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0篇
  免费   528篇
  国内免费   590篇
林业   599篇
农学   456篇
基础科学   73篇
  744篇
综合类   2263篇
农作物   817篇
水产渔业   1297篇
畜牧兽医   994篇
园艺   175篇
植物保护   16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同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萍萍  王家嘉  李录久 《土壤》2016,48(1):76-81
以白土稻区4年大田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2种翻耕深度(10 cm、20 cm,分别标记为T10、T20)和4种施肥措施(单施化肥、化肥+畜禽粪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绿肥,分别标记为F、F+M、F+S、F+G),通过腐殖质组成修改法分别提取表层土壤水溶性物质、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措施下,翻耕20 cm处理(T20+F)土壤总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均低于翻耕10 cm处理(T10+F),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翻耕20 cm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增施畜禽粪(T20+F+M)、秸秆还田(T20+F+S)和增施绿肥(T20+F+G)3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胡敏酸、富里酸和水溶性物质碳含量较T20+F处理分别提高14.57%~30.64%、10.36%~30.57%、0.74%~12.31%和14.25%~26.80%。增施有机肥显著提高胡敏素碳含量,T20+F+M、T20+F+S和T20+F+G处理较T20+F处理提高18.87%~35.78%。4年不同翻耕与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性质未产生显著影响。增施有机肥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PQ值、胡富比、E4/E6值和色调系数。相关性分析表明,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碳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水溶性物质碳含量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
利用比重瓶法对火山喷出物发育土壤的比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玄武岩质火山喷出物发育土壤的比重大于粗面岩质火山喷出物发育土壤的比重;基于粒径小于1 mm土粒测定的比重,玄武岩质火山喷出物和粗面岩质火山喷出物发育土壤的比重均小于一般土壤的平均比重2.65 g cm~(-3);基于粒径小于0.1 mm土粒测定的比重,除个别玄武岩质火山喷出物发育土壤外也小于2.65 g cm~(-3)。分别取比重值为2.65 g cm~(-3)、粒径小于1 mm土粒的实测比重和粒径小于0.1 mm土粒的实测比重,计算不同粒级土粒的沉降时间,并进行颗粒组成的实验研究表明:取不同比重值测定的土壤颗粒组成含量相差较大而且影响土壤质地定名。由于成土母质的矿物组成决定土壤的比重,且土壤颗粒组成的静水沉降实验是在粒径小于0.1 mm土粒的悬液中进行的,所以,准确测定土壤颗粒组成含量,需要区分成土母质的矿物组成,并测定其小于0.1 mm粒径的土粒比重,重新计算沉降时间。  相似文献   
73.
经过对希拉穆仁草原围封、自由放牧草地及旅游区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第5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实施细则,根据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等指标对草原进行了退化诊断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的地表粗粒组成。结果表明:希拉穆仁草原围封草地以轻度退化为主,自由放牧区以中度退化为主,但在坡顶出现重度退化,旅游区退化程度最为严重,均为重度退化区;可以以土壤颗粒0.84mm的百分比含量作为草原退化的判别标准,当其含量在82.22%~89.04%范围内为重度退化,含量在74.01%~79.53%为中度退化,含量在56.05%~66.11%为轻度退化。该指标能够直观、实时地反映草原的退化状况,且具有简便、快速诊断的生产应用性。  相似文献   
74.
王则宇  崔向新  蒙仲举  党晓宏  王健  葛楠 《土壤》2018,50(4):819-825
结合锡林河流域风水侵蚀情况,对锡林河流域围封天然草地、放牧草地、封育种植草地表层(0~5 cm)土壤粒度特征及其与风蚀、水蚀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封育种植草地较放牧和天然草地在降低土壤风蚀和水蚀方面均起到了较明显的作用;锡林河流域草地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以砂粒为主,其所占比例为75%~82%,放牧草地较天然草地及封育种植草地土壤粒度粗化明显,封育种植草地中蒙古冰草+草木樨草地土壤颗粒分选性较差,其余草地土壤颗粒分选性均为中等;研究区内粒径在160μm左右土壤颗粒为易受侵蚀土壤颗粒;研究区土壤粒度组成特征与风蚀、水蚀均有明显相关性,尤其与近地面20 cm风速和径流产流总量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75.
ABSTRACT

Increasing exchangeable potassium (ExK) content in soil to an appropriate level is important to mitigate the transfer of radioactive cesium to crops. We focused on a buckwheat (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field with a low ExK content, despite the application of K, in Fukushima Prefecture, Japan (Field A), following the 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 Fukushima Dai-ichi (No. 1) Nuclear Power Plant accident in March 2011.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 concentration and clay mineral composition in the soil of Field A and compared the findings with another field in Fukushima Prefecture (Field B) to clarify whether K applied to the soil was leached or remaining fixed. Pot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K concentration in water seepage from pots following irrig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ots from Field A than in those from Field B. Soil ExK content after soybean cultivation was lower in soils of Field A than those of Field B.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K applied to Field A was fixed in the soil. Analysis of clay mineral composition confirmed the distinctive vermiculitic nature of Field A soils. This clay mineralogy w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r K fixation ability of Field A than Field B soil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K fixation in vermiculite was a factor preventing the increase in ExK content from K application to Field A.  相似文献   
76.
为探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恢复15年后刺槐人工林及自然植被的恢复特征,对安塞县三个流域"退耕还林"后栽植的15年左右刺槐林与林下植被及对应的自然恢复植被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刺槐林下发现植物60种,隶属于27个科,49个属,以禾本科、菊科、豆科、蔷薇科植物居多;自然植被样地发现植物62种,隶属于21科49属,菊科、豆科和禾本科植物最多;无论刺槐林下还是自然植被,生长型多为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水分生态型以旱生和旱中生植物为主,生活型方面地面芽植物占据优势地位;刺槐林下以狗尾草、赖草、牻牛儿苗、铁杆蒿、阿尔泰狗娃花及长芒草等为优势群落,而自然坡面以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阿尔泰狗娃花、长芒草及草木犀状黄耆等为优势群落;在阳坡自然恢复植被的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刺槐人工林(p0.05),而在阴坡二者差异不显著;认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阳坡刺槐林的植被恢复应考虑到林木生长对林下层的抑制作用,对现存郁闭度过高的林分应及时进行间伐管理以促进下层植被生长,合理进行乔、灌、草的配置,丰富群落层次结构,提升刺槐林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日趋精细,缺乏膳食纤维的情况也日趋严重,膳食纤维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成为研究热点。从化学构成、提取工艺、改性应用等方面综述了苹果膳食纤维,论述了提取中各工艺的特点,并介绍了不同提取方法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78.
红外光谱技术在淀粉粒有序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可用于研究淀粉粒的有序结构,包括透射模式和衰减全反射模式2种。本文探讨不同去卷积设置条件对FTIR波谱的影响,并分析FTIR在淀粉粒有序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去卷积设置对FTIR波谱和相关峰强度影响较大,以半峰宽19 cm-1和增强因子1.9的设置对FTIR原始波谱去卷积,获得的结果较好。天然淀粉晶体类型不同,其FTIR波谱有差异,表现在马铃薯和山药淀粉的衰减全反射FTIR波谱相似,与水稻淀粉明显不同;水稻和马铃薯淀粉透射FTIR波谱相似,与山药淀粉明显不同。淀粉中的水分含量影响衰减全反射FTIR波谱,当水分含量超过60%时,对波谱分析结果基本没有影响。酸水解优先降解淀粉粒无定形区的结构成分,提高淀粉粒的有序度。淀粉葡糖苷酶水解淀粉对淀粉粒外部区域的有序度影响不大,但明显提高整个淀粉粒的有序度。不同品质稻米淀粉的衰减全反射FTIR波谱相似。上述研究结果为应用FTIR分析淀粉粒有序结构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9.
以糙米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确定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及生长素对发芽糙米中多肽富集量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液组分为NaCl 3.61 mmol/L,CaCl_2 21.63 mmol/L,MnSO_41.54 mmol/L,GA_3 41.37μmol/L,在此条件下培养的发芽糙米中多肽质量分数达到8.19 mg/g,分别是对照和原料糙米的2.21(3.72 mg/g)倍和2.57(3.19 mg/g)倍。  相似文献   
80.
为了研究不同硬度等位基因与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及特性的关系,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依据,以7个硬度Puroindoline b位点近等基因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硬度基因型对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ina-D1b/Pinb-D1a基因型的籽粒硬度值、支链淀粉含量最高;Pina-D1b/Pinb-D1a基因型的淀粉溶解度最高,而Pina-D1a/Pinb-D1d溶解度最低,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基因型之间籽粒淀粉酶解力没有显著差异;冻融失水率以基因型Pina-D1a/Pinb-D1b最低,表明Pina-D1a/Pinb-D1b基因型冻融稳定性最好,可能较适宜冷冻食品的制作;对于抗性淀粉,Pina-D1a/Pinb-D1b基因型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Pina-D1a/Pinb-D1d最低,表明Pina-D1a/Pinb-D1b基因型有助于籽粒中抗性淀粉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