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澳大利亚小麦品种Sunco抗条锈病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成都 610066;2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 Toowoomba, Q 4350 Australia)  相似文献   
72.
玉米抗锈病自交系种质的发掘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遗传育种上较为常用的184份玉米自交系(包括121份普通玉米和63份糯玉米),在两个环境下对锈病抗性进行鉴定,共筛选出K22、齐319、T2等18份高抗系和农大1145、中128、R-8等18份抗病系,普通玉米自交系中高抗和抗病的占26%,糯玉米自交系中只占6%。基于SNP标记基因频率的系统聚类将184份自交系划分为9个类群,从血缘类群上来看,普通玉米自交系中P类群最抗,塘四平头类群锈病抗性最差;糯玉米自交系中热带类群抗性稍好,所有类群间病情指数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3.
细叶结缕草锈病(Puccinia zoysiae Diet)是细叶结缕草的主要病害。据 1994年观察,越冬前未经修剪的草坪或漏剪的草丛春天发病早而重,可见此病发生与病菌越冬有密切关系。室内人工接种18~28℃之间病害潜育期为7~9天,30~35℃时不发病。夏孢子萌发适温为25℃,30℃以上萌发率迅速下降,致死温度为44℃,可见夏季病情下降与高温有关。1994年病害发生高峰期在5~7月。  相似文献   
74.
胡颓子锈生座孢产孢和孢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99-1401
研究了牛奶子锈病菌(Aecidium elaeagni-umbellatae)重寄生菌胡颓子锈生座孢(Tuberculina elaeagni)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葡萄糖、蔗糖等5种碳源中以葡萄糖产孢最好;NH4Cl、KNO3等7种氮源中以蛋白胨产孢最好;25℃、pH值6和光照等条件适合产孢。25℃为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在相对湿度65%以上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以水滴中萌发最好,萌发率达80.4%。pH值5~6和光照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孢子致死温度为43℃10 min。  相似文献   
75.
国内研究植物锈菌重寄生菌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531-1532
综述了国内有关植物锈菌重寄生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6.
本文利用离体叶砂基培养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系统研究了花生属中6个拟直立型组野生种、2个花生组野生种(副对照)和1个栽培品种(对照)对花生锈病、褐斑病和黑斑病的抗性反应.对感染频率、菌斑直径、叶片脱落率、叶面坏死率和产孢指数等五种抗性成分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所选用的野生种对锈病均表现免疫;在6个拟直立型组的野生种中,A.sp.30003、A.sp.9990和A.sp.30126未表现黑斑病症状,对褐斑病呈过敏性反应;A.sp.9993、A.sp.11462和A.sp.30134等三个种在主要抗性成分上,也明显地优于花生组的野生种及栽培种.文中还对拟直立型组的应用潜力及实验室条件下抗性成分的选择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7.
对14个国内外大豆抗锈种质在福建地区的抗锈性及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抗锈基因Rpp1、 Rpp2、Rpp3和Rpp4 (屏南豆)的抗性已被克服,抗锈种质樟子乌、九月黄和日向可能含有新的抗锈基因。来自国外 的抗锈种质在福建地区未能表现出对锈病的抗性,农艺性状较差,不适宜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78.
为寻求防治花卉病害的高效、低毒杀菌剂,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以玫瑰锈病菌、文竹叶斑病菌、郁金香灰霉病菌、菊花褐斑病菌和茶花炭疽病菌为测试菌株,研究胺苯吡菌酮和叶菌唑混配对5种花卉病害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显示:当叶菌唑和胺苯吡菌酮的混配比例为5∶1时,对玫瑰锈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88.16;混配比例为10∶1时,对文竹叶斑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8.07;混配比例为1∶1时,对郁金香灰霉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0.29,对菊花褐斑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2.55;混配比例为3∶1时,对茶花炭疽病菌的共毒系数为200.04。表明胺苯吡菌酮和叶菌唑按适当比例混配对此5种花卉病原菌菌丝和孢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9.
柳树是新疆林木主要树种之一,由栅锈菌属(Melampsora)引起的柳树叶锈病在新疆地区普遍发生,且病原菌种类多样。为探清新疆柳树锈病病原的种类组成、寄主范围及分布,在全疆各生境采集该病害,以夏孢子和冬孢子阶段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学(ITS和LSU序列)相结合对其开展分类鉴定,并探讨寄主范围与分布地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9种栅锈菌,其中米黄柳栅锈菌(M.salicis-michelsonii)、扁桃栅锈菌(M.amygdalinae)、云南柳栅锈菌(M.salicis-cavaleriei)、黄花柳栅锈菌(M.salicis-sinicae)、北极栅锈菌(M.arctica)、伊朗栅锈菌(M.iranica)、松柳栅锈菌(M.larici-epitea)、白柳栅锈菌(M.salicis-albae)、银柳栅锈菌(M.salicis-argyraceae)为已知种。寄主涉及柳属(Salix)14种,其中银柳(S.argyracea)、蓝叶柳(S.capusii)、伊犁柳(S.iliensis)、绿叶柳(S.metaglauca)、米黄柳(S.michelsonii)、锯齿柳(S.serrulatifolia)、准噶尔柳(S.songarica)和天山柳(S.tianschanica)为锈菌寄主新记录种。该研究可为新疆真菌多样性及林木病害诊断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穿山龙锈病是穿山龙(Dioscoreae nipponica Makino)上的一种新病害。2004~2006年对栽培穿山龙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对野生穿山龙采取踏查法调查了该病害在辽东山区发生情况,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观察、分离、鉴定,确定病原菌为Puccinia dioscoreae Kom.,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柄锈菌属薯蓣柄锈菌。最后提出了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和药剂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