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林业   16篇
农学   646篇
基础科学   35篇
  202篇
综合类   1143篇
农作物   2363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The development of soybean varieties that lack the β‐conglycinin α‐subunit is an attractive goal because the β‐conglycinin α‐subunit negatively influences the nutrition and gelation of tofu and is a major allergen. To remove this undesirable allergen and simultaneously improve the seed nutritional value and food‐processing quality, marker‐assisted background selection (MABS) was used in backcross breeding to incorporate cgy‐2, a null phenotype version of the gene encoding the β‐conglycinin α‐subunit, from the donor line ‘RiB’ into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the Chinese cultivar ‘Dongnong47’ (DN47), a popular high‐oil superfine seed soybean cultivar from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In each F2 (F2, BCnF2) generation of the breeding programme, the offspring that carried the introgressed cgy‐2 were identified by sodium 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rescreened by MABS using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 to accelerate recurrent parent genome recovery. Of the 49 advanced backcrossing breeding lines (ABLs), the three best lines, ABL1, ABL2 and ABL3, were selected from the BC1, BC2 and BC3 populations, respectively. The ABLs were evaluated for desirable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yield‐related traits, amino acid composition, fre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and tofu‐processing quality in the mature seeds. All of the ABLs lacked the α‐subunit but grew and reproduced normally without deleterious effects on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seed development and germination. The free amino acid content of ABL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DN47’, with arginine (Arg) being particularly enriched. Compared to the recurrent parent ‘DN47’, the total protein content of the three ABLs was higher,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seed proteins was markedly modified and the yield and hardness of the tofu that was made from the AB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ABS combined with stringent phenotypic selection in a backcross breeding programme is a feasible strategy for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of seed protein components to produce allergenic subunit‐deficient variant alleles.  相似文献   
52.
选用来源于中国黄淮和美国的熟期组II~IV的8个大豆品种, 按Griffing方法II设计, 配成28个双列杂交组合, 包括8个亲本共计36份材料。选用300个SSR标记, 对8个大豆亲本进行全基因组扫描, 利用基于回归的单标记分析法, 对大豆杂种产量和分子标记进行相关性分析, 估计等位变异的效应和位点的基因型值, 剖析杂种组合的等位变异。结果表明, 300个SSR标记中有38个与杂种产量显著相关, 分布于17个连锁群上, 其中D1a和M等连锁群上较多, 有8个位于连锁定位的QTL区段内(±5 cM)。单个位点可分别解释杂种产量表型变异的11.95%~30.20%。杂种的位点构成中包括有增效显性杂合位点、增效加性纯合位点、减效加性纯合位点和减效显性杂合位点4部分, 其相对重要性依次递减。从38个显著相关的SSR标记位点中, 遴选出Satt449、Satt233和Satt631等9个优异标记基因位点, Satt449~A311、Satt233~A217和Satt631~A152等9个优异等位变异, 以及Satt449~A291/311、Satt233~A202/207和Satt631~A152/180等9个优异杂合基因型位点。这些结果为理解杂种优势的遗传构成和大豆杂种产量聚合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3.
高光谱遥感估测大豆冠层生长和籽粒产量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作物育种需要监测大量育种材料的生长并估测产量潜势, 高光谱遥感技术为此提供了简单、快捷、非损伤性测定的可能途径。选取30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产量比较试验, 在盛花期(R2)、盛荚期(R4)和鼓粒始期(R5)测定地上部生物量(ADM)和叶面积指数(LAI), 并利用ASD高光谱地物仪同步收集大豆冠层反射光谱信息。供试品种间ADM、LAI和产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生育期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的光谱反射率与大豆ADM、LAI及产量均有显著相关, 尤其在R4和R5期相关性最高。在构建大量光谱参数的基础上, 遴选出对ADM、LAI及产量预测精度较好的回归模型。其中, R5期的P_Area560光谱参数与LAI和R4期的V_Area1450光谱参数与ADM构建的两个生长性状的监测模型效果最好, 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82和0.692。未发现单一生育期光谱参数对大豆估产的有效模型, 但综合R2期NPH1280、R4期V_Area1190以及R5期NPH560构建的产量估测模型, 决定系数(R2)达到0.68, 效果较好。本研究  相似文献   
54.
选用167份国内外大豆品种资源材料,依据叶长/宽比值将其划分为宽叶型和窄叶型, 分析叶型相关性状与荚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宽、叶长/宽比均与每荚粒数显著相关(r = –0.69和0.64,P<0.001)。选用均匀分布于大豆20条连锁群上的65个SSR标记分析资源材料的群体结构,并用目标区间内13个SSR标记与叶型相关性状和荚粒性状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显示,标记20-285与每荚粒数显著关联,推测控制每荚粒数的基因可能位于标记20-285附近;标记20-26和20-45间的标记几乎都与叶长/宽比存在显著的关联性,推测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标记20-26和20-45之间。相关分析和关联分析证实大豆叶型与荚粒性状存在密切关系,并缩小了每荚粒数和叶型候选基因的区间。  相似文献   
55.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6和SC17抗病基因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北方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广泛分布的SMV株系SC6和SC17,利用2个抗病大豆品种Q0926和中豆35分别与感病品种南农1138-2和南农菜豆5号配制2个抗感杂交组合Q0926×南农1138-2和中豆35×南农菜豆5号以及一个抗抗组合Q0926×中豆35,研究3个组合的F1、F2、F2:3抗性遗传规律,探讨Q0926对SC6和中豆35对SC17及2个抗病品种对同一SMV株系抗性基因的等位关系,并对大豆对2个株系的抗病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结果显示,Q0926×南农1138-2和中豆35×南农菜豆5号2个抗感杂交组合在分别接种SC6和SC17后,F1表现抗病,F2呈3抗∶1感分离比例,F2:3家系呈1抗∶2分离∶1感病的分离比率,表明Q0926对SC6和中豆35对SC17的抗病性分别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抗组合Q0926×中豆35的F1和F2在接种2个株系后均未发现感病单株,表明Q0926与中豆35对SC6和SC17株系的抗病基因分别是等位或紧密连锁的。分别利用2个抗感组合的F2和F2:3群体对2个抗病基因的定位结果显示,第2染色体上的25个SSR标记与抗SC6的基因RSC6连锁,最近的2个标记与抗性基因RSC6的排列次序和遗传距离为BARCSOYSSR_02_0617(0.775 cM)-RSC6-BARCSOYSSR_02_0621(0.519 cM);第2染色体上的38个SSR标记与抗SC17的基因RSC17连锁。最近的2个标记与抗性基因RSC17的排列次序和遗传距离为BARCSOYSSR_02_0622(0.264 cM)-RSC17-BARCSOYSSR_02_0627(0.262 cM),其对应的物理区间分别为52 kb和60 kb。抗性遗传研究为抗大豆花叶病毒育种的亲本选配、后代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抗性基因的标记定位研究为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抗病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类囊体是光合作用和电子传递关键载体,是叶绿体核心组分,在植物亚细胞器蛋白质组研究中尤为重要。为了探究大豆叶片类囊体的蛋白质组,以1对遗传背景相似度为97.6%的大豆种皮颜色G位点近等基因系(NIL-G和NIL-Y)为材料,利用SDS-PAGE与分级质谱相结合的方法对大豆叶片类囊体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NIL-G和NIL-Y中鉴定到的总蛋白分别为2 170种和1 730种,特异蛋白分别为1 140种和700种,总蛋白和特异蛋白数量在NIL-G中均高于NIL-Y。特异蛋白的GO注释及KEGG通路分析表明,尽管这对近等基因系遗传背景相似度很高,但其叶片类囊体蛋白在生物途径、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方面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7.
广西毛豆生产现状、问题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涛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305-305
针对目前广西毛豆生产存在的品种退化、布局分散、栽培技术落后、加工销售不畅等问题,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提出要把广西毛豆产业做大做强,应采取如下5个方面对策:加快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建立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发展一批科技型精深加工企业;培植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加强产业宣传和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58.
盖江涛  赵团结  李艳  盖钧镒 《作物学报》2013,39(10):1739-1745
腺苷酸激酶(adenylate kinase,ADK)催化ATP+AMP⇔2ADP的可逆反应,是维持细胞能量动态平衡的关键酶,在植物中参与调节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等过程。目前有关大豆ADK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RT-PCR方法,从耐盐大豆品种南农1138-2的叶中克隆到一个腺苷酸激酶基因,命名为GmADK。GmADK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DNA sequence, CDS)长804 bp,编码267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结构含有典型的腺苷酸激酶功能域ATP-AMP(Ap5A)结合位点和AMP结合位点。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大豆与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和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中的ADK序列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显示GmADK基因的表达量在大豆叶和根中高于茎中。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mADK的表达受盐胁迫的调节,且在耐盐(南农1138-2)和盐敏感(科丰1号)品种间存在差异。在叶和根中, 200 mmol L–1 NaCl处理6、12和24 h后,GmADK的表达量在盐敏感品种中比未处理对照有所降低,但在耐盐品种中却比未处理对照升高,因此推测GmADK可能参与大豆对盐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59.
分子标记的种间通用性可降低其开发成本,提高利用效率,促进遗传研究较薄弱物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为开发黄芪SSR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大豆的66对基因组SSR(G-SSR)和43对EST-SSR引物在黄芪基因组中进行通用性分析,并选出其中条带清晰易辨的23对引物对6种不同来源的黄芪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豆G-SSR、EST-SSR引物在黄芪中的通用性比例分别为31.82%、76.74%,多态性引物分别占18.18%、53.49%,大豆EST-SSR在黄芪的通用性高于基因组SSR,且通用的大豆SSR标记可以用于不同来源黄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发掘的多态性SSR引物可以有效用于黄芪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60.
中品95-5117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品95-5117和中品95-5383是以中品661为亲本选育的抗东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SMV3)的大豆新品系。中品95-5383抗病基因的SCAR标记已被定位于大豆F连锁群(Chr.13),与抗病基因Rsv1紧密连锁。利用大豆F连锁群的34个对SSR标记引物及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SCN11及Rsv1候选基因标记Rsv1-f/r,对中品95-5117系谱亲本进行检测,结合对SMV3的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明确抗SMV3基因在系谱中的传递规律,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SMV3新品种提供依据。通过SSR标记分析发现,中品95-5117和中品95-5383与亲本中品661的相似性最高,而与另外一个亲本鲁豆4号关系较远。SCAR标记SCN11检测表明,只有1份材料Mangnolid(F-53)B为感病基因型。系谱的Rsv1-f/r标记分析表明,Williams82是中品95-5117中Rsv1基因的供体亲本。抗病性鉴定发现鲁豆4号高抗SMV3,但它并不携带Rsv1基因。据上述结果推测中品95-5117中不仅含有Rsv1,还具有来自鲁豆4号的抗病基因,证明该品系比其亲本中品661具有对SMV3更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