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37篇 |
免费 | 272篇 |
国内免费 | 53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7篇 |
农学 | 998篇 |
基础科学 | 210篇 |
700篇 | |
综合类 | 3053篇 |
农作物 | 849篇 |
水产渔业 | 251篇 |
畜牧兽医 | 489篇 |
园艺 | 95篇 |
植物保护 | 3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181篇 |
2021年 | 179篇 |
2020年 | 176篇 |
2019年 | 225篇 |
2018年 | 177篇 |
2017年 | 225篇 |
2016年 | 314篇 |
2015年 | 249篇 |
2014年 | 254篇 |
2013年 | 384篇 |
2012年 | 475篇 |
2011年 | 475篇 |
2010年 | 404篇 |
2009年 | 381篇 |
2008年 | 362篇 |
2007年 | 421篇 |
2006年 | 415篇 |
2005年 | 296篇 |
2004年 | 220篇 |
2003年 | 175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130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6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制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SPI)百分含量、大豆分离蛋白(SPI)与甘油的比例、pH 值、加热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膜特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SPI百分含量为5%、SPI与甘油的比例为5:2、pH为9、热处理温度为90℃,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膜各指标为:水蒸汽透过系数为71.96 g?mm/m2?h?kPa,抗拉负荷为16.33N,吸水率为0.409%,透光率为64.2%。 相似文献
62.
小麦施氮后效和种植方式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13-2014年度田间试验,在种植小麦时设置不施氮、低氮、中氮、高氮4个氮肥施用量(0,60,120,180 kg/hm2),同时设置净作大豆(小麦-大豆)和套作大豆(小麦/玉米/大豆)两种种植模式,探究了前作小麦施氮后效及净作、套作两种种植方式对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净作或套作,大豆均能利用前作小麦的施氮后效,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N120处理(纯氮12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其中套作大豆籽粒产量最高为4133 kg/hm2,达高产水平。2)分枝期时大豆地上部生物量为净作显著高于套作,平均高 62.3%,而收获期时为套作显著高于净作,平均高 57.9%。与净作相比,套作大豆单株粒数、籽粒产量分别高63.9%和55.9%,百粒重二者间相差不大。净作大豆的籽粒重在主茎、分枝上分别占54.2%和45.8%,以在主茎上较多,而套作大豆的籽粒主要分布在分枝上,平均达68.9%。虽然套作大豆的倒伏率比净作大豆高5.2%,但空杆率、瘪荚率却分别低78.0%和25.4%。前作施氮量增加,套作大豆籽粒在分枝上的比例增大。3)大豆主茎长,在分枝期时为套作(平均39.5 cm)比净作(平均33.3 cm)显著高6.2 cm,而收获期时为净作(平均84.8 cm)比套作(平均74.4 cm)高10.4 cm;第一节间长,在分枝期、收获期均为套作(8.3和6.6 cm)大于净作(5.6和4.6 cm);分枝数,在分枝期时为净作(平均1.9个)显著高于套作(平均0.7个)1.2个分枝,而收获期时是套作(平均6.1个)高于净作(平均3.5个)2.6个分枝。同时套作大豆分枝数随前作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说明在小麦-大豆和小麦/玉米/大豆体系中大豆能充分利用前作小麦的施氮后效;套作大豆前期虽受玉米的抑制影响,但玉米收获后能加快生长,可以通过合理的前作氮肥调控促进分枝、结荚和鼓粒,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3.
野生,半野生及栽培大豆的几个主要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三种进化类型的大豆主要生育时期的光合速率、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EC,4·1·1·39)活性、叶绿素含量、叶质重、气孔阻力等几个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野生大豆营养生长期光合速率高于栽培大豆,生殖生长期则小于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介于两者之间,接近于栽培大豆。各生育时期,与光合速率关系密切的性状也表现出类似的超势。 相似文献
64.
迎茬夏大豆荚而不实发生规律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黄淮平原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下,夏大豆迎茬1~4年,单株空荚发生率增加8.8~35.3个百分点;大豆减产12.1%~44.9%;迎茬年限与单株空荚发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95※※;单株空荚发生率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945**。夏大豆迎茬每增加1年,单株空荚发生率约增加8.8%;单株空荚率每增加1%,大豆约减产43.6kg/hm2。迎茬造成大豆荚而不实和减产的生理生态效应为:株高降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及粒重减少,百粒重降低;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不良变化,根腐病、霜霉病及灰斑病等真菌性病害发生程度加重;土壤速效性磷、钾、硼等大量、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明显亏缺;根系生长受阻,根系活力下降。预防迎茬大豆荚而不实的措施有:合理轮作倒茬;选用耐迎茬商豆1099等优良大豆品种;氮磷钾硼肥平衡施用;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65.
文章旨在评估包被硝酸钙替代豆粕对山羊能量分配、底物氧化和微生物氮合成方面的影响。试验采用在3×3拉丁方设计,选用24只初始体重为(21.9±3.19)kg的阉割公山羊开展3个为期48d的试验,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3种日粮分别是豆粕组(对照组),15%包被硝酸钙组和30%包被硝酸钙组,每个阶段包括21d的适应期,5d的代谢试验,15d的间接测热试验。结果结果显示,随着日粮包被硝酸钙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液高铁血红蛋白浓度表现为显著线性升高(P<0.05)。日粮添加15%包被硝酸钙组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总能摄入量最高(P<0.05)。氮摄入量和沉积量随包被硝酸钙添加水平的升高显著线性降低(P<0.05),肠道甲烷产量表现为显著线性降低(P<0.05)。总能、消化能、代谢能摄入量随包被硝酸钙水平的升高表现为显著二次曲线效应(P<0.05)。随着日粮包被硝酸钙水平的升高,非蛋白呼吸熵显著线性降低(P<0.05)。结论:包被硝酸钙降低了山羊禁食产热,替代豆粕后对肠道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无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15%包被硝酸钙可以使山羊干物质、消化能和代谢能的摄入量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66.
采用间歇式高温水化脱胶、中温淡碱中和工艺生产精制大豆油,该工艺具有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等优点。 相似文献
67.
河北省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4年开始河北省棉花品种审定进入了除短季棉品种之外全部为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新阶段,5年间共审定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65个,本研究对其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半部平均长度集中在27.1~32.7 mm,86.2%品种属于Ⅱ型;比强度集中在24.6~32.0 cN/tex,53.85%品种属于Ⅲ型,没有Ⅰ型品种,20%品种低于Ⅲ型;马克隆值集中在3.6~5.3,13.84%品种属于Ⅰ型,83.08%品种属于Ⅱ型。2004-2007年,纤维品质逐年变好,但由于2007年吐絮期长时间降雨,造成2008年纤维品质出现了下滑。总的说来,我省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没有上半部平均长度≥31 mm,比强度≥34 cN/tex,马克隆值在3.7~4.2的综合表现Ⅰ型的品种,主要表现在比强度没有Ⅰ型品种,因而,我们的应该加强培育高比强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淮北五马路沿线夏大豆的田间调查分析表明:受路灯照射的影响,夏大豆株高增加,开花期、成熟期推迟,底荚部位上升,单株生产力下降。且距离越近,植株越高,开花、成熟越晚,底荚部位越高,单株生产力越低。 相似文献
69.
Meihong Huang Shiliang Chen Wenlong Li Rui Tian Hua Zhang Zhenqi Shao Xihuan Li Caiying Zhang 《Plant Breeding》2023,142(2):149-169
Soybean provides large amounts of protein for human, and the most popular consumption pattern is tofu and soymilk. Recently, the demand of tofu and soymilk is increased, and the breeding of special variety becomes very urgent. To illustrate the genetic basis of these traits, 269 accessions were evaluated under six environments, and 32 associated SNPs were identified on nine chromosomes across multiple environments or conferring diverse traits. Of these SNPs, 16 were demonstrated by BLUP values. Seven adjacent-SNPs were first identified to associate with tofu and soymilk weights in an 1.02-Mb region on chromosome 8, which were verified by BLUP-values. Meanwhile, four neighbouring SNPs in a 0.32-Mb region on chromosome 12 were first identified to associate with these traits across multiple environments, of which three were detected in BLUP values. Furthermore, some candidate genes, that is, α-glucan water dikinase Glyma.08G283700 and E3 SUMO-protein ligase Glyma.12G071300, were screened out with differential expressions between the high- and low-tofu/soymilk-output accessions. Thus, these associated SNPs and candidate genes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the genetic basis of tofu and soymilk processing quality in soybean.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