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05篇
  免费   2129篇
  国内免费   3545篇
林业   2956篇
农学   4149篇
基础科学   1823篇
  5194篇
综合类   17926篇
农作物   2957篇
水产渔业   1811篇
畜牧兽医   4841篇
园艺   1614篇
植物保护   1108篇
  2024年   323篇
  2023年   819篇
  2022年   1528篇
  2021年   1756篇
  2020年   1619篇
  2019年   1830篇
  2018年   1063篇
  2017年   1821篇
  2016年   2119篇
  2015年   1739篇
  2014年   2320篇
  2013年   2431篇
  2012年   3124篇
  2011年   3108篇
  2010年   2415篇
  2009年   2329篇
  2008年   2003篇
  2007年   2200篇
  2006年   1803篇
  2005年   1499篇
  2004年   1244篇
  2003年   907篇
  2002年   677篇
  2001年   594篇
  2000年   447篇
  1999年   412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312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247篇
  1994年   203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协同净化养殖水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在一定条件下降解水体CODMn(CODMn=15mg.L-1)的能力为标准,尝试运用响应面实验设计研究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协同作用时的最佳配比和用量。结果显示,在CODMn=15mg.L-1时,单独使用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的最佳用量分别是1.75×104和6×104CFU.mL-1,CODMn4d,降解率分别为36.25%和32.14%;2种菌混合时最佳配比用量为1.75×104CFU.mL-16∶.2×104CFU.mL-1,CODMn4d降解率为40.13%。同时,水质净化实验表明,光合细菌对NH4-N有明显降解效果,7d平均相对降解率为17.71%;芽孢杆菌对NO2-N有明显降解效果,7d平均相对降解率为49.88%。而2种细菌混合时对NH4-N和NO2-N的7d平均相对降解率分别达到35.38%和81.05%。这揭示了光合细菌和芽胞杆菌协同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82.
 贮藏蛋白组成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调查了我国冬播麦区251份主栽品种和高代品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和1B/1R易位的分布状况,研究了它们与加工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品质较差的HMW-GS N、7+9、2+12和LMW-GS Glu-A3a与Glu-B3j(1B/1R易位)在冬播麦区分布较广,频率分别为39.4%、45.0%、59.8%、37.1%和44.6%。HMW-GS和LMW-GS等位变异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对SDS沉降值、和面时间与耐揉性的加性和互作效应达1%的显著水平。按位点对加工品质性状的贡献大小,Glu-D1>Glu-B3>Glu-B1>Glu-A3>Glu-A1;就单个亚基而言,Glu-A1位点,1>2*>N;Glu-B1位点,7+8>14+15>7+9;Glu-D1位点,5+10>4+12>2+12;Glu-A3位点,Glu-A3d>Glu-A3a>Glu-A3c>Glu-A3e,Glu-B3位点; Glu-B3d>Glu-B3b>Glu-B3f >Glu-B3j。1B/1R易位对SDS沉降值、和面时间和耐揉性等加工品质性状有显著负面效应。通过选择优质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和淘汰1B/1R易位系,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小麦的面筋质量。  相似文献   
983.
研究了夏播菜用大豆感官品质性状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以全国菜用大豆主产区的菜用大豆初选核心种质154份品种为材料,依据感官品质性状,采用系统聚类方法构建了由36份材料组成的夏播菜用大豆感官品质性状核心种质,并将构建的核心种质与原有种质进行遗传资源代表性及表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核心种质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品质育种过程中,特异性状核心种质的构建可为有效利用种质资源提供一种便利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984.
浙江省绍兴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绍兴市非公有制林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①认识不足,缺乏宽松的外部环境;②融资贷款难;③采伐限额管理制约着林农的木材生产经营自主权;④活立木难以作为资产抵押;⑤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服务体系仍不健全等.通过调研,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上述问题:①把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的战略重点,加快创新机制和林业法律法规的建设;②培育活立木市场,建立森林资源评估机构,做好流转服务工作;③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林业企业上市融资;④允许林木资产以抵押形式向银行贷款;⑤运用经济杠杆作用,引导社会参与投资;⑥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方式;⑦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参6  相似文献   
985.
基于M cCall软件质量度量模型,运用模糊理论对软件质量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即首先根据M cCall模型提出的软件质量评价因素,建立软件质量评价因素模糊集和质量评价等级模糊集,然后建立它们之间的模糊关系和质量要素权重集,再通过复合运算方法计算出反映软件质量的评价向量值,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所评价软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986.
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县域社会是县域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快速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出甘肃县域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 67 个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和排序。比较甘肃县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得分,可以看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发展水平;甘肃县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很可能由于经济等基础条件的差异不断拉大;县域社会发展是经济、人口、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因素全面联动发展的系统工程。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得出:甘肃县域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和人口素质的大力提高以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交通运输等事业的全面改善。同时,应密切注意并防范县域之间发展差距的继续拉大。  相似文献   
987.
甘肃省SARD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可持续评价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涵盖农业与农村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等子系统内容,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得性与甘肃省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特殊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三大部分的甘肃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设置过程中,尝试使指标体系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比性,以期能为定量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8.
邵金花  刘贤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17-5018,502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了西安市及各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通过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主成分分析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9.
不同品种芦笋主要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个来自国外的芦笋品种(代号为A1~A10)为试材,分析比较各品种嫩茎中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与还原糖、黄酮以及Fe、Ca、Zn、Mn等微量元素含量,并对供试品种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各营养指标差异明显,不同的营养指标在品种间差异趋势和差异幅度各不相同。在供试的10个品种中,A9的营养品质特性综合分值最高,而重要药用成分类黄酮则A1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90.
利用长雄野生稻(Oryzalongistaminata)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Perennial Rice,PR)已经成功并开始示范推广.多年生稻表现出一定的稻瘟病抗性,但其所具有的稻瘟病抗性来源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病情调查、接种鉴定以及抗性基因检测等3种方法,对育成的多年生稻23(PR23)、云大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