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5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584篇
林业   174篇
农学   792篇
基础科学   23篇
  224篇
综合类   1686篇
农作物   600篇
水产渔业   169篇
畜牧兽医   543篇
园艺   144篇
植物保护   10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n an earlier advanced‐backcross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analysis of an interspecific cross of Gossypium hirsutum cv. ‘Xinluzhong 36’(‘XLZH36’) and G. barbadense cv. ‘Xinhai 21’(‘XH21’), a QTL for fibre strength in the chromosome segment introgression line IL23‐09 was analysed. Single mark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arkers on chro.23 were associated with fibre strength. Using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with the F2 population (1296 plants), a QTL for fibre strength was detected on chro. 23. The QTL explained 8.9% and 15.9% of phenotypic variances in the F2 and F2 : 3 generations, respectively. Substitution mapping suggested that the QTL was located at a physical distance of 23.4 kb between the markers BNL1414 and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locus D09_43776813 C‐G. We designated this QTL as qFS‐chr.23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for fibre strength on chro.23). This work provides a valuable genetic resource for the breeding of high fibre quality in cotton and will facilitate future efforts for map‐based cloning.  相似文献   
992.
吕锐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5):107-111
为促进基因组选择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笔者总结了基因组选择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基因组选择育种的统计方法,指出了各种因素对基因组选择的影响,总结了基因组选择面临的挑战,并讨论了基因组选择在植物数量性状分子育种研究中可能的应用。认为随着基因型分析成本的降低和统计方法的发展,植物基因组选择将会逐步完善,将在植物基因组育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对棉籽油分、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进行了不同遗传体系的QTL分析,为相关性状挖掘出更多有用的基因信息。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利用陆地棉亲本HS46 (P1)和MARCABUCAG8US-1-88 (P2)所构建的188个重组近交系分别与双亲杂交构建F1群体BC (P1)和BC(P2)。基于这些回交群体种子,采用专为种子性状设计的母体和胚核基因组QTL定位的混合线性遗传模型及QTLNetwork-CL-2.0-Seed软件,对棉籽油分、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7个控制棉籽油分含量、3个控制棕榈酸含量、2个控制油酸含量和3个控制亚油酸含量的QTL,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源自母体和胚2个核基因组的加性主效应,其中有7个QTL的表型变异贡献率大于10%。研究结果可为这些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为这些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4.
以京农科728和金农738为试验材料,研究3个不同种植密度下化控剂玉黄金(主要成分胺鲜酯和乙烯利)对春玉米抗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玉黄金后,能够降低株高和穗位高,缩短节间,提高穿刺强度和压碎强度,从而提高抗倒伏性能。与清水对照相比,玉黄金处理后,随密度升高,京农科728产量分别提高12.54%、11.24%和8.81%,金农738产量分别提高4.39%、4.05%和7.00%。为春玉米高产及实现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旨在培育黑龙江省良食味稻米生产亟需的高产优质中熟水稻新品种。在水稻‘吉粳88’×导入系‘稻花香2号(hd2hd4)’后代中,分子标记和田间性状选择相结合培育符合育种目标的水稻品种。水稻‘吉粳88’具有株型直立、抗倒伏、高产和Hd2Hd2Hd4Hd4抽穗期基因型及晚熟等特征,导入系‘稻花香2号(hd2hd4)’具有香味、适口性好和hd2hd2hd4hd4基因型及早熟等性状。从‘吉粳88’ב稻花香2号(hd2hd4)’的杂交后代材料中,培育了具有hd2hd2Hd4Hd4fgrfgr基因型、主茎叶片13片、茎叶直立、抗倒伏、高产、有香味、适口性好的水稻新品系,命名为‘黑大香1’。‘黑大香1’农艺性状优良,可用于黑龙江省第1积温区下限良食味稻米生产。  相似文献   
996.
以定薯5号为试验材料,在马铃薯重茬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小整薯规格和药剂拌种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整薯播种比种薯切块播种处理出苗期和成熟期提前,株高增加,单株根数、单株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增多,出苗率、大中薯率和产量提高。与不拌种播种相比,药剂拌种播种处理的株高增高,单株主茎数、匍匐茎数和单株结薯数增多,出苗率、大中薯率和产量提高,用72%农用链霉素0.04kg+滑石粉2kg拌种50kg种薯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效果最好,达到60.1%。  相似文献   
997.
红籽瓜数量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籽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观测其11个主要数量性状,借助SPSS统计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6.05%;R型聚类分析显示,11个数量性状可分为5类,分别为:产量因子、粒重因子、生长因子、产籽因子和品质因子。两种分析共同揭示了红籽瓜各因子的性状组成,为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盐胁迫对不同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2个高粱品种吉杂123(JZ123)和龙杂11(LZ11)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盐浓度(0、0.3%、0.4%、0.5%、0.6%)处理,探讨了盐胁迫对不同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形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盐胁迫下,高粱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且盐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2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随盐浓度的升高均表现出以下变化:相对成苗率下降,出苗时间延迟,株高变矮,茎粗变细,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下降,尤其穗粒重和产量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综合2个高粱品种的性状表现,LZ11的耐盐能力较强于JZ123,更适于盐碱地栽培.  相似文献   
999.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is an effective genetic resource for transferring agronomically important genes from Aegilops tauschii to common wheat. Wide variation in grain size and shape, one of the main targets for wheat breeding, has been observed among Ae. tauschii accessions. To identify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responsible for grain size and shape variation in the wheat D genome under a hexaploid genetic background, six parameters related to grain size and shape were measured using SmartGrain digital image software and QT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four F2 mapping populations of wheat synthetic hexaploids. In total, 18 QTLs for the six parameters were found on five of the seven D-genome chromosomes. The identified QTL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variation in grain size and shape among the synthetic wheat lines, implying that the D-genome QTLs might be at least partly functional in hexaploid wheat. Thus, synthetic wheat lines with diverse D genomes from Ae. tauschii are useful resourc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gronomically important loci that function in hexaploid wheat.  相似文献   
1000.
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GT)是评价稻米蒸煮与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受一主效基因控制外, 还受多个微效基因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9311作为受体和供体来源的一套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研究对象, 于2010-2011年连续2年分别于2个环境内种植, 测定各株系稻米的糊化温度(碱消值), 利用t测验与轮回亲本比较。结合高通量重测序技术鉴定各代换系的基因型, 以一年两地检出的极显著差异位点作为一个QTL, 共检测到4个控制GT的微效QTL, 即qGT2-1、qGT7-1、qGT8-1和qGT12-1, 分别位于第2、7、8和12号染色体上。加性效应分析结果显示, 4个QTL的效应值均为负值, 表明来自籼稻品种9311的这4个片段对碱消值的效应均为负效应。其中qGT7-1和qGT12-12个QTL在2年4个环境均被检测到, 遗传效应的趋势也一致, 加性效应贡献率为11.31%~28.95%。以受体亲本碱消值差异最大的代换系N53株系及亲本为材料, 对稻米淀粉精细结构进行分析, 推测支链淀粉中短链含量的减少可能会引起GT的升高。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相应QTL及开展稻米品质改良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