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845篇
林业   38篇
农学   564篇
基础科学   59篇
  492篇
综合类   1108篇
农作物   66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了筛选冬小麦抗寒性鉴定的低温处理方式和鉴定指标,以冬小麦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弱抗寒品种济麦22和不抗寒品种中国春为试验材料,设室内快速低温、室内缓慢低温和田间种植三种处理,测定和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结果表明,与室内缓慢低温处理相比,室内快速低温处理下小麦各项指标较接近田间种植处理,且与田间种植处理相关性较显著.低温下抗寒品种的H2O2及MDA含量显著低于弱抗寒品种和不抗寒品种,SOD活性和ASA含量与H2O2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室内快速低温处理结合SOD活性及ASA、H2O2和MDA含量分析可以进行小麦品种抗寒性鉴定.  相似文献   
992.
为解析冬小麦产量差的产生机制和高产的限制因子,对河北省曲周县123个农户田块进行田间管理实时跟踪和农户走访调研,结合社会因素分析了田块尺度产量差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田块的产量范围为7.09~9.93 t·hm~(-2),田块间变异为2.84 t·hm~(-2),田块产量变异较大。小农户生产条件下产量差的产生是由诸多因素综合导致的,这些因素包括品种、播期、播量、耕作方式、灌水、肥料(N、P_2O_5、K_2O)施用量、N基施比、生育期内灌水次数等。其中,造成该地区产量差的主导因素按照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春季第一次灌水时间、播量、播期。同时,农户的学历水平、投入农田管理的时间也是产量差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农户生产条件下冬小麦产量的提高需要简化和综合的高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93.
为明确科尔沁沙地适宜种植苜蓿秋眠级和刈割次数,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以不同秋眠级的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刈割2次、3次和4次对产量、品质和越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刈割次数的增加,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越冬率逐渐降低;秋眠级1~3级苜蓿品种年刈割3次总产量最高,秋眠级4~5级苜蓿品种年刈割4次总产量最高;不同刈割次数各茬次间苜蓿品质不同。综合分析得出,在科尔沁沙地灌溉苜蓿种植区,选择秋眠级1~4级的苜蓿品种,年刈割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994.
基于PCA-SVR的冬小麦土壤水分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聂红梅  杨联安  李新尧  封涌涛  任丽  张斌 《土壤》2018,50(4):812-818
土壤含水量状况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土壤水分的精准预测是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研究选取宝鸡市2014年至2016年冬小麦种植区3—5月的气象、地形和土壤属性3个方面共15个预测因子,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支持向量回归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模型预测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并同时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回归模型对同质数据进行预测分析,以对比分析PCA-SVR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PCA-SVR模型对宝鸡市冬小麦土壤水分的预测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平均预测精度分别为92.899%和92.656%,RMSE分别为7.521和8.011;随机森林回归预测模型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平均预测精度为87.632%和87.842%,RMSE分别为10.759和11.042。因此,PCA-SVR模型对宝鸡市冬小麦土壤水分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且模型在0~20 cm土层的预测效果略优于20~40 cm土层。  相似文献   
995.
县域冬小麦生物量动态变化遥感估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生产管理中及时掌握县域冬小麦长势的动态变化提供有效手段,以江苏省沭阳县为研究区,基于冬小麦生物量形成的生理生态过程,重构冬小麦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选用两景不同时相的HJ星影像数据,利用植被指数反演的LAI数据,对冬小麦生物量模型进行参数修订,并对县域冬小麦拔节期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估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估测冬小麦抽穗期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冬小麦拔节期生物量估测值和观测值范围分别为2 054.3~4 828.3 和1 962.5~4 568.4 kg·hm-2 ,平均值分别为3 148和3 045.5 kg·hm-2 ,RMSE为214.8 kg·hm-2 ,决定系数为0.919 1,表明冬小麦生物量模型模拟精度较好;(2)冬小麦抽穗期生物量较拔节期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长势变化快的田块面积为20 108.7hm,占总种植面积的23.4%。春季气候因素的转好以及肥水措施的实施对冬小麦营养与生殖共生阶段的生长起到明显促进作用。说明本研究提出的基于遥感反演信息与生长模型协同的冬小麦生物量估测方法能有效估测县域冬小麦不同生长时期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提高冬季暴雨预报准确率,及时为政府和人民提供准确的预报服务,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利用自动站雨量资料以及NECP FNL分析资料分别对广西冬季两次农业致灾暴雨2016年1月27—28日和2013年12月13—16日进行实况分析、天气学分析和湿位涡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MPV1正值区前侧的负值区或0值附近和MPV2负值中心南侧的低值区内。MPV1和MPV2对两类降水落区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MPV1中心不能决定锋面暴雨降水落区却对降水具有潜势预报,MPV2对强降水的发生有一定的提前预报。MPV等值线密集区,冷暖空气交汇强烈有利于水汽辐合、垂直涡度发展易产生暴雨。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河南省及周边39个气象站1996-201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冬小麦产量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生育期各气候要素与河南省县域冬小麦产量关联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各气候要素与河南省冬小麦产量的关联度中,气温的关联度最大,日照时数次之,降水量最小;关联度空间分布上呈现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的格局,南北过渡性明显,尤其是南部信阳市的关联度较其它地区明显偏低。分时段来看,各气候要素与冬小麦产量关联度在1996-2010年有所下降,在2011-2015年突变上升,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尤其是位于西南部和南部地区的县域单元变化显著,而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县域单元变化较小。各气候要素与冬小麦产量关联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逐渐显著,应积极采取策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为给不同穗型小麦品种选择适宜种植行距提供参考依据,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行距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花后籽粒蔗糖代谢和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在灌浆期间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则快速上升。在灌浆前期兰考矮早8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含量以窄行距(15和10 cm)处理较高,而灌浆后期则以宽行距(20和25 cm)处理较高;豫麦49在整个灌浆期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含量均表现为宽行距处理高于窄行距处理。籽粒淀粉含量两品种均呈现“S”形变化动态。兰考矮早8籽粒淀粉含量为窄行距处理高于宽行距处理,豫麦49则相反。行距对灌浆特征参数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兰考矮早8籽粒灌浆持续期、有效灌浆持续期和最大粒重以15 cm最大,豫麦49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持续期的灌浆速率以及最大粒重则以20 cm最高。综合来看,兰考矮早8适宜行距为15 cm,而豫麦49为20 cm。  相似文献   
999.
为给未来气候环境下小麦育种和栽培提供依据,以鲁麦14为材料,在人工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倍增和UVB辐射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大气CO2浓度倍增可增加冬小麦株高、比叶重、地上部干重和分蘖数,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降低了细胞膜透性;而高剂量的UVB处理效应与此相反。在高CO2浓度和UVB复合处理下,CO2倍增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类黄酮含量,修复膜过氧化损害,明显减缓由高剂量UVB辐射对冬小麦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小麦幼苗生长发育。说明高浓度CO2可以缓解UVB辐射对冬小麦幼苗生长产生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为了明确引起冬枣早期落叶病的致病菌并选择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治。【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样,室内分离纯化后选取5个代表菌株,对病原细菌形态、培养性状、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反应和致病性等性状进行测定,并与棉花角斑病菌和烟草野火病菌进行比较、同时室内测定了31种杀菌剂对冬枣早期落叶病病菌的皿内抑菌效果;【结果】结果表明,甘蓝黑腐黄单胞菌和洋葱假单胞菌均能引起冬枣早期落叶病,田间以甘蓝黑腐黄单胞菌侵染为主。硫酸链霉素、72%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50%代森锰锌等4种药剂防治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j.8~4.8cm,押菌斑透明程度好。[结论]初步筛选出了4~6种抑菌效果较好的单剂,用于田间防治试验和防治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