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9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171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72篇
  63篇
综合类   885篇
农作物   132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214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3 毫秒
71.
云南省不同试验区小麦蚕豆间作的产量优势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蚕豆间作是云南省主要间作种植模式之一,具有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提高养分、水分和光能利用效率等优势。本文基于2001—2010年本间套作课题小组40余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对小麦蚕豆间作体系在云南陆良、玉溪、石林和昆明4个试验区的产量优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间作小麦比单作小麦平均增产1324%,间作蚕豆比单作蚕豆平均增产1480%,土地当量比(LER)平均值为114。但不同试验区的间作产量效应差异较大,其中玉溪、陆良和昆明试验区间作产量优势较大,LER分别为121,114和114。玉溪试验区间作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蚕豆,而其他试验区间作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小麦。  相似文献   
72.
以桂草1号王草、热研4号王草和杂交狼尾草3个狼尾草属牧草为材料,开展了2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草1号王草的平均鲜、干草产量分别为375.62、70.17 t/hm2,极显著高于热研4号王草和杂交狼尾草的产量;桂草1号王草的扦插成活率、宿根的越冬率分别为96.67%、100%,极显著高于另外2个参试品种;桂草1号王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茎叶比最小的是杂交狼尾草,因此,桂草1号王草可在闽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3.
为了较完整地查明恩施州茶园的蜘蛛种类,给该区域茶园蜘蛛区系研究提供完备的基础数据,采用陷阱法、拍打法和黄盘法调查恩施州茶园蜘蛛数量和种类。结果表明:总共获得蜘蛛数量为1 933只,有199种(蜘蛛有些种类只鉴定到科),隶属于22科。其中陷阱法获得的蜘蛛数量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74.
科学分析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是优化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前提条件。利用2001-2017年中国乳业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关键因素,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采用资源禀赋系数法,针对关键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国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探讨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主要受到玉米产量、生产者预期和温度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这三个方面具有不同的奶牛养殖比较优势。奶牛养殖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产区和西部产区,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甘肃和宁夏;非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产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安徽、江西和广西;其余省份为较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因此,从区域发展层面,提出建设优势区域产业带、因地制宜发展较优势区域、引导非优势区域转移和整合区域资源优势等建议;从奶牛养殖生产布局显著性影响因素层面,提出推广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种植替代玉米的饲料作物、引导乳制品消费、改善养殖基础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75.
[目的]筛选适用广东亚热带条件下种植的水果型优质超甜玉米新资源.[方法]引进国内、外水果型优质超甜玉米新品种66个,进行3年5季的鉴定评价,优中选优,筛选20个优质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并进行适应性、抗逆性、植株性状、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鉴定与分析.[结果]田间观察和室内考种结果表明,20个品种皆为早熟矮秆类型,特点...  相似文献   
76.
两种高羊茅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0~2002年阳坪种牛场开展了长江一号与fawn高羊茅(美国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长江一号高羊茅适应性好,植株分蘖数多,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耐刈割,四季青绿,适口性较好,是四川省盆地和丘陵地区理想的禾本科栽培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77.
为解决青藏高原东部强降温的气象预报和服务问题,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68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本文探讨了近57年青藏高原东北部强降温的阈值及气候特征,并利用NECP/NCAR(2.5°×2.5°)海温场、高度场建立了预报诊断模型。研究发现 (1) 应用改进的强降温指标统计寒潮发生的特征更符合高原实际情况。(2)受地形地貌及山脉阻挡的影响,青藏高原东部强降温次数的地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海拔较高的山区和东部地区强降温次数明显多于盆地。南部山区24h寒潮发生的次数多于48h、72h。(3)近57年区域寒潮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南部和北部的降速分别为-0.5次/10a、-0.4次/10a,并通过显著性检验;西北部盆地区降速分别为-0.1次/10a,未通过显著性检验。(4)高冷空气的移动路径是强降温预测的关键信号。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相关部门开展农牧业资源的和旅游资源的相关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
从浙南高山蔬菜规模生产的起步、产业形成、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发展转型升级4个阶段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又分析了蔬菜生产发展的优势;最后,提出了浙南高山蔬菜生产发展的思路,如制定高山蔬菜发展规划,培育蔬菜产业新兴业态;加快蔬菜生产设施升级,改善高山蔬菜的生长环境;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蔬菜品质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延伸蔬菜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9.
杨梅不仅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产品,而且也是退耕还林过程中增收较快的经济树种之一,涪陵区的自然条件适宜杨梅种植,因此,大力发展优质杨梅栽培技术是涪陵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突破点。近几年,涪陵区杨梅加工业发展迅速,杨梅栽植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结合重庆市涪陵区的实际情况,对无公害杨梅栽植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涪陵区的种植现状提出了优化无公害杨梅种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80.
嫁接是果树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即采取优良品种植株上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两者结合而生成新的植株。文章总结了嫁接在保持品种优良形状、丰产和提高抗逆性等方面的优势,介绍了常见的三种嫁接方法(T型芽接、木质芽接、插皮舌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选择合适嫁接材料、注意嫁接时间、选择合适的嫁接方法、选取合适的生长点等提高嫁接成活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