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6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9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5篇 |
农学 | 129篇 |
基础科学 | 63篇 |
76篇 | |
综合类 | 525篇 |
农作物 | 147篇 |
水产渔业 | 4篇 |
畜牧兽医 | 72篇 |
园艺 | 147篇 |
植物保护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83篇 |
2011年 | 103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太原市晋阳湖水质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综合评价晋阳湖的水质污染情况。采集太原市晋阳湖5个样点的水,直接处理蚕豆根尖,检测各组水样对根尖细胞形成微核的诱导效应,并评价对应水体的污染程度。用晋阳湖5个水样点的湖水处理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为0.267%~1.767%,其中,渔场、电厂出水口、游泳处水样的污染较为严重,形成的微核率均高于0.7%,显著高于对照组水样(p0.05)。晋阳湖水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效应,晋阳湖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72.
轴流泵叶顶泄漏流对水泵内外特性有重要影响,从控制叶片载荷角度建立了轮缘载荷分布型式与叶顶泄漏流的关系。基于三维反问题设计方法设计得到了具有前载、中载和后载3种典型轮缘载荷分布型式的轴流泵叶轮模型,采用三维湍流模拟技术研究了上述3种轮缘载荷分布型式对轴流泵叶顶泄漏流及其诱导的泄漏涡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轮缘前载型叶轮和轮缘中载型叶轮,轮缘后载型叶轮可有效消除叶片进口附近低压区,有利于叶轮空化性能;小流量工况性能有所提高,有效抑制流量扬程曲线的驼峰现象;同时轮缘后载型叶轮具有更好的小流量工况压力脉动性能。 相似文献
73.
74.
小麦突变体D51抗秆锈性遗传分析及其抗性基因SS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51是优良品系龙6239经辐射诱变和组织培养相结合获得的高产优质抗秆锈突变体材料,对我国优势秆锈病21C3CPH、21C3CKH和21C3CTR小种均表现免疫。利用来自D51/龙6239、D51/中国春的2个F2群体和来自D51/龙6239的1个F2群体分别在苗期和成株期进行21C3CPH小种接种,抗病反应型鉴定表明,3个F2群体中抗感分离比例均为3∶1,说明D51抗秆锈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全生育期表达,部分D51/龙6239 F2植株的F3株系的抗病鉴定进一步验证F2鉴定的可靠性。利用675对小麦SSR引物和185株D51/龙6239 F2分离群体对SrD51基因进行标记定位,将SrD51定位在5D染色体的短臂上。其中SSR标记Xgwm190和Xwmc150与SrD51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8.58和21.33 cM,并分别位于目的基因的两侧。由于已知的秆锈抗性基因仅有Sr30被定位在小麦5DL上,且Sr30不抗34C2MKK和34C2MFK,而突变体D51的原亲本龙6239不抗21C3CPH、21C3CKH和21C3CTR,却对34C2MKK和34C2MFK表现免疫抗性。因而推断此突变体的秆锈抗性基因可能是一个新基因,暂命名为SrD51。 相似文献
75.
Fusheng Ma Shaozhong Kang Fusheng Li Jianhua Zhang Taisheng Du Xiaotao Hu Mixia Wang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7,90(3):190-196
The effects of water deficit in different fruit growth stages on the variation of stem sap flux of 6-year old greenhouse-grown pear-jujube trees were investigated. Treatments included sufficient water supply during the whole fruit-growing period (T1), mild water deficit during the flowering–fruit setting stage (T2), moderate water deficit during the fruit rapid growth stage (T3) and severe water deficit during the fruit maturing stage (T4). 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compensation effect on stem sap flux after re-watering was observed in T2, but not in T3 and T4 stages. At the end of rapid growth stage,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stomatal conductance generally had a similar trend as that of stem sap flux, but with a distinct midday depression from 12:00 to 14:00 p.m. In addition,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ve available soil water content (RAWC) and the ratio of daily stem sap flux to that of sufficient water treatment was observed (R2 = 0.4489). 相似文献
76.
77.
为弄清火龙果茎腐病的病原和分类地位,并进一步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琼海、临高、陵水等地广泛采集病样。经田间症状调查、组织纯化培养、病原形态观察、致病力测定、真菌ITS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鉴定了该病害的病原。结果表明:病原分离物具有典型的镰刀菌形态特征,菌丝浓密,产生紫色素,小型分生孢子新月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有多个隔;而在ITS序列分析中,代表菌株47A4和47A5与NCBI数据库中尖孢镰刀菌的多条ITS序列(登录号分别为KJ653447.1, DQ535184.1和KM268692.1)相似性达100%;系统进化树上,47A4和47A5与尖孢镰刀菌聚在同一分支上,遗传距离最近,而与非纯培养镰刀菌克隆3.91E在不同分支上,遗传距离远。结合形态特征、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将火龙果茎腐病的病原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研究结果对火龙果茎腐病流行规律、致灾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茎尖大小、激素浓度、培养基成分对药用植物掌叶半夏脱毒效果的影响以及影响无病毒苗快速繁殖的因素等,结果表明:茎尖大小是影响茎尖成活和脱毒效果的主要因素,0.2~0.5mm的茎尖培养在MS+6-BA 1.0mg/L+NAA 0.1mg/L+蔗糖30g/L+琼脂7g/L培养基上,成活率为53.3%,病毒脱除率为76.7%,培养基中附加247mg/L NH4 +可有效提高茎尖成活率至86.7%,同种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可一次性成功诱导形成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高达100%。MS+6-BA 2.0mg/L+NAA 0.5mg/L+GA3 0.5mg/L组合最有利于试管茎的形成和发育,从而建立了以掌叶半夏微茎尖为外植体的脱毒和快速繁殖体系。 相似文献
79.
为明确不同品种甘薯茎尖培养的最佳NAA/6BA配比,设置0.1 mg/L/2.5 mg/L、0.2 mg/L/2.5 mg/L、0.2 mg/L/1.0 mg/L 3组NAA/6BA浓度配比处理,观测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北京553’、‘红香蕉’、‘苏薯8号’、‘烟薯25’、‘安吉芋’、‘济徐23’、‘渝紫7号’、‘商薯19’茎尖培养成苗率、愈伤组织直径、不定根数目、叶片数和植株高度的影响,同时调查不同品种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红香蕉’、‘济徐23’、‘渝紫7号’、‘商薯19’在0.1 mg/L/2.5 mg/L的处理下培养效率最高;‘安吉芋’在0.2 mg/L/2.5 mg/L的处理下培养效率最高;‘苏薯8号’、‘北京553’、‘烟薯25’在0.2 mg/L/1.0 mg/L的处理下培养效率最高。因此,在甘薯茎尖培养过程中,不同甘薯品种适宜的NAA/6BA配比存在显著差异,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品种特性来进行调整激素的用量和比例。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