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0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328篇
林业   235篇
农学   860篇
基础科学   245篇
  662篇
综合类   2171篇
农作物   243篇
水产渔业   665篇
畜牧兽医   584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29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71.
巨大的食物浪费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后果,阻碍社会的发展。消费者是食物浪费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减少食物浪费,就必须了解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961个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从食物和环境相关行为两个角度,分析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探讨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食物浪费量较大,占总食物量的16.52%。一般态度、金钱态度、环境态度、主观规范、个人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减少食物浪费意愿,其中,环境态度对减少浪费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食物浪费的一般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个人规范影响最小。而减少食物浪费意愿则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因此,为有效减少食物浪费,提出加强沟通宣传、改变消费者对食物浪费的行为态度;规范相关条例制度、强化消费者减少食物浪费的规范;同时加强相关培训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物浪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
根据福建省及其地级市2009—2016年的粮食生产数据,对其粮食生产和耕地利用情况进行时空分析,并采用LMDI模型分解各耕地利用因素对粮食产量的贡献,比较和分析不同耕地利用因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效应,以探究不同区域粮食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2009—2016年粮食产量约下降2.4%,其中,粮作比下降8.8%是导致福建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2009—2016年,福建省各地级市中仅龙岩和三明2地实现粮食增产。厦门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降幅最大,龙岩和漳州粮食单产增幅明显,泉州农业劳动力数量下降明显,所有地级市的粮作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构效应是导致福建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影响省内各地级市粮食产量变化的因素则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73.
基于粮食安全贡献度的FSP模型分析框架,从省际粮食供需平衡的角度测算中国粮食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并探究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供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除2000—2003年粮食产量骤降造成粮食供给缺口外,1991—1999年、2004—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盈余(调出量)呈“稳中有降—绝对增长”的U型变化趋势,历年粮食安全贡献度均高于85%,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地位相对稳固。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供求格局经历了省际间的分化和重组。一方面,粮食供给向中北部地区集聚,而南部地区粮食产需紧平衡,粮食供需错配严重;另一方面,粮食供需空间分异明显,2000年后黑龙江、河南、吉林3省的粮食安全贡献度合计达50%左右,而湖南、江西、江苏、河北、湖北、四川、辽宁7省的历年粮食安全贡献度均低于5%,粮食调出总量合计仅占粮食主产区粮食调出总量的10%~20%。  相似文献   
74.
气候变暖对我国水稻生产的综合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仍将上升1.5℃以上。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全国8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探明气候变暖对我国“口粮绝对安全”的潜在影响意义重大。作者依据多年的田间增温试验及长期观察,并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阐明了我国粮食主产区气候变暖的基本态势,总结发现温度升高1.5℃对我国水稻生产的潜在影响正负参半,并取决于具体的稻作季节和地区。但是,随着水稻种植制度调整,尤其是南方双季稻种植面积下降,温度升高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负面影响将逐步递增。最后,作者提出了应对气候变暖的气候智慧型稻作技术创新建议,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75.
吕艳春  肖通 《保鲜与加工》2020,20(1):149-154
以新鲜鱼腥草为主要原料,设计开发鱼腥草辣椒酱、鱼腥草袋泡茶、鱼腥草饮料和鱼腥草纤维蛋糕四种鱼腥草系列加工食品,通过感官评价分析每个产品的风味特点和人群接受度。结果表明,鱼腥草搭配其他配料可以加工成酱、茶、饮料和蛋糕等产品,四个鱼腥草系列加工食品的风味各有特点,其中鱼腥草豆豉辣椒酱和鱼腥草粗纤维蛋糕的接受度较高。通过添加配料改善鱼腥草产品的风味,不但保留了鱼腥草的味道,而且使不喜食鲜鱼腥草的人群可以接受其加工型产品。  相似文献   
76.
针对从海量食品安全事件新闻报道中很难抽取出所需答案的问题,以食品安全事件语料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抽取技术的自动问答系统。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模型TextCNN对用户输入的问题进行分类,得到其所属类型。其次,对于输入问题,借助Lucene搜索引擎找到其最佳匹配文档。再次,根据输入问题的类型,从食品安全事件数据库(采用信息抽取技术自动提取的一个结构化数据库)中筛选出该文档所包含的答案候选句集合。最后,利用深度学习模型Bi LSTM及基于答案候选句上下文的特征提取方法构建一个答案抽取模型,该模型能从给定的答案候选句集合中提取出最终答案。为检查基于食品安全事件数据库的答案候选句筛选方式及基于答案候选句上下文的特征提取方式对整个自动问答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多种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含有基于食品安全事件数据库的答案候选句筛选方式和基于答案候选句上下文的特征提取方式的问答系统表现最佳,其回答准确率达到44%。这相比于传统的问答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7.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灾害与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的自然灾害、生态灾害、环境灾害和社会灾害角度探讨我国耕地安全问题,也即粮食安全问题。指出耕地安全以及粮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策制度问题。要解决耕地数量急剧递减及质量恶化问题,首要的是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78.
Food system resilience to climate change is uniquely imperative for bring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within reach and leaving no one behind. Food system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re interacting with planetary boundaries and are adversely affected by extreme weather-related events. A practical question for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stakeholders is how to foster climateresilient food systems in the face of lingering food system vulnerabilities and policy gaps. This paper reviews food syste...  相似文献   
79.
80.
Tomato is the most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ruit/vegetable crop grown worldwide. However, viral diseases remain an important factor limiting its productivity, with estimated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yield losses in tomato crops often reaching up to 100%. Many viruses infecting tomato have been reported, while new viral diseases have also emerged. The climatic changes the world is experiencing can be a contributing factor to the successful spread of newly emerging viruses, 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disease in areas that were previously either unfavourable or where the disease was absent. Because antiviral products are not available, strategies to mitigate viral diseases rely on genetic resistance/tolerance to infection, control of vectors, improvement in crop hygiene, roguing of infected plants and seed certification. 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 (ToBRFV) is an emerging viral threat to tomato productivity and is currently spreading into new areas, which is of great concern to the growing global production in the absence of mitigation measures.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ToBRFV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virus, which will be needed to support effective control and mitigation of the impact it is likely to ca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