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5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林业   21篇
农学   485篇
基础科学   46篇
  255篇
综合类   939篇
农作物   161篇
水产渔业   151篇
畜牧兽医   487篇
园艺   177篇
植物保护   19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20世纪90年代以前,小豆的杂交育种几乎是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利用杂交技术育成的小豆新品种也寥寥无几。针对小豆杂交育种难度大、成功率低的难题,经过多年不懈的研究,探索出应用套管杂交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杂交方法,该技术杂交成功率可达50%~70%。  相似文献   
122.
Laboratory and greenhou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queous extract and the debris of Mile-a-Minute ( Mikania micrantha H.B.K.) on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four test species, viz. tomato (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Chinese cabbage ( Brassica chinensis L.), corn ( Zea mays L.) and long bean ( Vigna sesquipedalis L.). Germination percentage, radicle length and fresh weight of two crops, Chinese cabbage and tomato, decreased progressively when plants were exposed to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12.5, 25, 37.5 and 50 g L−1) of aqueous extract of Mikania , but did not affect those of corn and long bean seedlings. The emergence of tomato and Chinese cabbage was greatly reduced when Mikania debris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soil, irrespective of the amount of debris and the decomposition period. In contrast, the emergence of corn and long bean seedlings was not affected. Th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NPK 15 : 15 : 15) enhanced the fresh weight of all seedlings test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not supplied with the fertilizer. Four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leaf extract of Mikania , viz. caffeic acid, p -hydroxybenzaldehyde, resorcinol and vanillic acid.  相似文献   
123.
介绍了豆芽菜的基本特性,阐述了我国豆芽菜生产的发展及现状,重点叙述了优质豆芽菜生产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并结合豆芽菜生产的现状,对优质豆芽菜的生产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4.
该文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幼苗为受体作物,采用培养钵沙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0、40、160 g/L)红小豆根系、茎、叶片、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根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株高、幼叶长均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对小麦幼苗根长、侧根数及地下干重均表现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根际土壤、茎、叶片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株高、幼叶长具有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加强;红小豆根系、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在低浓度时,增强了小麦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红小豆叶片水浸提液在高浓度时,降低了小麦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MDA含量,但小麦幼苗的SOD活性、POD活性显著增加.综合来看,红小豆不同组织及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综合效应强弱顺序依次为叶>茎>土>根.  相似文献   
125.
蓖麻碱粗提物对麦蚜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吴雪平  单长卷  包冬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50-2450,2495
用水提法从蓖麻籽壳中提取蓖麻碱粗提物,采用浸渍法对麦蚜进行杀虫试验。结果表明:1005、0 mg/ml的蓖麻碱粗提液对麦蚜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12.56、.25 mg/ml蓖麻碱粗提液对麦蚜的杀虫效果不明显。对蚜虫48 h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1.342 7x+1.649 9,LC50=312.64 mg/ml,r=0.972**;72 h的回归方程为:y=2.629 4x+0.376 9,LC50=57.31 mg/ml,r=0.942 9*。  相似文献   
126.
蚕豆油壶菌火肿病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蚕豆火肿病在四川的地理分布、病害循环及影响发病的因素,从而掌握该病的发生规律。【方法】通过病害普查,确定蚕豆火肿病的地理分布。采用室内测定研究温度和越冬对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调查病害发生情况,研究病害循环和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结果】蚕豆火肿病在四川的地理分布局限在川西北阿坝州海拔2 400m以上的春播蚕豆区。病害的循环和发病特点是:病菌以病残体中的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休眠(越夏和越冬),作为初侵染源。次年春播蚕豆后,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染蚕豆苗。田间发病后,病菌不断产生游动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作为再侵染源,病菌的再侵染频繁。游动孢子藉风雨在田间短距离传播。病害的发生流行曲线呈"S"型。连作和施用带病残体的厩肥有利发病。尚无对火肿病的抗病品种。【结论】这些结果揭示了蚕豆火肿病的发生规律,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7.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对不同植物物种具有的独特效应,可提高有关纳米物质对植物安全与风险的认知水平。为了对纳米物质生物效应的深入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室温(25℃)浸种培养后绿豆芽的叶绿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根长、茎长、鲜重、干重、蛋白质等生理指标及其可食部分的锌含量。结果表明,nano-ZnO和Zn2+在较高浓度(50~1000mg.L-1)时均可抑制植物的生长,呈现出一定的植物毒性;相同浓度时,nano-ZnO较Zn2+更有利于绿豆芽的生长和其可食部分锌的富集。最有利于绿豆芽生长和锌富集的nano-ZnO浓度为50mg.L-1,而Zn2+浓度则为20mg.L-1。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0~50mg.L-1),绿豆芽可食部分锌含量均小于国家食品锌标准含量值(20mg.kg-1)。可见,nano-ZnO可尝试应用于绿豆芽的农业生产活动,但在此之前须进一步开展其存在的环境、生态与人体健康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128.
云南省不同试验区小麦蚕豆间作的产量优势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蚕豆间作是云南省主要间作种植模式之一,具有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提高养分、水分和光能利用效率等优势。本文基于2001—2010年本间套作课题小组40余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对小麦蚕豆间作体系在云南陆良、玉溪、石林和昆明4个试验区的产量优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间作小麦比单作小麦平均增产1324%,间作蚕豆比单作蚕豆平均增产1480%,土地当量比(LER)平均值为114。但不同试验区的间作产量效应差异较大,其中玉溪、陆良和昆明试验区间作产量优势较大,LER分别为121,114和114。玉溪试验区间作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蚕豆,而其他试验区间作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小麦。  相似文献   
129.
Cd~(2+)处理对两种豆科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Cd^2 处理对2种豆科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浓度(500μmol.L^-1)的Cd^2 处理能明显影响绿豆和箭舌豌豆幼苗的生长,使2种豆科作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的伸长生长与干物质积累均低于对照。这种影响与Cd^2 处理降低根系活力、叶片中的总钼(Mo)量、硝态氮以及全磷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等有关。相比之下,Cd^2 处理对绿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大于对箭舌豌豆的,暗示后者的幼苗生长对Cd^2 胁迫的忍耐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0.
新型稀有元素微肥研制配方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洛阳市农科所新技术开发公司研制的4个不同配方的新型稀有元素微肥在莲豆上进行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Ⅱ^#配方的微肥产品,对莲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不但可以促进莲豆的生长发育,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莲豆的英果产量,是施用于英果类蔬菜作物营养平衡、肥效较好的最佳配方;Ⅱ^#微肥还可能更广泛地适用于以营养体为收获对象的茎叶类蔬菜作物,在高效多功能生态农业微肥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方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