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53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1328篇
林业   1002篇
农学   3336篇
基础科学   123篇
  1871篇
综合类   7993篇
农作物   2008篇
水产渔业   319篇
畜牧兽医   902篇
园艺   1206篇
植物保护   81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544篇
  2016年   731篇
  2015年   608篇
  2014年   733篇
  2013年   1137篇
  2012年   1483篇
  2011年   1437篇
  2010年   1109篇
  2009年   1222篇
  2008年   1164篇
  2007年   1183篇
  2006年   940篇
  2005年   786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487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41.
秋水仙碱处理油菜离体小孢子的染色体加倍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秋水仙碱对52份甘蓝型油菜品系(种)和它们的杂种离体小孢子的单倍体二倍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花药中分离出的单核晚期小孢子接种在含10-800mg/L秋水仙碱的NLN液体培养基中处理16-90h后转入无秋水仙碱的相同培养基诱导胚状体。结果表明,用10mg/L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48h,10份材料的双单倍体植株变幅为37.10%-90.12%,平均为65.44%。50mg/L处理48h的8份材料是48.72%-97.81%,平均88.86%。100-800mg/L处理16-48h的试验,多数加倍率在90%-100%之间。但该处理药用量大,费用高,而且对小孢子毒性大,胚状体再生率低。试验还表明,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诱导的二倍体植株所产生的花一般均能结籽,带有不孕花的嵌合植株极少。用秋水碱处理水孢子再生的植株的根或芽所产生的二倍体植株多是可孕和不孕花共生的嵌合植株,自交后产生的单株种子很少,难以达到遗传和育种所需的群体量。  相似文献   
142.
白菜型油菜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白菜型油菜优良自交系进行种间杂交,轮回杂交,回交及多代选育,育成了白菜型油菜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800A,2818-2等。经观察,育性基本稳定。通过两年的测交,已找到了7个不同来源的恢复源,初步实现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配套。  相似文献   
143.
水稻不育系培矮64S的空间诱变效应及后代的SSR分析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对经过卫星搭载的培矮64S种子及后代进行了有关性状研究和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培矮64S空间诱变后代SP1代发芽率、存苗率、株高、抽穗期、株叶型的性状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SP2代在株高、粒型和育性等性状上发生了变异;从SP3代中获得柱头比培矮64S明显增大的变异株系,这对于改良培矮64S的异交结实率和提高制种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10个SP3变异株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数目变化约占55.21%,扩增片段分子量变化约占44.79%,空间诱变引起的变异可能是以DNA缺失-重复为主。SSR座位的变异频率平均为23.33%,变异座位在水稻基因组中是随机分布的。  相似文献   
144.
探究链霉菌30702复合壳聚糖对番木瓜环斑病毒病(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的防控效果,为番木瓜环斑花叶病防治提供基础。以台农二号番木瓜为材料,壳聚糖设3个浓度1.0g/L、0.5g/L、0.25g/L;30702菌液2个浓度0 cfu/L和4.2×10 6cfu/L,互相组合为6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空白组,宁南霉素0.05 g/L为对照组,共8个处理;运用分光光度计法测量相关酶活。1.0 g/L壳聚糖复合4.2×106 cfu/L链霉菌30702的防治效果为88.6(p<0.05),显著高于其他组;壳聚糖复合链霉菌30702组的防治效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相较于单独使用壳聚糖组有显著提升。使用1.0 g/L壳聚糖复合4.2×106 cfu/L的30702对番木瓜防控PRSV的效果最好,防治指数达到88.6%。  相似文献   
145.
以“大鸡心”黄皮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茶皂素处理对黄皮相关贮藏品质及生理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茶皂素处理能显著抑制黄皮果实贮藏后期褐变现象,保持较高黄皮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相对适宜的酸度,有效抑制了黄皮果实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并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其中贮藏至12 d时,低浓度处理果实PPO活性为0.39±0.03 U.g-1.min-1,低于对照组和高浓度处理组;贮藏至6 d时, SOD活性为5.07±0.08 U.g-1.min-1,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浓度处理组。而高浓度的茶皂素处理可抑制果实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的下降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适宜浓度的茶皂素处理有利于减缓黄皮褐变并维持果实贮藏品质,提高其商品价值。而不同浓度茶皂素处理对黄皮果实在生理指标上具有不同的效果,具体应用浓度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6.
对“苏罗”和“台农2号”番木瓜2个品种植株进行茎弯曲处理,研究其对番木瓜开花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弯曲处理对“苏罗”和“台农2号”番木瓜都具有降低最低结果高度、增加长圆形果实和长圆形两性花数量的显著效应;当茎弯曲长度在20.00-35.00cm时,随着茎弯曲长度的增加,其对降低番木瓜最低结果高度、增加长圆形果实和长圆形两性花数量的效应愈强;茎弯曲处理对营养繁殖的“苏罗”和种子繁殖的“台农2号”番木瓜开花结果的影响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47.
以云南5个生态区域采集的15株罗望子的果实为材料,对果实的16个性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罗望子果实品质进而筛选优良种质。结果表明:15株罗望子果实性状中,除了果实弯系数差异不显著,其余的果实性状指标差异都极显著。YM3的单果重(14.04g)、果肉重(6.63g)、种子重(4.79g)、种子数(10)最大,可以作为优良单株进行保存、繁殖后代。罗望子果实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8.
为测定陕西、川北地区核桃主栽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差异,本文通过和针刺接种法,对11个核桃良种栽培品种1年生枝条进行了抗Botryosphaeria的初步评估;在此基础上,对其中抗性较强的5个品种,采用打孔法接种2年生枝条进一步进行了抗性测定和评估。结果表明“清香”和“香玲”对溃疡病的抗病性强,“鲁光”、“西林3号”和“西洛”对溃疡病的抗病性弱。核桃品种抗病性差异与接种方式和时间有关,但抗病品种清香和香玲抗性表现稳定。该研究结果为核桃引种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9.
凝集素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糖结合蛋白,通过特异识别不同糖基而介导多种生物过程.本研究以'南菊芋1号'为研究材料,克隆并鉴定了12个凝集素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些基因编码蛋白的性质表明:等电点为4.96~5.23,偏酸性;依据其特异性糖基结合域归为三类:8个属于木菠萝家族(JRL),2个属于雪花莲家族(GNA),2...  相似文献   
150.
马铃薯培养根结线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在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上培养效果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根结线虫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在所有4种供试马铃薯品种上均能较好地繁殖,在大西洋和958品种上繁殖效果明显好于其他2个供试品种;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均可在马铃薯958品种上进行良好繁殖,但不同根结线虫的繁殖效果有一定差异,其中南方根结线虫的繁殖最好,而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