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0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291篇
林业   182篇
农学   961篇
基础科学   56篇
  320篇
综合类   2483篇
农作物   2682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227篇
园艺   160篇
植物保护   14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486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豆高产优质施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概述了大豆营养特性与施肥的研究结果,提出了高产施肥的关键技术。大豆营养特性:一是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较稻、麦作物高(等量籽粒产量),生产100kg大豆约吸收6.5~8.5kg N,1.8~2.8kg P2O5,2.7~3.7kg K2O,3.5~4.8kg CaO,1.8~2.9kg MgO,4.5~9.5g Zn。二是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高峰在花荚期,N、P、K的60~70%在在此期吸收,而不同于稻麦等作物。三是总氮源的40~60%来源共生固氮,而共生固氮又受土壤N、P、K、Ca、Mo、Zn等及土壤PH值影响。四是大豆成熟阶段营养器官的养分向籽粒转移率高,N、P、K分别达58~77%,60~75%,45~75%。大豆施用N、P、K、Zn、Mo、B肥均显著提提高产量,合理配合施用可达到180~300kg/亩。N、P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K与Zn提高脂肪含量,P、K、Zn、Mo及少量N肥可提高结瘤固氮率。N、P、K和多种微肥可减轻东北连作大豆的不利因子危害,大幅度增加产量。大豆高产施肥,一是根据土壤、植株养分含量确定施肥数量,二是有机肥与N、P、K肥及多种微肥配合施用,三是注重前茬作物施肥,增肥土壤,四是根据土壤条件、耕作制度、大豆品种特性确定施肥数量、方法、时期。中等肥力高产施肥一般应施用N 8,P2O5 4,K2O 4,ZnSo4 1.5(kg/亩),钼酸铵20~30g/亩,P、K、Zn用作底或种肥,N肥钼肥种肥花期追肥各半,另于花荚期喷施P、N、Mo肥二次  相似文献   
42.
Fe3+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卫韵  徐根娣  钱宝英  刘鹏 《种子》2004,23(4):32-34
以浙春3号大豆为研究材料,设置了8个Fe3 浸种浓度(0mg/kg,0.001mg/kg,0.01mg/kg,0.1mg/kg,1mg/kg,10mg/kg,100mg/kg,1000mg/kg),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铁浸种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浓度Fe3 浸种后,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单株鲜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提高,外渗电导率降低.以0.1~100mg/kg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43.
大豆化学诱变育种及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化学诱变剂处理大豆种子,对M_1代植株的生育及形态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M_1代所产生的形态变异主要是由于化学物质扰乱了植株生理而产生生理损伤所致.在M_2代植株各性状中以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这些性状选择的潜力是大的,通过选择容易达到预期目标.诱变M_3代绝大多数性状仍在分离.加强选择,能选出早熟、大粒、农艺性状好、丰产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44.
德国及蒙古沙棘品种无性系生物学和观赏性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由于其有丰富的内含物和多方面的用途正被作为"新兴水果"而赢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喜爱.通过在柏林Baumschulenweg的育种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育成不同成熟期的5个雌性和4个雄性沙棘品种.更多的由欧洲和蒙古原生种产生的杂交选育工作仍在进行中.将这些无性系按照其生物学和果实性状进行评估.就单个性状来讲,各品种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比如维生素的含量在17~340mg/100g之间变动,胡萝卜素的变动范围为6.5~23.8mg/100g).这表明,进一步的育种改良完全有可能.所有用于比较的沙棘品种由在德累斯顿Pillnitz进行的育种工作获得,这些品种将被进一步研究.为了保险起见,以及为了解决后来有可能产生的育种及植物病理学方面的问题,必须尽可能保存现有的所有的某一品种的基因多样性.为此目的,由国家资助扶持的基因库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5.
Asia's Green Revolution of the 1960s and 1970s has largely bypassed West Africa, and “modern” (high-yielding, input responsive) germplasm for staple crops has found comparatively little adoption, except for systems that are have good access to markets and sufficient water resources. It is unlikely, however, that breeding objectives conserving traditional crop characteristics as found in extensive systems would have been more successful. The authors identify systems caught in the agricultural transition from subsistence to intensified, market-oriented product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target for crop improvement, and provide examples of new breeding objectives for cowpea, sorghum and upland rice. In each of these cases, breeders, with the help of physiologists, have developed innovative plant-type concepts that combine improved yield potential and input responsiveness with specific traditional crop characteristics that remain essential during the agricultural transition. In the case of cowpea, dual-purpose varieties were developed that produce a good grain yield due to an erect plant habit, then produce new leaves enabling a second harvest of green foliage. For upland rice systems that are limited by labour (mainly needed to control weeds that abound due to shortened fallow periods), a weed competitive plant type was developed from Oryza sativa × Oryza glaberrima crosses. Lastly, sorghum breeders who had previously deselected photoperiod sensitivity are now re-inserting sensitivity into plants having “modern” architecture, in order to allow for flexible sowing dates while maintaining an agro-ecologically optimal time of flowering near the end of the wet season. The ecophysiological basis of these plant types, their place in current and future cropping systems, as well as the problem of under-funding for their realis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6.
不同沙棘品种在定西的生长情况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引进的7个沙棘品种的种子育苗及成苗定植,并对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进行了观测,初步分析了引进的各沙棘品种类型在定西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7.
增加光照及其与改变源库互作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生殖生长期间的光照强度是决定大豆产量的关键环境因素.在美国麻省和中国黑龙江两地,通过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密度的大豆群体进行增加光照和改变源库处理,研究了两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增加光照光变化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增加光照光处理的增产效果不同,开花初期和结荚初期增加光照最为明显,花期增加光照增加单株荚粒数,而结荚初期增加光照增加百粒重.鼓粒期增加光照处理,百粒重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增产不显著,说明鼓粒期后的光照条件对大豆产量及百粒重的调节有限.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源库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不同.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剪叶处理产量下降幅度较去荚大,即源在产量形成中更加重要些,而在花期的增加光照处理条件下,库也成为影响产量的重要因子,可见,光照条件在源库关系中起着显著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48.
选用2份吉林省主推的大豆品种,3份引自美国的低亚麻酸材料作为杂交亲本,2000年按Griffing方法2进行双列杂交,估算了5种油脂脂肪酸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对单株粒重、百粒重的通径系数.结果表明:表型相关系数与遗传相关系数非常接近.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含量和百粒重的遗传相关均为正值,亚麻酸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亚油酸含量与百粒重的遗传相关为负值,通过百粒重可以对亚麻酸和亚油酸进行间接选择.油酸、亚麻酸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与遗传相关的表现相一致.亚油酸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正效应主要被油酸、亚麻酸的间接负效应所掩盖,使得亚油酸的直接效应与遗传相关表现相反.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对百粒重的直接效应与遗传相关的表现一致.油酸、亚麻酸对百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与遗传相关的表现不一致,主要是被亚油酸的正向效应所掩盖.因此可通过百粒重进行间接选择,以达到低亚麻酸育种目标,同时也可提高亚油酸含量.  相似文献   
49.
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钾素吸收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施磷量对不同大豆品种各器官及全株吸收钾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量对不同大豆品种植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有较大影响.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全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从分枝期逐渐增加,开花期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至成熟期;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钾素含量三个品种都是P10处理全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最高,整个生育期高磷或不施磷都会影响钾素含量,只有适宜的施磷才能促进钾素含量达到最高峰.同一处理不同品种全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在品种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0.
黑龙江省大豆品质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从大豆品质入手,依据大豆化学品质与地理分布、环境条件、地理状况、土壤类型、气禾躜件与大豆商品贸易和利用的关系,把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区域分成三大区,即东西部高油大豆生产区(Ⅰ区),该区分成二个亚区,西部高油大豆产区(Ⅰ区-A)与东部的高油大豆产区(Ⅰ区-B);中部与东南部的高蛋白生产区(Ⅱ区),该区分成二个亚区,中部高蛋白生产区(Ⅱ区-A)与东南部高蛋白生产区(Ⅱ区-B);北部与东部沿江地区的蛋白油分平衡区,该区分成二个亚区,北部蛋白油分平衡区(Ⅲ区-A)与东部沿江地区蛋白油分平衡区(Ⅲ区-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