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47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9篇
  26篇
综合类   197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南方秋季低温冷害的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冯佩芝等的中国南方秋季低温冷害(俗称“寒露风”)评估办法[1],对1961~1993年长江中下游至华南地区34个站9~10月逐日温度资料进行了微机处理和分析,填补了1980年以后的低温冷害有关资料及其评定结果,并完善和修正了文献[1]中1961~1980年间个别年份的评定结果;通过对1951~1993年43年的资料分析表明,中国南方秋季低温冷害明显具有发生率高、为害范围大、影响时间长、表现形式复杂、群发性和成灾严重等主要特征,其为害程度与秋季大气环流和中国大范围温度变化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52.
湘南双季稻区气候特点与两系杂交稻秋季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湘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与两系杂交稻制种季别的关系,认为湘南双季稻区两系杂交稻制种以发展秋制为宜。秋制中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以8月上旬为最佳,抽穗扬花授粉期可安排在8月16日~9月5日之间,以8月下旬为优。对两系杂交稻秋季制种主要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3.
秋灌定额对越冬期土壤水盐运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盐渍化冻融土壤秋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秋灌定额下越冬期间土壤含水率、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秋灌定额为150~200 mm时,春播期土壤含水率基本适宜。秋灌定额对土壤盐分的动态影响较大,秋灌能够起到冲洗压盐的作用。但是秋灌定额不宜过大,秋灌前不实施耕作措施更有利于储水保墒。  相似文献   
54.
任豆实生苗秋季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任豆采种方法和秋季育苗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5.
在秋季生产条件下,探讨不同的播种期对超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量影响:通过不同播种期各品种产量的多重比较,在福建适当迟播,可以提高产量;通过不同品种在不同播种期的产量情况的多重比较,在试验设计的5个播种期中,早熟品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不断提高;中、晚熟品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先增后略微减少;(2)品质影响:播种期对果皮厚度和含糖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水分含量和皮渣率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晚播可以提高水分的含量,从而延长采收期,秋植超甜玉米最适采收期平均可以达8d,长于春播的2~4d  相似文献   
56.
秋季叶面喷肥对红地球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秋季叶面喷肥对红地球葡萄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佳秋季喷肥配方,为红地球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10在陕西渭南红地球葡萄果实采收后,以喷清水为对照,设置4个不同配方叶面喷肥,每10d喷施1次,共喷施3次,在2013年春季测定不同处理红地球葡萄萌芽期冬芽的纵横径,于新梢生长期测定新梢直径及长度,于花蕾期测定花粉生活力及叶面积,于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产量。【结果】与对照相比,各喷肥处理使红地球葡萄的冬芽纵、横径,新梢直径、长度及叶面积和花粉生活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幅分别为12.15%~43.81%,1.84%~32.24%,8.08%~11.86%,26.62%~68.56%,3.23%~9.81%,13.68%~58.50%。各喷肥处理的百粒质量和百粒体积分别较对照增加10~20g,2.1~11.9cm3;各喷肥处理果蒂拉力和硬度分别为6.87~7.21N,3.90~4.58kg/cm2,均低于对照(7.72N,4.60kg/cm2)。各喷肥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糖酸比分别较对照高0.7%~2.1%,0.012 5~0.248 8mg/hg,9.343 6~16.070 3,且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对照。各喷肥处理的总产量增幅为21.47%~57.25%,其中处理4和处理5的总产量增幅都达到57%左右。【结论】与其他喷肥处理相比,处理4和处理5可以有效促进红地球葡萄树体生理生长、改善果实品质及提高果实产量。处理4(第1次.1.5%磷肥+0.6%铁肥+0.5%钙肥;第2次.2.0%磷肥+2.0%铁肥+1.0%钙肥;第3次.2.0%磷肥+2.0%铁肥+1.0%钙肥)和处理5(第1次.1.5%磷肥+0.6%镁肥+0.5%锌肥;第2次.2.0%磷肥+2.0%镁肥+1.0%锌肥;第3次.2.0%磷肥+2.0%镁肥+1.0%锌肥)是较好秋季喷肥配方。  相似文献   
57.
黄淮海地区日光温室秋延后番茄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合黄淮海地区日光温室秋延后栽培的番茄品种,以6个番茄新品种为试材,以当地栽培较多的粉之星为对照,对参试各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结实性、抗病性和丰产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瑞粉882、爱吉112、欧粉308比对照品种粉之星植株生长势壮,且叶色深绿;株高、茎粗分别比对照高3.09%~1.14%、13.04%~18.26%;结实性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品种,表现为果实单果质量大(280~310 g),果实高圆型,商品性好,果实硬度高;抗病性强,其中TY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灰叶斑病发病株率明显比对照低;3个品种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34.8%、30.4%、26.1%。综上所述,瑞粉882、爱吉112、欧粉308综合表现为丰产、抗病、结实性好,是适合黄淮海地区日光温室秋延后栽培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58.
利用六枝、盘县、水城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173个加密区域自动站的平均气温、雨量、日照观测数据,分析2015年秋季至2016年夏季六盘水局部地区农作物在各时段出现的气象灾害天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秋季至2016年夏季六盘水市出现秋季绵雨、倒春寒,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冰雹、盛夏少雨寡照等气象灾害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秋季绵雨天气影响秋粮收晒、秋播推迟;倒春寒天气对正处于开花期的油菜影响较大;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天气诱发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冰雹灾害天气造成农业生产损失较重;盛夏少雨寡照对玉米灌浆、水稻拔节孕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9.
在宁南旱区,采用免耕、深松、翻耕结合秸秆、地膜等覆盖耕作措施,以翻耕不覆盖为对照,研究覆盖耕作模式下休闲期土壤的蓄水保墒效果、马铃薯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对作物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休闲末期,不同覆盖耕作处理下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均比休闲初期明显提高.与翻耕不覆盖处理相比,免耕覆盖地膜、深松覆盖地膜和翻耕覆盖地膜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7.6%,9.3%和8.0%.马铃薯生育前期,覆盖地膜结合不同耕作措施下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最高,生育中后期覆盖秸秆结合不同耕作处理对0~200 cm土层土壤保水效果最佳.覆盖地膜结合不同耕作处理能促进马铃薯生育前期的生长,生育中后期以覆盖秸秆结合不同耕作处理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不同覆盖耕作处理均能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产效果以免耕覆盖秸秆、深松覆盖秸秆和翻耕覆盖秸秆处理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组增产51.2%,42.8%和35.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0.0%,42.3%和32.3%.可见,覆盖秸秆结合不同耕作处理的增产效果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60.
黄友谊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22-226
为促进金花菌茶产品的开发,通过人工接种金花菌发酵,分析比较不同茶类、不同绿茶原料对金花菌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原料中以红茶发酵的金花菌茶感官品质最佳,菌香浓郁,绵滑感强,但内含物质含量以晒青发酵的最高;不同绿茶原料中以杀青揉捻叶发酵的金花菌茶品质最佳,汤色橙黄尚明,滋味浓醇绵滑,内含成分丰富。这说明在不同茶类中以红茶为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感官品质的形成,晒青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理化品质的形成,而以杀青揉捻叶为原料发酵金花菌茶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