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5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篇
  29篇
综合类   256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21.
根据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10—22”的一个文库质粒pHZ1392的测序结果设计了1对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编码TetR的663bp基因,利用T载体和蓝白斑筛选构建了克隆质粒T-TetR,经序列测定确认扩增序列正确后克隆至pET24a,构建了表达质粒pET24a—TetR,再经序列测定确认未发生移码后转化表达宿主菌E.coli D1521(DE3),IPTG诱导后的SDS—PAGE分析显示蛋白表达获得成功,并进一步利用Ni—NTA树脂纯化了TetR蛋白。  相似文献   
122.
123.
盐霉素作为药物饲料添加剂在养禽业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但由于其主要生产来源存在耗油量大且成本高的难题,盐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受到较大阻碍。为优化盐霉素发酵过程工艺,提高盐霉素工业得率,本文基于实验室筛选菌株—白色链霉菌Ys6-101,通过改变一级种子液和二级种子液的消后pH和接种量,对盐霉素种子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究和优化。结果表明,种子消后pH6.80和接种量18%分别为白色链霉菌种子培养阶段的最适pH和接种量,且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后,即一级种子消后pH6.80,接种量20 mL/110 L,二级种子消后pH6.80,接种量18%,发酵液中盐霉素效价提高了12.5%。因此,选择合适的接种量和消后pH不仅可以发挥发酵罐的最大效率,还有利于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发酵效价,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4.
对标准的链霉菌接合转移方法进行优化建立起适用于吸水链霉菌NRRL5491的接合转移系统。40℃温浴20 min为孢子的最佳热激处理条件;整合型质粒pSET152的接合转移效率是穿梭型质粒pOJ446的3~6倍;当阿泊拉霉素覆盖浓度为1μg/mL时,pSET152的接合转移效率是50μg/mL时的4.6倍,而pOJ446接合转移效率相应提高了2.4倍;MS培养基上接合转移效率是SY琼脂培养基上的3.4倍。采用最适优化条件时,接合转移频率可达到2×10-6,足够用于基因置换等遗传操作。  相似文献   
125.
链霉菌F0107液体发酵产木聚糖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透明圈法从土样中筛选出产木聚糖酶放线菌80余株.对其中一株产酶情况较稳定的链霉菌菌株F0107进行了液体发酵的碳源、氮源、初始pH值、摇床转速及培养温度等条件的优化.实验表明,此菌株最适碳源为玉米芯水不溶性木聚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膏与蛋白胨的复合氮源,最适初始pH值为5.0,最适产酶温度和最适摇床转速分别为32℃和140 r/min.质量分数为0.4%的吐温80使菌株木聚糖酶产量提高41%,发酵条件优化后,链霉菌F0107所产的木聚糖酶活力达332.17 U/mL,产量是优化条件前的2.5倍.在此条件下链霉菌F0107主要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9 ku和24.4 ku的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126.
用大肠杆菌座子与Tn5个去除了自身启动子区域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eo)作为指标标记来探测广寄主、高拷贝的链霉菌质粒pIJ101上DNA的启动子活性所做的基因融合试验揭示,pIJ101上至少有两个可大大肠杆菌中行使启动子功能的DNA片段。基因融合后所产生的杂合质粒能够赋予大肠杆菌ED8767较高的卡那霉素抗性。对含质粒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动力学分析揭示,这种菌株在从无药物向有药物的生物环境中过渡时,生长并不受到暂时的抑制。说明这种启动子活性不是pIJ101DNA上DNA的突变所引起。用大肠杆菌的启动子探针载体pKK232-8所做的体外亚克隆试验更进一步证实了这项观察,并把两个启动子功能区分别缩小到0.54kb和1.18kb的范围内。这项试验成功地组建了质粒pIJ101亚克隆库,便于对这个重要的链霉菌质粒进行精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7.
通过酸性Al2O3柱层析将S-921抗生素的有效组分从该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出,并经甲醇-乙醚溶剂系统纯化,获得晶品。对期部分理化性质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抗生素有效组分溶于水,微溶于甲醇,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140℃开始分解,其水溶液的PH为4.7,其水溶液在100℃以内处理5min,活性基本无变化,用121℃处理5min,活性下降1/2,在水溶液中其紫外最大吸收在290nm、304nm及318  相似文献   
128.
拮抗油菜菌核病菌的链霉菌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省河西走廊改良后的盐碱地分离链霉菌用于油菜菌核病菌的拮抗研究,并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分离得到10株不同菌落形态的链霉菌,其中有2菌株对油菜菌核病有拮抗作用,编号Ⅲ22-3-3和Ⅲ22-3-12。与油菜菌核病进行对峙培养结果发现,Ⅲ22-3-3和Ⅲ22-3-12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和0.9cm;离体叶菌丝接种试验表明,Ⅲ22-3-3和Ⅲ22-3-12对油菜菌核病菌的防治效果分别达63.5%和49.1%;Ⅲ22-3-12能在油菜菌核上定殖并寄生分解菌核,同对照相比菌核萌发率下降18.2%;通过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鉴定表明,Ⅲ22-3-3为产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drogenans),Ⅲ22-3-12为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  相似文献   
129.
多功能放线菌Act12 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性及其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琼脂块法及抑菌试验, 研究了多功能放线菌Act12 对6 种常见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 rDNA 序列分析, 确定了Act12 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 Act12 对6 种供试土传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其中, 对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 oxysporum f. sp. niveum)的拮抗圈直径分别达到20.5 mm 和18.4 mm; 培养48 h, Act12 无菌发酵滤液对木贼镰刀菌的抑菌率达到83.2 %。菌株显微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 rDNA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多功能放线菌Act12 为链霉菌属的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  相似文献   
130.
利用重寄生链霉菌F46和生防放线菌SC11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通过菌落形态特征及颜色的差异分离获得8株融合菌株。皿内实验结果表明,包括F-S5,F-S8,F-S12,F-S15和F-S16在内的5个菌株保留了亲本 SC11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F-S8只对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60%;F- S12对粉红聚端孢(T.roseum)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有抑菌作用,抑菌率接近60%;而其他3个菌株对5种靶标病原真菌皆有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可达70%左右。在受抑菌丝再生能力测定中发现,菌株F-S15对粉红聚端孢(T.roseum)有永久抑菌作用;菌株F-S5对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以及菌株F-S15对大丽轮枝菌(V.dahliae)的永久抑菌作用比较显著。显微观察发现,受融合菌株抑制的菌丝均有不同程度的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