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27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21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0篇 |
农学 | 805篇 |
基础科学 | 62篇 |
237篇 | |
综合类 | 1524篇 |
农作物 | 2456篇 |
水产渔业 | 75篇 |
畜牧兽医 | 270篇 |
园艺 | 48篇 |
植物保护 | 1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182篇 |
2016年 | 224篇 |
2015年 | 174篇 |
2014年 | 163篇 |
2013年 | 200篇 |
2012年 | 308篇 |
2011年 | 405篇 |
2010年 | 317篇 |
2009年 | 396篇 |
2008年 | 279篇 |
2007年 | 406篇 |
2006年 | 302篇 |
2005年 | 242篇 |
2004年 | 177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137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113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90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992.
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内寄生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沈阳、黑龙江伊春、山东青岛、山西汾阳等地采集的大豆胞囊线虫土样,经分离获得定殖于胞囊上的真菌菌株128株.通过测定菌株对胞囊的寄生率,筛选出6株对大豆胞囊线虫有强寄生能力的胞囊内寄生真菌,经鉴定为Aspergillus niger,Paecilomyces lilacinus,Fusarium semitectum,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Verticillium sp.,Acremonium sp.,其中Aspergillus niger,Fusarium semitectum为国内首次报道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的真菌.通过6株胞囊内寄生真菌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毒性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和Verticillium sp.两株菌的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有较强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春、夏、秋三种类型大豆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分枝数、总荚数与出苗-开花日数关系密切,单株粒重、百粒重、种子蛋白质含量与开花-成熟日数关系密切,株高、节数与全生育日数关系密切;单株产量与节数和分枝数有关.与毛色、粒形密切相关;种子蛋白质含量与种子大小、节数、毛色、粒形、粒色及植株含氮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美国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及大豆品种抗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孢囊线虫是美国大豆生产中造成损失最大的病害。目前从理论上用四个鉴别寄主把大豆孢囊线虫划分为16个生理小种,但实际上未发现11号、12号和13号生理小种。通过大规模品种资源筛选,已选出一大批抗源,较好的抗源有Peking、PI88788和PI437654等。大豆品种对孢囊线虫的抗性由少数基因控制,在某些情况下与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有连锁,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分子标记与大豆的抗性有关,RFLP和RA 相似文献
995.
Flávia E. de Mello Valéria S. Lopes-Caitar Sheila A. Xavier-Valencio Helen P. da Silva Sören Franzenburg Andreas Mehl Joseph-Alexander Verreet Maria I. Balbi-Peña Francismar C. Marcelino-Guimaraes Cláudia V. Godoy 《Plant pathology》2022,71(2):373-385
Fungicide sprays on soybean in Brazil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selection of less sensitive isolates of Corynespora cassiicola. We collected 59 isolates of C. cassiicola from three Brazilian states and two isolates from Paraguay. We investigated their EC50 to quinone outside inhibitors (QoI) and methyl benzimidazole carbamate (MBC), any cross-resistance to compounds within QoI and MBC groups, and characterized the polymorphisms in their cytb and β-tubulin genes. Local associations of polymorphisms identified in each gene were statistically correlated with assays results. In total, 79% and 74% of the isolates were classified as resistant to QoI and MBC fungicides, respectively. There was positive cross-resistance to active ingredients within QoI and MBC groups. For QoI, all isolates presented heteroplasmy in G143A of cytb gene; the mutations F129L and G137R were not found. For MBC, 63% of isolates possessed E198A and 21% possessed F200Y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control by MBC fungicides. Heteroplasmy was identified in two and one isolates from Brazil with E198A and F200Y mutations, respectively. The resistance factor for isolates with E198A (10.9) was statistically similar to the isolate with F200Y (8.8) mutation. Genic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the in vitro assays using discriminatory doses proved them to be accurate. Reduced sensitivity of C. cassiicola to QoI and MBC was also identified in isolates from Paraguay and resistance to QoI and MBC was widely present in C. cassiicola isolates from the main soybean-producing states in Brazil. Thus, integrated management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to manage soybean target spot in these countries. 相似文献
996.
997.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株型特征与产量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株型特征、生长动态、光合能力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其产量形成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株型间有明显的差异,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株高、节数和茎粗的最大生长速率较大,出现时间较晚,能促进干物质的后期积累;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铁丰29号和沈农6号的叶柄角度较大,分枝角度较小,利于光在作物群体内的分布,冠层光合速率较高,能加速光合产物的形成.在人工光源条件下,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光合速率高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但两者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说明决定大豆产量形成的因素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998.
999.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狂犬病病毒CVS株糖蛋白基因进行克隆与测序,推导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然后采用Gam-ier-Robson法和Chou-Fasman法预测糖蛋白的二级结构,用Kyte-Doolittle法、Emini法和Jameson-Wolf法分别预测蛋白质的疏水性、表面可能性和抗原指数,并综合分析预测糖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表明,该蛋白结构中含有少量的α螺旋、较多的β折叠以及较为丰富的转角区域,在序列的121~126、133~137、161~165、191~193、201~204、214~216、221~225、264~267区域或其附近最有可能是B细胞抗原表位的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1000.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大豆的分子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含有gus基因的pBI121质粒DNA导入辽豆14,从处理的100朵花中获得53粒种子。经PCR检测53粒种子的幼苗,共检测出6株阳性植株。采用RT—PCR和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所获得阳性植株进行检测,其中2株幼苗(T0代17号和33号)均出现阳性结果,进一步对这2株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同样获得了阳性结果。上述检测结果表明,gus基因已整合到染色体上并得到了表达。对转基因植株后代进行了PCR跟踪检测,结果从17号株系的28株中检测出19株阳性植株,33号株系的35株幼苗中检测出17株阳性植株,表明gus基因可以在转基因植株后代遗传。本研究结果为大豆花粉管通道转化技术提供了比较充分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