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6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在全国火炬松种源试验的基础上,对福建省1996年引种的火炬松家系进行速生性和抗病性综合评价。由遗传增益可知,引种火炬松家系的平均生长表现优于早期引进树种湿地松和当地树种马尾松。方差及遗传参数分析表明,树高、胸径、冠幅、材积、松赤枯病和松落针病等性状在家系间均达显著水平,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50以上,病害则受中度偏下的遗传力所控制。各生长因子及冠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松赤枯病和松褐斑病处于发病初期,还没有对生长造成显著负影响,松落针病与各生长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运用遗传距离分析的方法,根据主成分值综合选出了23、24、22、20、25号5个优良家系,其速生性极好,极抗松落针病,较抗松赤枯病和松褐斑病。  相似文献   
52.
mrs2(mitochondrial RNA splicing2)基因是植物线粒体中Ⅱ类内含子自我剪接缺陷的抑制基因,同时参与了植物中镁离子的运输。本研究利用已经分离的植物的mrs2基因,鉴别出MRS2结构域,同时对拟南芥和水稻中的mrs2基因家族的成员进行了鉴定;利用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并进行了序列保守性分析,最后查找了相关基因的EST表达信息。结果表明:①系统发生分析表明拟南芥和水稻的mrs2基因的结构在拟南芥和水稻分离之前已经形成,并在分离之后按照物种特异性的方式进行了扩张;②MEME分析表明植物的Mrs2蛋白质具有高度保守的基序,并且在蛋白质中的排列顺序也大致相似;③mrs2基因在拟南芥和水稻中的表达有差异,但在部分表达上仍保持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53.
东部白松半同胞家系引种苗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8个东部白松半同胞家系进行引种苗期试验研究,认为家系的苗高、地径3年生长量均差异显著,说明家系之间存在着真实的差异,优良家系的选择是有效的。应用入选的优良家系建立种子园,用生产的种子造林,可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4.
白花草木樨半同胞家系的生物固氮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的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半同胞家系为试验材料,分别种植于甘肃临泽和榆中,测定其根干重、根瘤数、根瘤重、叶全氮、叶全磷和生物固氮百分率,以此评价其生物固氮能力。结果表明,白花草木樨在两个地区表现出的各项固氮指标变异系数均大于15%,主成分分析后,可将半同胞家系划分为4组,组1白花草木樨家系的根干重、根瘤数、根瘤重、叶全氮、叶全磷和生物固氮百分率分别高出对照当地白花草木樨品种(RX-02)4%、26%、10%、17%、24%、11%,其中生物固氮百分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58%和43%。本研究筛选出的优良生物固氮性状的后代家系,可为进一步选育生物固氮能力强的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火炬松引种家系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往往引起较大的增减产效应,对福建省引种的火炬松家系进行多点联合方差分析及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各生长因子的家系方差、地点方差和家系与地点的互作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测试点的环境指数达显著水平,洋口点的生境利于火炬松增粗、增产,南屿点的生境利于火炬松树高增产,南安点的各环境指数则均为显著负效应.树高的互作方差较大的前5位家系依次为23、20、15、16、3号,胸径的互作方差较大的前5位家系依次为24、15、3、23、22号.运用生态价、回归系数和回归离差3种稳定性参数对引入家系的遗传稳定性进行评价, 24、23、20、22、3号家系具有生物学上的稳定性;11、12、13、15、18、19、21、25号家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16、17、20、22、23、24号家系特别适宜于优良的环境;8、6、4、9、1、2号家系对环境反映不敏感,具有农艺学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6.
对福建明溪地理种源试验的20个闽楠家系7年生子代林进行测定,采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多性状指标综合评价,估算其遗传增益。结果表明,选出的4个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比家系均值提高22.85%、29.56%和89.27%;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9.26%、25.49%和78.99%,从优良家系选出的11株优良单株,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较家系平均值增加了53.16%、84.96%、341.16%,预期遗传增益分别为25.82%、35.59%、122.20%,选出的优良单株可作为闽楠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57.
贫困山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提高家庭收入和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但也造成了农村人才资源流失、社会经济建设缓慢甚至衰退等问题。科学揭示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强度空间分异机制,对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重庆长寿区为案例区,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村域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强度进行测度,并结合地理探测器、OLS模型等方法,探测出劳动力转移强度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揭示空间分异机制,从而探究乡村发展策略。结果表明:村域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强度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表现出"两高一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西部明月山区和东南黄草山区高,西南-中部低丘区低,整体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趋势;影响劳动力转移强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人口老龄化、人均耕地资源、地面坡度、劳动技能培训,各因素对劳动转移强度分异决定力值分别为0.410、0.396、0.363、0.301;劳动力转移强度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且任何2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大于单个因素的作用;基于村域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分异机制,不同强度区域应因地制宜,从空间、经济、社会等方面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为有序推进精准扶贫实现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8.
对 10年生杉木不同种源优系 5× 5双因素交叉式遗传设计试验林的胸径和木材比重两性状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两性状在组合间均达极显著差异 ,组合内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杂交的特殊配合力亦达显著差异水平。胸径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分量为 70 32 % ,而木材比重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分量则为 5 3 84 % ,胸径、木材比重广义遗传力分别为 4 2 4 9%和6 9 6 0 % ,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2 9 88%和 37 0 0 %。亲本川 15、闽 4、湘 6、粤 11对胸径生长有较高一般配合力正向效应值 ,同时亲本闽 4对木材比重亦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正向效应值。另有 4个杂交组合浙 13×浙 8、湘 30×川 18、闽 16×湘 6、川15×闽 4对胸径生长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正向效应值 ,对胸径和木材比重均表现出正向效应的只有闽 16×川 18和粤 5×湘 6组合  相似文献   
59.
柏木无性系种子园遗传增益及优良家系评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5年生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的研究表明,种子园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大13.12%,13.69%和30.85%,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7.82%,7.69%和17.03%。采用LSR法、性状表现水平分析法、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析法和育种值评定法等4种方法进行优良家系评选,以材积性状作为选优指标,评选出11个优良家系,其现实增益达46.35%~108.65%,平均为64.21%,遗传增益达25.58%~59.96%,平均为35.44%。表3参22  相似文献   
60.
广西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区系成分的比较,分析了广西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广西植物区系与邻近的广东,海南,湖南,贵州,云南及肿南半岛的植物区系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显示出这些地区的植物区系是一个整体,它们是华夏植物区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广西与广东及湖南植物区系的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