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110篇
农学   90篇
基础科学   31篇
  53篇
综合类   366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1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41.
基于机器视觉的玉米种粒定向定位摆放装置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实现玉米定向、定位播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研制了一种玉米种粒定向定位摆放装置。在介绍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关键部件的结构,通过试验分析和理论计算,确定了关键部件的尺寸参数和安装方位,测试了导向定位管的定位精度,分析了凹型定位槽连续有效作业的条件,并结合作业精度要求,设计了控制方式并设置了控制参数。同时结合金博士郑单958种粒样本的特点,改进了合格种粒胚芽正反面和尖端朝向的图像检测算法。试验结果表明,胚芽正反面检测准确率为98%,尖端朝向检测偏差小于8°,凹槽定位准确率为97%,定位吸取准确率为94%,定位摆放准确率为99%,摆放后角度偏差不大于10°,满足设计要求。该研究可为实现种粒的定向包装以及后续的定向播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2.
绞股蓝组培快繁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绞股蓝茎尖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筛选出适于绞股蓝叶芽丛生芽分化的培养基MS + 6-BA 1.0 mg/L +NAA 0.02 mg/L。  相似文献   
843.
百合无毒化种球繁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对百合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成为制约百合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进行百合无毒化种球繁育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5个感病百合品种种球为试材,应用愈伤组纵培养(Ⅰ)、茎尖培养(Ⅱ)、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Ⅲ)、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Ⅳ)、病毒唑加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Ⅴ)五种脱毒方法进行百合种球脱除病毒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唑加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方法最好,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和病毒哇结合茎尖培养方法次之.  相似文献   
844.
以北海道黄杨的茎尖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培养条件、生长素浓度等因子对建立茎尖再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海道黄杨茎尖诱导最适培养基为6-BA+0.5 mg/L+NAA 0.1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且在前10 d采用暗培养,之后采取光照培养。  相似文献   
845.
为了探索一种南果梨离体培养快速繁殖的方法,以南国梨茎尖为材料,以MS基本培养基添加6-BA、NAA、IBA进行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取材时间为4月上旬;最佳预处理为GA3 0.1 mg/L预处理一周;最佳灭菌时间为0.1% HgCl2溶液灭菌8~10 min;不同品种的南果梨茎尖增殖和生长能力不同;‘大红南果梨’的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BA 4.0 mg/L+NAA 0.4 mg/L;IBA促进生根,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4 mg/L,GA3抑制生根;试管苗移栽的最适基质为珍珠岩:草炭土:河沙=1:1:1,成活率可达93.3%。  相似文献   
846.
以洋桔梗茎尖为外植体,采用MS作为基本培养基,组配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探讨不同激素组合对不定芽、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GA 0.4 mg/L+BA 0.2 mg/L,每个茎尖产生的不定芽数为3.3个;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MS+BA 0.2 mg/L+NAA 0.05 mg/L,芽的增殖率为5.5;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1.0 mg/L,根的诱导率为92%,平均根条数为7.3条;对植株进行驯化移栽,15 d后植株的存活率为92%。  相似文献   
847.
6-BA对不同基因型甘薯茎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强 《杂粮作物》2001,21(5):21-23
采用不同浓度6-BA浓度对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一次培养和二次培养成苗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6-BA有促进愈伤组织发生和芽分化的作用。对于不易诱导材料,6-BA适宜浓度为4.0mg/L。对于易诱导材料,6-BA浓度以2.0mg/L为宜。并且都获得了较高的成苗率。二次培养比一次培养成苗时间早。  相似文献   
848.
采用全年条桑收获法和全年两回施肥法 ,对 8个供试桑树品种 (组合 )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粤桑 1号、粤桑 10号、桂杂优 12号和 6 9×伦 10 9的产量比对照种塘 10×伦 10 9增加 5 6 7%~ 12 0 3 %。证明这 4个品种 (组合 )适于桑树省力化栽培与收获  相似文献   
849.
SH系苹果矮化砧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7年开始,以SH系4个优系为试材,进行了SH系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5年研究结果:①筛选出适合分化的1号培养基,有效分化率50%以上;②4个SH系优系各自的继代培养基,经过20~30代继代培养,增殖倍数稳定在2.9~4之间,正常率90%以上;③适合SH系4个优系的生根培养基R7,生根率95%以上。此外还改进了传统的外移技术,使外移成活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50.
W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a strain of Cucumber mosaic virus (Pepo CMV) invaded the shoot apical meristem (SAM, tunica corpus) of tobacco plants at 6–8 days postinoculation (dpi), contrary to earlier observations. To identify a viral factor determining the ability to invade the SAM, we inoculated plants with two other CMV strains, MY17 and Y, and tested the three strains in this study. Immunohistochemical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MY17 CMV invaded the SAM at 7 dpi, the same as Pepo CMV, but Y CMV did not, even at 21 dpi. Using RNA pseudorecombinants between Pepo and Y CMV, we found that Pepo RNA 2 affected the rate of SAM invasion, and Pepo RNA 3 was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SAM invasion. Inoculation with RNA 1 and RNA 2 from Y CMV and RNA 3 containing the chimeric coat protein (CP) gene between Pepo and Y CMV or a Y RNA 3 point mutant containing a Ser-to-Pro substitution at position 129 in CP (Y129P) revealed that amino acid 129 of CP is the determinant for successful SAM invasion. The rate of SAM invasion of the pseudorecombinants and Y129P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efficiency of cell-to-cell movement in the inoculated leaves, implying that SAM invasion by CMV strains may be due to efficient cell-to-cell mov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