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5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296篇
农学   145篇
基础科学   102篇
  120篇
综合类   929篇
农作物   119篇
水产渔业   80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乌鲁木齐产业结构特征与生态环境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产业结构的高级度、集中度和合理度,对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定量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变动的生态环境效应,然后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特征在2002和2010年都有明显的波动;2010年以后,其产业结构正处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和集中的阶段,并趋于合理化发展;其产业结构的演变对环境的影响长期处于较严重的状态;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特征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2.
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演化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淘宝村"的出现,标志着农村电子商务进入了集聚发展阶段。基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创新机制、选择机制和扩散机制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农村电子商务集聚发展的演化路径。在三种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创新者的创新行为、市场竞争、模仿者的跟进四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燃煤烟气脱硫石膏农用的环境安全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利用燃煤烟气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燃煤烟气脱硫石膏是来自于电厂的脱硫废渣,是对含硫燃料(主要是煤)燃烧后产生的烟气进行脱硫净化处理而得到的工业副产物。随着中国燃煤电厂除尘、脱硫和脱硝等烟气污染控制系统的安装,在解决燃煤燃烧过程中SO2等废气减排的同时,也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脱硫石膏等脱硫副产物。燃煤烟气脱硫石膏资源化利用为燃煤电厂解决越来越多的脱硫残渣处置问题而受到关注。由于燃煤烟气脱硫石膏性质和天然石膏相似,因此有研究利用燃煤烟气脱硫石膏代替天然石膏进行盐碱地改良。然而,当企业采用燃煤烟气净化技术和协同脱汞工艺,煤中有害污染物在脱硫过程中富集到烟气脱硫副产物——脱硫石膏及飞灰中,导致燃煤烟气脱硫石膏中主要有汞(Hg)、氟(F)、氯(Cl)和硒(Se)等多种污染元素的富集;脱硫飞灰中主要有砷(As)、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和锌(Zn)等多种污染元素的富集。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部分烟气脱硫石膏中Hg、Cd、As、Se、F和Cl等含量存在不同程度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为保障土壤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建议应严格控制脱硫剂来源、脱硫工艺、脱硫石膏使用量,并对农田土壤环境风险进行长期监测,防止土壤中污染元素累积;未经无害化处理、有害物质超标的、存在环境安全风险的不得直接施用于农田土壤,杜绝其进入食物链而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04.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中国林业产业升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产业如何进行转型升级是实现林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使用聚类热图和复杂网络方法,构建1962—2017年中国林业产业产品空间,从产品复杂度和优势林产品变化两个角度分析林业产业升级特征。结果表明,新获得优势林产品复杂度高,为0.31,传统失势林产品较低,为-0.21,表征林业产业已朝附加值更高的有利方向升级,但传统优势林产品复杂度较低,说明林业产业已有优势产品竞争激烈不利于升级。产品复杂度较高的潜在优势林产品是林业机械、机械零件和林化产品,优势林产品在产品空间中的变化存在一定路径依赖,先扩散后收敛于产品空间的中心位置,政府制定的林业产业政策与全球化背景可能促进了优势林产品升级。因此,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对不同优势类型林产品采取差异化策略,应完善产品复杂度低的传统优势林产品市场退出机制;减少与优势林产品距离较近的潜在优势林产品政策干预,对距离较远的复杂度高的潜在优势林产品使用补贴等方式引导升级。  相似文献   
105.
对传统农业的深入理解无疑有助于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稻渔共生产业作为优秀传统农业的典范,对于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稻渔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回顾切入,简要介绍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实施及意义,并以传统稻鱼共生系统为例,深刻分析其传衍数千年的科学机制,讨论了稻渔共生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及未来发展战略。研究指出,农耕文明的核心理念在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于20世纪60年年代初期兴起并不断强化的石油农业则可能存在包括农业生物多样性简化、农用化学品依赖、生产成本增高、资源竞争激烈、环境压力增大以及这些工业化的现代农业对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产生的不对等的利益竞争和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在政府政策激励以及来自科技工作者、技术人员和从农者的共同努力下,从中国优秀传统农业的典范传统稻鱼共生系统逐渐衍生、演变形成的稻渔共生生态种养产业在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丰富稻田产出、提高农民收入、减少面源污染等方面独具优势。研究表明,相关从业人员需要高度关注现阶段稻渔共生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如模式选用、景观与农业生物多样性布设、种养协调、肥力调控、产品营销等技术细节问题并加以用心对待、科学掌握。因此提出,未来稻渔共生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解决农艺机械化、投施精准化、农事省力化等新挑战,并呼吁学界、业界和政策制定部门等聚焦合力解决。  相似文献   
106.
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经济正在迈入"低碳化"的新时代。面对着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的到来,如何推进四川民族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就成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四川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调整的必要性出发,结合该区域的实际状况,进而从转变思想观念、加快节能减排、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碳汇产业和完善法规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验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粉工业废水葛根素含量的可靠性,建立一种可信度高、操作性强、适于监测葛粉工业废水葛根素含量动态变化的测定方法。【方法】在不同浓度的葛根素标准溶液中加入已知浓度的牛血清蛋白(BSA),检验蛋白质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素含量的干扰;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葛粉工业废水葛根素含量,确认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葛根素含量的可靠性。【结果】在2~20μg/mL浓度范围内,葛根素浓度与其在250nm处的吸光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648x-0.0049,相关系数(R2)为0.9995。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0480μg/mL,具有精密度较高、准确度良好,且不受BSA干扰的特点。紫外分光光度法与HPLC法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5.0%,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替代HPLC法进行葛粉工业废水葛根素含量测定具有可信、简便的特点,适用于工厂中葛粉工业废水葛根素分离纯化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08.
甘肃省产业空间结构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产业空间结构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交互胁迫关系。本文分析了甘肃省产业空间结构特征、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产业空间结构的生态环境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甘肃省第一产业分布分散且与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态势基本一致,第二产业发展空间高度集中且与矿产资源分布一致,第三产业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2)甘肃省产业空间结构的生态环境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3)甘肃省生态环境地域分异与产业空间结构分异交互胁迫,强化了生态环境的地域分异,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09.
Although water and energy resources are well-recognized concerns regard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little specific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both water and energy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water and electricity-use patterns in Shenzhen, South China during 2001-2009. A curve regression method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and electricity use per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n Shenzhen and its three sectors, i.e., agriculture, industry & construction, and residential life & services. Results showed that agriculture only covered less than 10%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use in Shenzhen, while industry & construction and residential life & service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90%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use in Shenzhen,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city’s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water and electricity use per GDP in agriculture was the biggest among three sectors in Shenzhen during 2001-2009, which means inefficiency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use in agriculture. Due to transitioning to advanced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both water and electricity use per GDP in industry & construction decreased during 2001-2009 and their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 gradually increased over time. The same held true for those in residential life & services transformed toward modern business, creative culture, finance services, etc. Derived from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in competing for limited water and electricity resources, agriculture in Shenzhen has been gradually substituted by industry & construction and residential life & services, with much higher efficiencies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use.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will not be sustainabl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except high-tech intensive agriculture with low water and energy cost. Furthermore, by means of curve regression, we foun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quadr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use per GDP and electricity use per GDP in the entire city and its three sectors. Suitabl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advancement was a very effective way to save water and energy for modern cities. This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systematic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allocation and use in agriculture, industry & construction and residential life & services in a city.  相似文献   
110.
在林业区划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林业统计年鉴公布的2009年的相关数据,本文选取社会经济因子与森林资源因子两方面的相关指标进行基于Kohone网络的聚类分析,以探究我国各地区林业产出与森林资源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在社会经济与森林资源因子约束下,将全国区划为资源最充沛——林业较发达地区,资源较充沛——林业最发达地区,资源最匮乏——林业发展一般地区和资源较匮乏——林业欠发达地区四个区域。经过分析发现,产值最高的区域其资源不一定是最充沛的,相反,资源最匮乏的区域产值也不一定是最低的,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