共生的嵌合植株,自交后产生的单株种子很少,难以达到遗传和育种所需的群体量。  相似文献   
54.
杂交鹅掌楸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影响悬浮培养的一些物理因素如摇床转速、细胞起始密度等的研究,建立了良好的杂交鹅掌楸胚性细胞悬浮系.研究表明,当摇床转速为100 r/min,细胞起始密度为1×103~3×103个/mL时,可建立一个均匀性、分散性较好和细胞增值较快的杂交鹅掌楸胚性细胞悬浮系.悬浮细胞系的继代周期以2~4周为宜.培养效果最好的悬浮物是直径介于150~280 μm的细胞团,其干重占总悬浮物干重的65%.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羊链球菌CVCC55001、CVCC55002株的菌种特性,制备了新的菌种批并对其形态及生化特性、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真空度、纯粹、剩余水分、毒力及免疫原性等进行鉴定,对其适宜培养基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该冻干菌种的形态及生化特性、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真空度、纯粹、剩余水分、毒力及免疫原性均符合《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56.
马卡丛生芽培养条件优化及玻璃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了南美产十字花科植物马卡丛生芽诱导和继代过程中的培养条件,使玻璃化现象得到了控制,提高了丛生芽的存活率。优化后的丛生芽诱导条件为:MS(pH 5.85~5.90)附加1~2 mg/L 6-BA,0.25 mg/L NAA,蔗糖30~35 g/L,琼脂6 g/L,诱导温度20~25℃,光照强度24μmol/(m2.s),光照时间16 h/d;优化后的丛生芽继代条件为:MS(pH 5.85~5.90)附加2 mg/L6-BA,0.25 mg/L NAA,培养温度15℃,光照强度24~41μmol/(m2.s),光照时间16 h/d。  相似文献   
57.
利用煤矸石、油菜秸秆等废弃资源为原料,按(煤矸石:腐熟秸秆)体积比为2:8、3:7、4:6、5:5和6:4的比例配制成5种混合基质,在人工光照室内以盆栽的方法栽培白菜、生菜、苋菜、菠菜、茄子、番茄、辣椒和萝卜8种蔬菜,采用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5种混合基质以及其上生长的8种蔬菜的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混合基质中,煤矸石含量较少的T1、T2、T3基质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较小,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较低,在这3种基质上栽种的蔬菜重金属综合污染评价等级为优良或安全,符合蔬菜绿色食品标准。重金属对混合基质产生的污染中,Cd和Hg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其他重金属的污染能力较小。另外,在评价由煤矸石为无机原料组成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的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时,应选择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作为参比值,且煤矸石在混合基质中所占的体积比一般不应超过1/2。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筛选了两种能快速诱导甘草疯长型愈伤组织的培养基MS5和MS7,用微波法提取甘草愈伤组织和野生甘草根中总黄酮。测定结果显示:三年生野生型胀果甘草根中总黄酮的含量约为6.02%,培养3~4周的胀果甘草愈伤组织中总黄酮的含量约为1.1%。结果表明:组织培养生产黄酮在生产效率、工厂化生产、避免季节限制、保护野生甘草资源及实际应用中更具优势。本研究可为从甘草中提取总黄酮提供一条可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59.
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无轴承异步电机控制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针对无轴承异步电机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等特点,为实现其稳定悬浮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推理系统(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的控制新策略。在分析无轴承异步电机径向悬浮力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推导出无轴承异步电机数学模型,基于ANFIS控制原理,完成了控制器设计,包括控制变量和隶属函数的选取、通过PID控制对输入输出数据的采集、根据选定的误差准则修正隶属函数参数以及采用Sugeno型ANFIS控制器训练FIS(fuzzy inference system)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转速为6 000 r/min的无轴承异步电机控制系统的悬浮、转速、转矩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在0.12 s内实现转子的稳定悬浮,且当负载转矩突变时,转子的悬浮性能并没有受到影响,转子径向偏移小于0.001mm。在转速突变后,控制系统也能较好的跟踪给定转速,稳定时的转速误差小于20 r/min,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最后在无轴承异步电机控制系统试验平台上对所提策略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同样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实现无轴承异步电机的稳定悬浮工作,转子径向位移峰峰值范围可以保持在80μm以内,系统响应快,鲁棒性强,控制精度较高,验证了该文提出的ANFIS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0.
Here organogenesis of tarda tulip (Tulipa tarda Stapf.) from callus explants is presented. The callus tissue was cultivated on MS media containing 3% or 6% sucrose and either no addition of BAP (6-benzyl-aminopurine) or supplemented with 0.5 μM BAP. The cultures were maintained under a 16?h photoperiod under white, red or blue fluorescent light, at 20?±?2°C for 12 weeks.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most suitable light conditions and medium composition for seed-derived callus explants in order to obtain an efficient formation of adventitious bulb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pectra of light in differentiating adventitious bulbs. Explants cultured in darkness (control), on 0.5?µM BAP and 3% sucrose, form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adventitious bulbs. The efficiency of adventitious organogenesis amounted to 36.6 bulbs per 1?g of callus tissue. The fresh weight of biomass, cultured in these conditions, increased within 12 weeks from 1 to 6.99?g. Supplementation with BAP of the medium containing 3% sucrose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bulbs, but in the case of the medium with 6% sucrose, BAP had an adverse influence under every type of light. The obtained results provide a useful protocol for the micropropagation of T. tarda, which can be used commercially for rapid and cost-effective production of the tul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