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4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58篇
林业   228篇
农学   853篇
基础科学   208篇
  531篇
综合类   1797篇
农作物   2434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385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494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检测了黑龙江水稻主产区4个当地主栽品种的种子内部镰刀菌寄藏情况,测定了20%克福甲和20%克多甲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处理效果及对水稻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抑菌作用和联合毒力,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上述2种混配种衣剂对串珠镰刀菌的形态毒理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内部镰刀菌的分离频率高达56.7%~96.0%,其中串珠镰刀菌的分离频率为32.6%~48.2%,2种种衣剂对带菌种子具有显著的消毒处理效果。20%克福甲和20%克多甲种衣剂对镰刀菌F.moniliforme的毒力指数分别为457.11和802.04,增效倍数分别为6.53和0.13。20%克多甲种衣剂(多菌灵:甲基立枯磷为5:5,W/W)对串珠镰刀菌的抑菌作用优于20%克福甲种衣剂(福美双:甲基立枯磷为8:6,W/W),增效作用低于20%克福甲种衣剂。电镜观察表明,种衣剂低浓度至高浓度处理下均可引起串珠镰刀菌菌丝不同程度的异常生长,表现为主菌丝局部膨大或形成菌丝束,菌丝顶端异常膨大、缢缩或形成穗状和花絮状分枝。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脲酶抑制剂乙酰氧肟酸 (AHA)、邻苯二酚、氢醌 (HQ)和硼砂对大豆脲酶和绵羊瘤胃微生物脲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在浓度为 0 .0 0 0 1,0 .0 0 1,0 .0 1和 0 .1mmol/L时 ,4种脲酶抑制剂对大豆脲酶的抑制率分别为 :AHA为 6 % ,6 .2 % ,9.6 6 %和 2 9.79% ;HQ为 8.4 % ,13.0 3% ,19.79%和 4 4 .75 % ;邻苯二酚为 2 0 .34% ,19.12 % ,83.16 %和 93.78% ;而硼砂为 16 .5 5 % ,17.18% ,18.95 %和 35 .5 0 %。在相同浓度下 ,4种脲酶抑制剂对绵羊瘤胃微生物脲酶的抑制率分别为 :AHA为 9.5 8% ,14 .0 4 % ,4 1.30 %和 72 .73% ;HQ为 12 .2 1% ,39.99% ,6 4 .6 2 %和 78.87% ;邻苯二酚为 6 .0 7% ,9.36 % ,31.2 9%和 5 0 .4 4 % ;而硼砂分别为 4 .97% ,8.6 3% ,2 1.78%和 32 .0 2 %。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1.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machine vision method for analysing exterior parameters of chicken eggs to automate the stage of primary sorting.

2. The developed algorithm based on predetermined thresholds calculated egg quality indicators, including geometric dimensions, shape index and the mottling grade. The algorithm was implemented with an experimental setup that combined the image-based and the candling methods. A total of 400 egg samples were analysed.

3.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the algorithm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the traditional manual method showed that mean value of radii values difference was 0.095 ± 0.058 mm for the sharp and 0.080 ± 0.047 mm for the blunt end of the egg, with standard deviations of 0.58 mm and 0.49 mm, respectively.

4.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shape index values determined by the two methods was 0.93;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absolute differences between corresponding values was 1.05%.

5. The results of mottling grade estimation were compared using F-measure and confusion matrix.

6. The results allow the possibility to perform the assessment of egg exterior quality factors in an automatic mode, independent of the expertise of a grader.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我国立式无筛饲料超微粉碎机的发展,简述立式无筛饲料超微粉碎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优越性,分析质量检测及立式无筛饲料超微粉碎机技术的发展,展望制定行业标准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本质快速检测设备,实现水质的现场多指标快速检测.[方法]对设备的硬件及软件进行了设计.硬件设计包含了1P2303芯片、锂电,Cortex-M3型ARM微控制器、树莓派显示系统、光频转换器等的设计;软件设计则包含了软件设置、项目选项、项目测量结果以及测量数据表格输出等模块的设计;并对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的可靠性进行了试验检验.[结果]通过对该设计的设备硬件和软件合理搭配连接,从而研发出了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用该设备与国家标准要求的设备同时测定某一河道水样的5项指标结果发现,3个样点水样中铁、氨态氮、氟化物、硝酸盐和6价铬含量的两组数据值接近,无明显差异.虽然国家标准法检测下限比快测法高一个数量级,但快速设备的测定结果不影响操作员对水质的判断,说明该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精密度高;两种测定方法的稳定性比较,结果快速测定法的5个指标数据的相对偏差略高于国家标准法(3.92%),但其测定结果能够较好地满足现场测定要求,说明该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和稳定性较高,可满足水质的现场快速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T5转hrpZPsta基因大豆JN29-705-15和JL30-187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检测了目标基因在转基因大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利用下胚轴侵染法和叶面喷施法鉴定疫霉根腐病抗性和灰斑病抗性,并分析目的基因表达量与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rpZPsta基因在大豆的叶、茎、根、籽粒中均有表达,二个株系平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2/6.1、0.9/0.7、6.5/4.6和0.8/0.7;T5转hrpZPsta基因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能力与野生型相比均有所提高,JN29-705-15对疫霉根腐病抗性从感病提高到中抗,而JL30-187从中抗提高到抗病;hrpZPsta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也与抗灰斑病能力呈正相关,与病情级别呈极显著负相关。试验结果初步证明了外源基因hrp ZPsta在大豆植株中的表达量与受体植株对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抗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以(垦丰14×垦丰15)×(黑农48×垦丰19)衍生的含160个株系的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应用154个SSR标记鉴定个体基因型,利用单标记分析方法,对2013和2014年在哈尔滨和克山两地4个环境下的单株产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46个与单株产量相关的QTL位点,主要分布在A1、A2、C1、C2、D2、D1b、L、K、B2、N、E、J、F、G和H连锁群上,遗传率为0.15%~9.37%。遗传率较高的标记位点有BARCSOYSSR_02_0607、BARCSOYSSR_03_1620、BARCSOYSSR_19-0451、Sat_153、Sat_367、Satt229和Satt529,优异等位基因型为BARCSOYSSR_02_0607(Q1Q1)、BARCSOYSSR_03_1620(Q2Q2)、BARCSOYSSR_09_0183(Q1Q1)、Satt229(Q2Q2)、Sat_367(Q3Q3)、Satt338(Q1Q1)、Satt229(Q1Q1)和Satt668(Q1Q1)。在检测的标记位点中,BARCSOYSSR_08_0966、Sat_36、Sat_153、BARCSOYSSR_02_0607和Satt529在两个环境中重复检测,表明这5个QTL可用于分子设计育种改良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其价格对于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影响意义深远。大豆价格的稳定对于我国大豆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灰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GM(1,N)大豆价格预测模型,首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大豆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主要的影响因素;再将这些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相关因素变量,构建GM(1,N)大豆价格预测模型。采用2010-2015年的大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模型选取国内大豆自给量、世界大豆产量、国民消费价格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4个变量作为相关因素变量;模型预测误差为2.10%,预测精度较高,能够较好地掌握大豆价格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大豆价格市场预测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川渝地区地方和育成大豆品种SSR标记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本均匀分布于大豆20条染色体的135对SSR标记,对232份包括6个地方品种地域亚群和1个育成品种亚群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表明:所有的标记都有多态性,所有检测到的位点都是纯合基因型,说明所选用品种高度纯合,每个标记存在2~4个等位变异,平均2.66个。亚群多态信息含量变异范围0.2751-0.3165,整个群体为0.3208;亚群内Nei遗传距离变异范围0.325 8~0.359 4,整个群体为0.3711,说明川渝地区大豆遗传变异较小。亚群间的遗传一致度(GI ≥ 0.8862)较高,亚群间遗传距离(GD ≤ 0.1208)较小,地方品种亚群间遗传差异更小,育成品种亚群与自然地域亚群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亚群间基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 0.0722,基因流(Nm)平均为 3.214,说明不同亚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主坐标分析表明第一、二和三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异的4.97%、3.54%和3.33%。来自同一区域的品种资源基本聚集在同一亚群,聚类分析同样表明同一自然地域亚群品种资源虽不能完全聚集到同一个遗传类群中,但具有一定的聚集效应,说明川渝大豆品种资源遗传变异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系。分子方差分析表明亚群内变异占总变异的97%,亚群间变异仅占总变异的3%。Mantel收敛分析表明地方品种自然地域亚群的遗传距离与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纬度和海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723)。川渝地区大豆种质资源群体遗传丰富度不高,当前的育成品种未蕴含本地区所有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the uncontested significance of soils for human nutrition and drinking water quality, the majority of ecotoxicological testing is confined to aquatic test systems. Among the standardised tests for soils, the reproduction test with the springtail Folsomia candida is among the most widely used ones. First steps towards its standardisation were undertaken in the late 1980s. Here we review major advances that have been made since then, with respect to mechanistic, pragmatic and ecological aspects. Specifically we address the ecological relevance of any modifications of the standardised tests. We introduce a miniaturised version of the reproduction test which allows reducing the amount of soil per test unit to one third and the number of synchronised individuals to 40% as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test. In addition, we developed an assay using Collembola eggs instead of synchronised adults. First results of a three-species test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ce of other species may affect choice behaviour. We point out a potential biased view of existing ecotoxicological data with Collembola due to the fact that most results refer to metal contamination. Finally,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give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voidance and microcosm tests involving Collembo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