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15篇
林业   206篇
农学   352篇
基础科学   237篇
  291篇
综合类   1160篇
农作物   289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263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史立新 《农机化研究》2021,43(3):240-244
首先介绍了基于视觉的目标对象检测算法,然后介绍了计算机姿态识别与传感器检测技术,并确定了玉米定向精播种粒品质动态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际的测试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计算机姿态识别的玉米定向精播种粒品质动态检测准确率在95%以上,精准度较高,符合设计需求,能够实现对玉米定向的精准播种,对玉米种粒的无人化播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2.
采用侧深施肥技术,施肥铲作业后播种带两侧土壤高度不一致,易加剧播种机横向偏摆,进而导致播种深度均匀性和播种横向一致性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直斜偏置式免耕播种开沟器。该开沟器主要由切土斜刃、挡土定位板、偏置推土板等组成,作业时滑切土壤并将其推移至肥沟一侧拓宽种沟,避免种子落至肥沟后位置过深,提高播种质量。通过离散元仿真试验,以前进阻力、肥沟回土深度、种沟回土深度为试验指标进行二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到斜刃滑切角为37°、偏置角为15°时开沟器作业性能最好。在最优参数下与双圆盘式、尖角式开沟器进行田间作业性能对比试验,相对于双圆盘式和尖角式开沟器,直斜偏置式开沟器播种深度变异系数分别降低41.12%、19.41%;播种横向变异系数分别降低39.00%、28.41%;前进阻力分别降低7.26%、28.20%;作业后肥沟与种沟回土深度分别提高9.47%、13.68%和33.33%、7.14%。试验结果表明,该开沟器可以减小前进阻力,增加肥沟与种沟回土,提高播种深度均匀性和播种横向一致性,可为播种开沟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为探讨光、温、水等气象因子对夏播小豆产量的影响,达到合理利用气象资源、进一步挖掘小豆增产潜力的目的,以中晚熟小豆品种花小豆(V1)和中早熟品系德红5261(V2)为材料,设T1(6月17日)、T2(6月22日)、T3(6月27日)、T4(7月2日)和T5(7月7日)5个播期,形成不同的光、温、水生长环境,对夏播小豆产量...  相似文献   
34.
基于离散元法的免耕深施肥分段式玉米播种开沟器研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针对东北垄作深施肥免耕播种机上开沟器播种深度均匀性差、工作阻力大、土壤扰动大的问题,该研究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 2.7)仿真分析不同类型破茬刀-施肥铲装置对土壤的作用机理,设计了一种分段式玉米播种开沟器。首先建立土壤-玉米根系-玉米秸秆离散元仿真模型,然后进行不同类型破茬刀-施肥铲装置离散元仿真试验,以回落土壤最大合外力的位置和方向为依据设计开沟器入土部分曲线,同时结合滑切原理设计开沟器未入土部分斜刃,最后根据土壤回落距离确定施肥铲和开沟器间距为374 mm。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分段式开沟器比尖角式开沟器、滑刀式开沟器、双圆盘式开沟器的播深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14.24%、27.31%、33.63%;工作阻力分别降低了27.56%、16.93%、1.23%;土壤扰动面积分别降低了11.67%、28.34%、49.34%。分段式开沟器播种深度均匀性高、工作阻力小、土壤扰动小,具有较优的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35.
整精米率是影响优质长粒籼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明确长江中下游稻区优质长粒籼稻适宜的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以3个长粒优质常规籼稻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播期(5月10日、5月20日、5月25日、5月30日)、收获期(90%谷粒成熟、完全成熟、完全成熟后6d)、储存期(10 d、40 d、60 d)对水稻整精米率的影响.结果 ...  相似文献   
36.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田土壤耗水、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陇中半干旱农区设置了玉米秸秆带状双行覆盖(SSM2)、玉米秸秆带状单行覆盖(SSM1)、玉米秸秆全覆盖(SFM)、地膜春覆盖(PMS)和地膜秋覆盖(PMA)5种覆盖方式,以传统露地平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2年试验中,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贮水消耗量较CK分别增加13.5,14.8 mm。玉米秸秆带状覆盖能显著提高降水对马铃薯耗水贡献率,不同降雨年型内均以SSM2处理贡献率最高,2年分别为95.6%和94.3%。于CK相比,覆盖处理均降低了生育前期(播种-块茎形成期)耗水量,地膜覆盖显著增加了生育中期(块茎形成期-淀粉积累期)耗水量,玉米秸秆带状覆盖显著增加了生育后期(淀粉积累期-收获期)的耗水量。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分别能使马铃薯干薯产量增加27.9%和24.2%,干薯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1%和19.3%。综上可知,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处理能显著增加马铃薯生育时期内农田土壤贮水消耗量,并改善马铃薯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耗水,减少旱地马铃薯农田无效耗水,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干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7.
植被缓冲带是一种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新型生态工程措施,采用坡地小区试验方法,在构建等高植物篱的坡耕地低处进行了不同植被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拦截试验,其处理分别为:(a)普通施肥结合紫穗槐和三叶草;(b)平衡施肥结合紫穗槐和三叶草;(c)普通施肥结合三叶草;(d)平衡施肥结合紫穗槐。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期,植被缓冲带对径流量及侵蚀量的拦截作用显著,a、b、c和d处理缓冲带相对于植物篱处理,其径流量分别减少98.0%、97.5%、97.2%和97.5%,侵蚀量分别减少98.8%、98.7%、97.9%和98.0%;植被缓冲带对N、P的拦截效果不同,a、b、c和d处理缓冲带相对于植物篱处理,对NH4+-N的平均拦截率分别为48.2%、86.2%、90.6%和95.1%,对TP的平均拦截率分别为49.2%、42.4%、41.3%和36.4%。试验结果对山区坡耕地面源污染的控制,重点水源地的水质保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8.
新疆玉米种植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膜上点播的栽培技术,针对玉米膜上精量点播的技术要求,根据强制夹持原理,提出一种新型的机械强制夹持玉米精量排种的方法,通过对3种玉米种子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测定,以及对取种、投种过程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为排种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在JPS-12计算机视觉技术排种器试验台上对试制排种器进行台架试验,验证了强制夹持式排种器在对玉米形状为小圆、小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当工作速度3.5 km/h时,单粒率>85%,满足玉米精量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39.
Abstract

Extensiv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shallow plastic boxes placed directly on the ground in the fiel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eedbed properties on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crops in a cool temperate climate. In a group of experiments with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n crop emergence of firming (slight compaction) of the seedbed, simulating the recompacting effects of rolling after sowing or press wheels on the seed coulters. Most of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out irrigation after sowing. The firming usually had a slightly positive effect on emergence when the water content in the surface layer at sowing was below the wilting point. When the water content in the surface layer was higher, firming often reduced emergence drastically, particularly with deep sowing and in coarse-textured soils. The main reason for negative effects was harmful hardening of the surface layer when the more firm seedbed gradually dried out. When irrigation kept the seedbed continuously mois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firming was almost eliminated. Very high initial water content in the basal layer tended to delay surface layer drying and hardening, and to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firming. Firming only slightly influenced the evaporative water losses from the soil. In contrast to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previous field trials with cereals have usually resulted in more positive effects of rolling after sowing. This indicates that other effects than firming, such as modification of sowing depth and reshaping of the soil surface, are other important effects of rolling.  相似文献   
40.
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严重的问题,研究了带状留茬间作的防风蚀效果,通过测定风速、地表粗糙度和土壤风蚀量,揭示不同留茬高度对留茬地和相邻裸露地的防风蚀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作物残茬带近地表风速降低,且留高茬(30 cm)效果最明显;随着测定高度的增加,同一留茬高度对风速的降低程度减小.地表粗糙度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留高茬地(30 cm)和邻高茬裸地的地表粗糙度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66.67%和126.98%.土壤风蚀量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留高茬地(30 cm)和邻高茬裸地的风蚀量分别较对照减少了90.21%和65.51%.因此,作物残茬既增强了自身带的防风蚀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邻茬裸露带,留茬高度30 cm时防风蚀效果最好,对相邻裸露带的保护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