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4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435篇
林业   21篇
农学   397篇
基础科学   59篇
  336篇
综合类   1514篇
农作物   46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801篇
植物保护   16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春小麦磷素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春小麦磷素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条件下,对春小麦磷素的吸收积累分配和转移动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植株体内磷含量在分蘖末期最高,为1%左右,此后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下降,到完熟期降至一生中最低值,为O.3%左右。春小麦一生中磷素吸收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在拔节盛期至孕穗期,且因不同密度、施肥处理表现出一定差异;高密度及高施磷处理下吸收磷素较多,不施肥处理吸收最少。春小麦一生中,磷素的积累与生育进程间符合Logistic方程。磷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在孕穗之前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鞘中,此后逐步向穗和籽粒中转移,到完热时,籽粒中磷素含量占全株的60%~78%。  相似文献   
82.
恒定水头供水瓶的弹性构件弹簧竖立在敞口容器和支座之间,该装置通过水体自重与弹簧弹力相互作用使敞口容器内的上液面保持绝对高程不变,使水头保持稳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自由增减敞口容器内水量,避免了马氏瓶在实验前需要放水以维持水头稳定与实验过程中不能对瓶内水量做任何控制以及该仪器不适于高温环境中使用的弊端,且该仪器可以缩小体积,方便拆装与携带。经计算,该装置系统误差在4%以内。研究提出的恒定水头供水瓶,原理简单,适应性强,可在各种入渗、蒸发实验中用于控制水头高度的恒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为了分离和识别小麦抗旱相关基因,给小麦抗旱节水育种提供依据,以既抗旱又具备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新春6号为材料,采用cDNA-AFLP技术,分析了小麦在两叶一心期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诱导表达基因。通过253对引物组合的筛选,共得到748个干旱胁迫特异上调表达的转录衍生片段(TDF)。对其中22条片段进行克隆、测序、Blastx比对和功能分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有18个TDFs所推导的蛋白质序列与NCBI已有序列同源,功能涉及逆境胁迫反应、发育、信号转导、抗病蛋白、跨膜转运、能量代谢等方面;有4个TDFs在NCBI找到同源序列,但功能未知。  相似文献   
84.
风沙半干旱区春玉米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12-D最优饱和设计,开展了春玉米水肥耦合作用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年施氮量对产量影响最大,灌溉量次之,施磷量最小。两因子耦合的产量效应类型不同,氮与磷耦合以及磷与水耦合为相互替代作用,而氮与水耦合为相互促进作用,且耦合作用效应大小顺序为氮与磷耦合>磷与水耦合>氮与水耦合。获得最高产量9374.0kg/hm2的施氮量为281.7kg/hm2、施磷量为127.1kg/hm2、灌溉量为75.2mm。获得最高利润6023.5元/hm2的施氮量为211.2kg/hm2、施磷量为110.5kg/hm2、灌溉量为24.1mm。  相似文献   
85.
基于临界氮浓度的滴灌春小麦氮素营养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准确定量诊断滴灌春小麦氮素营养状况,以新春6号为指示品种,分别设置5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新疆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临界稀释氮浓度曲线。结果表明,根据滴灌春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与对应氮浓度值,可构建出临界氮浓度幂指数函数为NC=5.03W-0.38 ,相关系数R = 0.95。基于临界氮浓度建立的氮素营养指数模型能对滴灌春小麦氮素营养状况进行比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6.
以东农253为试验材料,在玉米6叶期喷施吨田宝(DTB)、DCPTA和ETH复配剂(KP)两种化控剂,对照为清水。结果表明,DTB和KP均可提高春玉米根系伤流量,特别是生育后期的流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2.34%和129.78%;提高了伤流液中矿质元素的流量,氨基酸的总流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特别是丝氨酸的流量。内源激素IAA、CTK和ABA流量在各时期均有增加;GA流量在乳熟期得到显著提高,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初期均低于对照,之后得到显著提高。对内源激素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变了激素间的平衡水平;提高了行粒数和百粒重,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89%和21.06%。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根系伤流量及其组分与产量密切相关,表明化控剂具有调控根系伤流量、矿质元素和内源激素流量的作用,对促进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
水氮互作对旱地春小麦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水氮互作对旱地春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氮处理下春小麦关键生育期茎秆、叶片、麦穗(不含籽粒)和籽粒的全氮含量及经济产量。结果表明,水氮互作下,春小麦茎秆、叶片和麦穗(不含籽粒)的全氮含量均随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而呈现下降趋势;正常水分条件(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75%~85%)下,春小麦茎秆、叶片、麦穗(不含籽粒)和籽粒的全氮含量均表现为中氮处理(每公斤土壤施纯氮0.15 g)>高氮处理(每公斤土壤施纯氮0.25 g)>空白对照(不施氮肥),且中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和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高氮处理(P<0.05),但经济产量却显著低于高氮处理(P<0.05);水分胁迫条件(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35%~45%)下,春小麦茎秆、叶片、麦穗(不含籽粒)和籽粒的全氮含量均表现为高氮处理>中氮处理>空白对照,但中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和生产效率及经济产量均显著高于高氮处理(P<0.05)。说明正常水分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有利于提高旱地春小麦的经济产量,而水分胁迫条件下,减少氮肥用量更有利于旱地春小麦的生产。  相似文献   
88.
广西第八周期春大豆区试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渊  梁江  韦清源  覃德斌 《大豆科技》2006,(6):27-29,33
广西第八周期春大豆区试结果表明:桂816、桂807、柳99—22和桂980725等四个品种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种桂春1号,分别增产10.2%、1.7%、1.5%和1.4%。可供广西各地引种试种示范和推产。  相似文献   
89.
选育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不育胞质三系杂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青海春油菜生态区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的单,双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绝大部分能正常生长适时成熟,这些品种资源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测交和连续回交,大部分半冬性品种的回交后彻底不育,而春性品种的后代出现微粉。半冬性品种转有的不育系或恢复系与春性品种转育的恢复纱或不育系配制的杂种优势明显。今后春油菜区在马不育胞质三系杂种的选育,应用长江中游双低半冬性品种(系)转育的不育系与加拿大和欧  相似文献   
90.
畜禽粪肥与化肥配施对春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不同畜禽粪肥在春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盆栽试验,在氮磷钾养分等量的情况下,比较分析了施用猪粪、牛粪、鸡粪和羊粪后春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畜禽粪肥与化肥配施均能提高春小麦产量,促进养分吸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培肥土壤,尤其以鸡粪与化肥配施效果最好。相比单施化肥处理,鸡粪与化肥配施处理的籽粒和秸秆产量分别提高13.43%和8.20%,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磷和钾含量分别提高0.73%、9.74%、6.98%和2.86%、4.00%、9.19%,氮、磷和钾的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4.27%、22.81%、22.81%和11.48%、11.11%、18.07%;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吸收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48%、52.77%、42.51%、13.46%和33.71%;磷素收获指数、磷肥农学效率、磷肥吸收利用效率、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生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42%、52.77%、62.00%、13.47%和25.82%;钾素收获指数、钾肥农学效率、钾肥吸收利用效率、钾肥偏生产力和钾肥生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45%、52.77%、55.72%、13.47%和29.11%。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5.75%、10.94%、22.26%、1.95%、9.42%、26.85%和28.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