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59篇
  免费   832篇
  国内免费   3849篇
林业   264篇
农学   3020篇
基础科学   1293篇
  3772篇
综合类   13078篇
农作物   6354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433篇
园艺   144篇
植物保护   1597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445篇
  2022年   829篇
  2021年   963篇
  2020年   883篇
  2019年   985篇
  2018年   706篇
  2017年   1148篇
  2016年   1559篇
  2015年   1103篇
  2014年   1537篇
  2013年   1473篇
  2012年   1966篇
  2011年   1627篇
  2010年   1352篇
  2009年   1452篇
  2008年   1200篇
  2007年   1389篇
  2006年   1306篇
  2005年   1109篇
  2004年   870篇
  2003年   834篇
  2002年   627篇
  2001年   594篇
  2000年   571篇
  1999年   441篇
  1998年   382篇
  1997年   336篇
  1996年   329篇
  1995年   310篇
  1994年   239篇
  1993年   269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95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承妹  章振华 《作物学报》1991,17(5):352-361
用15—20%(V/V)丝瓜伤流液加入培养基可以显著提高水稻花药培养力和花粉植株自然加倍的频率。诱导培养基中附加15—20%(V/V)丝瓜伤流液,形成愈伤组织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粳稻的愈伤组织分化率高达95%,籼稻愈伤组织分化率可达70%,比对照提高1倍左右。花粉植株自然加倍的频率显著(p>0.01)高于对照。附加10%、15%、20%、25%(V/V)  相似文献   
52.
53.
稻草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肖小平  汤海涛  纪雄辉 《作物学报》2008,34(8):1464-1469
设计了高桩翻耕抛栽、覆盖免耕抛栽和高桩免耕抛栽3种模式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NH4+-N含量影响较大, 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NO3--N含量影响不大; 高桩翻耕模式的土壤NH4+-N、速效钾含量平均值比高桩免耕和覆盖免耕模式分别提高40.8%、7.5%和36.7%、2.0%; 高桩翻耕能促进水稻群体生长, 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 充分利用光能, 增强光合作用; 稻草还田以高桩翻耕模式的增产效果最好, 比高桩免耕、覆盖免耕分别增产5.8%和9.0%。以高桩翻耕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产量的影响最好。  相似文献   
54.
为了探讨西南"旱三熟"(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含量变化情况,进而估算该模式下的土壤固碳潜力,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T)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straw mulching,TS)2种处理下的土壤团聚体进行筛分和测定。结果表明,3种作物种植下的2mm粒径与2~0.25mm粒径团聚体含量此消彼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85,P0.05)。土壤团聚体结构对不同作物的响应不同,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粒径)含量在小麦和大豆种植后高达90%左右,玉米种植后约为80%,说明种植玉米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的形成。2~0.25mm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最高,而水稳性微团聚体的两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有机碳含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不受种植作物和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0~5cm和5~10cm土层的本土及各个粒径中的有机碳含量,且5~10cm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受秸秆覆盖的影响较大。通过估算固碳潜力发现,玉米条带的土壤固碳潜力显著大于小麦-大豆条带,在耕作处理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农作物的响应不同。因此,在西南"旱三熟"地区,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不同粒径有机碳含量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双重影响,土壤固碳潜力主要由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固碳能力决定,水稳性大团聚体更易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固碳外,合理安排农作物也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55.
Rice (Oryza sativa 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rops in the world which survives from various abiotic stress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with specific stress‐involved genes expressed. Plant sHSPs (small heat‐shock proteins) were reported to respond to abiotic stresse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sHSPs in rice, we characterized heat‐shock‐protein gene OsHSP18.6 here. OsHSP18.6 could be induced by diverse stresses, such as drought, salt and cold, especially under heat. The gene was found expressed in root, stem, leaf, internode and spikelet. Overexpression of OsHSP18.6 results in increased thermotolerance and exhibits universal tolerance to stresses tested, including heat, drought, salt and cold. Lower levels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greater activities of catalase (CAT)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were observed in OsHSP18.6‐overexpression rice under heat and drought. OsHSP18.6‐overexpression lines indicated decreased sterile rates under hot weather without remarkable changes in most of other agronomic traits compared with wild‐type plants.  相似文献   
56.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探讨紫云英绿肥与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培肥的微生物机制,本研究以7年肥料定位试验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安徽沿江双季稻区稻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熵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施用紫云英绿肥对稻田土壤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紫云英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58.09%~86.86%),尤其是增加了细菌数量(77.93%~112.76%),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及细菌数量均于G3F1处理(70%化肥配施22500 kg/hm2紫云英)达最大值(288.26×104和263.95×104 CFU/g)。2)施用紫云英可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其中,70%化肥配施中高量紫云英的处理与CK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微生物熵(qMB)分别增加了102.77%~113.94%、172.53%~185.17%、69.47%~84.65%;与100%化肥相比,SMBC、SMBN、qMB分别增加27.74%~34.77%、74.14%~82.22%、20.50%~31.29%。(3)施用紫云英处理的水稻产量与100%化肥处理相当或稍有提高,但明显高于70%化肥和CK处理。与CK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可提高产量46.22%~51.44%。 因此,化肥减量30%配施15000~30000 kg/hm2紫云英可以提高安徽沿江双季稻区水稻产量,本试验以施加22500 kg/hm2的紫云英产量最高(增产率达51.44%),同时,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熵及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改善稻田土壤生物学性状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7.
不同复种方式下作物的粗蛋白和可消化干物质总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京对6种不同复种方式下作物的营养物质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粗蛋白总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总产量分别是小麦Triticum eastivum的1.45倍和1.26倍;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粗蛋白总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总产量平均值分别是水稻Oryza sativa的2.06倍和1.61倍;6种复种方式中,粗蛋白总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总产量以多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为最高,黑麦Secale cereal-杂交狼尾草其次.集约农区发展草食性畜禽养殖业以二季均种植牧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8.
以龙粳9号为供试品种,在肥力密度相同的条件下,设5个栽插时期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生育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的本田生育天数变化差异明显,但成熟期差异却只有1~2 d;不同处理的分蘖及成穗率、叶面积指数、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都呈现C>D>B>E>A的趋势。产量构成因素的各项指标以C,D,B较好,适宜栽插期范围为5月13日~27日。其中以处理C(5月20日)的产量(11 573.8 kg.hm-2)为最高,栽插时期最佳,其次是处理D(5月27日)和(B 5月13日)。  相似文献   
59.
当前养鸡业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混合感染的发生率日益增高,为提高CIAV、REV检测效率,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CIAV全基因序列和REV的LTR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REV、CIAV二重PCR检测方法,另外还比较了2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扩增目的条带清晰、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应用建立的方法对临床7份病料样品检测,检出5份CIAV、REV阳性,表明建立的二重PCR方法能有效用于CIAV、REV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0.
试验旨在研究超声改善氨化稻秸纤维结构工艺优化及其对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氨化稻秸纤维的超声水平,以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为响应值建立多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得到最佳超声水平,并测定最佳超声水平下氨化稻秸与未处理氨化稻秸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利用尼龙袋法测定上述样品在奶牛瘤胃中干物质(DM)、NDF及ADF的降解率,得到各营养成分的动态降解参数。结果显示,氨化稻秸的最佳超声水平为超声功率112 W,超声时间17.3 min,液固比10.7:1,容器内声功率密度1.317 W/mL,在此超声水平下的氨化稻秸ADF和ADL含量的最小值分别为43.75%、7.95%,显著低于超声前(P<0.05),实际结果与模型预测接近,说明该模型可行。与超声前相比,氨化稻秸ADF降低了6.64%,ADL降低了11.38%。在瘤胃降解试验中,超声处理后的氨化稻秸DM、NDF、ADF的慢速降解部分(b)、潜在降解部分(d)和有效降解率(ED)均得到极显著提高(P<0.01),其中DM、NDF和ADF的慢速降解部分分别提高了36.52%、30.06%和22.19%,潜在降解部分分别提高了27.15%、28.56%和21.35%,有效降解率分别提高了25.09%、24.98%和24.00%。综上所述,适宜的超声处理可以降低氨化稻秸中ADF和ADL的含量,提高有效降解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