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02篇 |
免费 | 186篇 |
国内免费 | 48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72篇 |
农学 | 561篇 |
基础科学 | 240篇 |
740篇 | |
综合类 | 1981篇 |
农作物 | 693篇 |
水产渔业 | 56篇 |
畜牧兽医 | 384篇 |
园艺 | 110篇 |
植物保护 | 3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144篇 |
2021年 | 183篇 |
2020年 | 156篇 |
2019年 | 193篇 |
2018年 | 134篇 |
2017年 | 222篇 |
2016年 | 225篇 |
2015年 | 186篇 |
2014年 | 261篇 |
2013年 | 321篇 |
2012年 | 344篇 |
2011年 | 338篇 |
2010年 | 254篇 |
2009年 | 262篇 |
2008年 | 202篇 |
2007年 | 246篇 |
2006年 | 199篇 |
2005年 | 200篇 |
2004年 | 151篇 |
2003年 | 154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126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4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籼、粳超级稻光合物质生产与转运特征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生产特征的差异,以江苏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5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5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籼、粳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秧苗素质、叶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粳稻生育前期(移栽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及上三叶叶长、叶基角、叶开角、披垂度和叶面积衰减率、收获指数均小于籼稻,而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及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颖花/叶、实粒/叶、粒重/叶)、最大叶面积指数、总充实量、实收产量、生物产量、茎鞘最大输出量和表观输出量及比率均大于籼稻,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虽然粳稻主要生育期单茎干物重均不及籼稻,但群体数量优势保证粳稻具有较高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且随着生长发育的持续,群体光合物质生产优势不断加大,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于抽穗后25 d前后超过籼稻。粳稻灌浆后期(乳熟至成熟期)仍保持强劲生长优势,而灌浆初期(抽穗至乳熟期)茎鞘贮存物质合理输出,有效保障了高效光合层的安全支撑及高积累产量库的流畅充实。高生物学产量的稳定形成和叶面积“稳升缓降”态势以及拔节至成熟期较强的高效光合物质生产,是粳稻光合系统高效持续产出、灌浆充实多及高产形成的重要特征和原因。 相似文献
72.
73.
在发酵原料C/N=25~30,T=36℃的条件下,研究20%,15%,10%,5%和2.5%等5种干物质浓度对牛粪秸秆混合干式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前30 d 为产气高峰期,同时发酵渗滤液中的VFA浓度也较高;干物质浓度增加时,产气量波动增大,渗滤液中碱度和 NH4+-N 浓度升高,发酵装置的有机负荷率也较高;10%的干物质浓度产气效果最好,发酵前30d的累积产气量为4710mL,相应的容积产气率可以达到0.313m3/m3· d。实验得到的结果对牛粪秸秆混合发酵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75.
76.
77.
78.
79.
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1,他引:40
以江苏省近60年生产上应用的16个代表性中籼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品种应用时期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供试品种分为早期高秆(ET)、改良高秆(IT)、矮秆(DC)、半矮秆常规品种(SDC)、半矮秆杂交稻(SDH)和超级稻(SR)6个类型,研究其产量、源库关系和株型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改良,籽粒产量逐步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总颖花量的增加,其关键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多;结实率以DC最高,SR最低,千粒重变化不大。由ET到DC,植株高度降低,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同步提高,收获指数的提高更为明显。由DC到SR,植株高度略有增加,生物产量明显提高,抽穗后增加的量尤为显著,收获指数变化较小。品种改良明显减小了顶部3叶的着生角度,增加了抽穗期的叶面积,但颖花量的增加超过叶面积的增加,导致粒叶比(颖花数与叶面积之比)提高。随品种的演进,抽穗期根重以及根冠比提高,但根系伤流液量减少。抽穗至成熟根系伤流液和叶片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浓度下降的速度表现为SR>SDH>SDC。依据品种演进特征,对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0.
添加膨化全脂大豆对高产奶牛血液和乳中尿素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2头基本条件相近、泌乳50d左右的中国荷斯坦高产奶牛,随机分为四组,采用4×4复合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膨化全脂大豆对血中尿素氮(BUN)与乳中尿素氮(MUN)动态关系的影响。在基础日粮(TMR)中加入不同水平(0kg、1kg、1.7kg、2.5kg)膨化全脂大豆,每期试验21d,共四期。每期试验第15d、17d、19d、21d取奶样,试验第21d取血样。试验结果表明,对乳中尿素氮,1kg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7kg添加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2.5kg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对于血液尿素氮2.5kg添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组(P<0.05)。经BUN与MUN相关分析,MUN值约为BUN的8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