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44篇
  免费   874篇
  国内免费   906篇
林业   1834篇
农学   955篇
基础科学   365篇
  1368篇
综合类   5831篇
农作物   739篇
水产渔业   557篇
畜牧兽医   1951篇
园艺   400篇
植物保护   1824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479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609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541篇
  2016年   647篇
  2015年   546篇
  2014年   791篇
  2013年   752篇
  2012年   1068篇
  2011年   1038篇
  2010年   794篇
  2009年   804篇
  2008年   744篇
  2007年   832篇
  2006年   717篇
  2005年   559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Phytophthora austrocedrae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pathogen that causes severe mortality of Austrocedrus chilensis in Patagonia. The high level of susceptibility of the host tree, together with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pathogen, have led to the hypothesis that P. austrocedrae was introduced into Argentina.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Paustrocedrae isolates from Argentina in order to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the pathogen. Genetic diversity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AFLPs). In total, 48 isolates of Paustrocedrae were obtained from infected A. chilensis trees, representing the geographical range of the host. Four primer combinations were used for the AFLP analysis. Of the 332 scored bands, 12% were polymorphic. Gene diversity (h) ranged from 0·01 to 0·03; the Shannon index (I) ranged from 0·01 to 0·04. A high degree of genetic similarity was observed among the isolates (pairwise S values = 0·958–1; 0·993 ± 0·009, mean ± SD). A frequency histogram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isolate pairs were identical.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using three‐dimensional plots did not group any of the isolates based on their geographical origin. The low genetic diversity (within and between sites) and absence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linked to geographic origin, together with the aggressiveness of the pathogen and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pattern, suggest that Paustrocedrae might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Argentina.  相似文献   
62.
63.
在用棉花、大豆、花生功能叶饲养棉铃虫幼虫的基础上,测定各寄主功能叶的营养成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研究棉铃虫在取食不同寄主叶片后的生物学和营养效应。结果表明:1、取食棉花叶的生物学效应较好,取食花生叶的幼虫成活率下降,取食大豆叶的幼虫体重偏轻;2、取食棉花叶的营养效应较好,大豆叶最次;3、棉铃虫幼虫的食物转化率和食物利用率以棉花叶最高,棉铃虫嗜食棉花叶,在3种作物田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棉田被害最重。  相似文献   
64.
不同龄期的益蝽对粘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昆虫,为探究其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龄期的益蝽对粘虫的捕食能力。选择饥饿24 h的3、4、5龄益蝽若虫和成虫对不同密度的3龄粘虫进行捕食量测定试验,试验结果为3、4、5龄益蝽若虫和成虫的日平均捕食量分别为3.33、4.23、8.00和6.50头,每个龄期的捕食功能反应都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攻击率分别为1.036、0.742、1.445和1.422,处理猎物的时间分别为0.313、0.158、0.112和0.135 d;试验中发现益蝽偏食活猎物。结果表明利用益蝽进行生物防治时,选择5龄若虫,控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5.
一直以来,我国研究者对野生大豆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遗传基因的开发利用方面,对其饲用价值的研究偏少,且多集中在野生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上,对于野生大豆全株饲用价值的分析近乎空白。该试验在安徽省境内22个地市(县)共采集野生大豆样本22份,在半野外环境下种植,并对其全株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刈割价值进行分析,发现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与饲用苜蓿草粉相当,野生大豆的生物学产量也很高,有良好的抗旱性,是一种优良的饲草资源。  相似文献   
66.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我国重要观赏和药用植物木芙蓉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但迄今对其被优势天敌亚利桑那跳小蜂Aenasius arizonensis (Girault)(班氏跳小蜂A. bambawalei Hayat)的寄生情况了解甚少。为此,自2017年开始,在浙江兰溪西部的一个木芙蓉种植区开展了为期四年的调查,每年6—9月,分批从木芙蓉植株上采集3龄若虫及未产卵雌成虫,于室内观察寄生情况;并于其中两年观察了不同生境中的寄生情况,探讨了寄生季节变化的动态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杂草促进寄生的途径以及增强该粉蚧自然控制的措施。结果表明,在前期(6—7月)寄生率总体上较低,其中两年最高分别仅有38%和32%,另外两年也很少发现被寄生个体,而且该时期寄生率年份间存在明显波动。而在后期(8—9月),寄生率相对较高,且具有从8月上旬开始逐步上升这一显著特点。观察期间,最高寄生率均出现于各年份9月下旬,四年中分别为89%、62%、55%和13%,年份间差异十分明显。生境类型可对寄生水平产生较大影响,与木芙蓉地块内和杂草稀疏的田埂相比,杂草丛生的田埂上和路...  相似文献   
67.
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L.)为葫芦科野胡瓜属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生长扩展速度快,种子量大、繁殖力极强。该杂草原产于美国,我国仅在台湾和大连地区发生。2013年本研究调查发现,刺果瓜于2002年在宣化区屈家庄首次发生,目前已导致张家口地区约400 hm2玉米受害,造成减产50%~80%。刺果瓜的生长、入侵、传播途径和防控技术等尚不清楚,急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8.
改则高寒荒漠草地改良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高寒荒漠退化草地,采用了围栏、围栏+灌溉及围栏+灌溉+补播3种改良措施,以围栏外天然草地为对照,通过研究几个改良措施对草地植物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重要值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寻求适宜于该类退化草地恢复的最佳措施。结果表明,3种改良措施与对照相比均能明显改善退化草地群落中所有植物的生长状况;围栏+灌溉、围栏+灌溉+补播措施可以提高高寒荒漠退化草地的物种多样性;与其他改良措施相比,围栏+灌溉+补播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高寒荒漠退化草地物种均匀度;综合考虑,围栏+灌溉措施更适宜于改则县高寒荒漠退化草地的改良恢复。  相似文献   
69.
为评估淡足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在室内环境条件下,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寄主日龄和所取食食物对淡足侧沟茧蜂寄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人工饲料或玉米叶片,淡足侧沟茧蜂对3日龄和5日龄寄主幼虫的寄生率、结茧率、出蜂率及对寄主致死率均显著高于8日龄寄主.另外,在同日龄情况下,淡足侧沟茧蜂对取食玉...  相似文献   
70.
寄生虫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CP)是一类在酶的活性中心含有半胱氨酸残基的蛋白水解酶.CP属于木瓜蛋白酶家族,广泛分布于从病毒至脊椎动物的生物体中.对人体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凋亡分子机制和恶性肿瘤的基因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而对寄生虫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的内容则更为广泛,其中包含半胱氨酸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