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7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试验比较了矮柱栽培的3种密度与高柱栽培在生长和产量方面的差异及其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矮柱(高1.6米)密植投产早,植后3年便有收获;产量高,收获第一年2×1.2米处理亩产鲜果2022.7公斤,产值超万元,显著高于对照。历年累计产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矮柱密植栽培因单位面积内的株数多,体积大,结果面广,结果枝多,形成丰产树型快,故能早产高产。3种密度中以2×1.2米处理最好,历年累计平均亩产量也稍高,其后依次为2×1米和2×1.5米处理。经分析,作为胡椒产量基础的树型结构如枝序数量、各级结果枝数量、体积和表面积(结果面)等,各处理群体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这是因为矮柱密植栽培的群体量多弥补了个体量少的缘故。据调查,矮柱密植栽培植株生长整齐,风害轻,密度越大植株生长整齐度越高,开花期间遇台风的落花穗数量显著低于高柱栽培。  相似文献   
62.
在胡椒属植物中,栽培胡椒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野生胡椒资源也具重要的开发价值。为了解海南胡椒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集了74份材料,对其形态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28个形态性状其平均变异系数为51%。数量性状中,侧枝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1%,叶片宽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6%;质量性状中,主蔓被毛指数变异系数最大,为170%,成熟叶片颜色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采用数量分类法对海南胡椒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多样性进行了形态聚类分析,在阈值为0.139处,74份胡椒种质被分为3大类群;在阈值为0.032处,74份胡椒种质可分成SG1(所有的海南蒟)、SG2(6份假山蒟)、SG3(6份假山蒟和3份华南胡椒)、SG4(8份假山蒟和4份细叶青蒌藤)、SG5(假蒟和蒌叶)、SG6(印尼大叶种、班尼叶尔一号和古晋种3个栽培品种)、SG7(9份大叶蒟和2份复毛胡椒)和SG8(16份毛蒟和1份苎叶蒟)8个亚类。  相似文献   
63.
王金龙  杨明  郑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73-15676
[目的]探讨植株生长和光合指标对生根剂的响应性。[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植株生长及光合相关指标对NKII-298、NKII-888和NKII-16共3种生根剂的响应。[结果]经NKII-298处理的苏丹草植株,叶片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量子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电子传递效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模拟得出的最大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较高,单株生物量累积最大;经NKII-888和NKII-16处理的苏丹草幼苗,仅叶绿素荧光参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余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苏丹草对生根剂种类敏感,在实际生产上应根据生产目的而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4.
以苏丹草185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就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进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苏丹草185愈伤诱导的培养基。研究中发现,对于苏丹草185种子在相同激素配比条件下,采用MS基本培养基的诱导率高于N6培养基。在相同的基本培养基培养条件下,采用不同激素配比,84个处理组合的诱导率有较大差别。在MS培养基中,2,4-D浓度为2.0 mg/L、KT浓度为0.1mg/L时的诱导效果最好:而在N6培养基中,2,4-D浓度为4.0mg/L、KT浓度为0.5mg/L时的诱导效果最好,较易形成胚性愈伤。  相似文献   
65.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是一项新的分子标记技术,是基于PCR技术扩增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基因组DNA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然后将双链接头连接到DNA片段的末端,接头序列和相邻的限制性位点序列作为引物结合位点。笔者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探讨了卡瓦胡椒与胡椒及胡椒属其他几个野生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假蒟对螺旋粉虱的作用效果及对体内酶活力的影响,在实验室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若虫和蛹的生物活性,并用生化方法测定了成虫体内几种代谢酶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活性增强,其活性大小为成虫若虫蛹。处理168 h时,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若虫的LC50值(0.932 mg.mL 1)仅为处理24 h时LC50值(2.207 mg.mL 1)的42.23%。处理72 h时,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和若虫的LC50值(0.430 mg.mL 1和1.303 mg.mL 1)分别为蛹(1.894 mg.mL 1)的22.70%和68.79%。经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处理24 h后,螺旋粉虱成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等代谢酶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10 mg.mL 1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3种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2.53%、82.79%、52.26%,但低浓度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CarE、GSTs两种酶的活性反而有诱导现象,其中对GSTs诱导效应较为明显。由此表明,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有明显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67.
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处理胡椒叶,确定了胡椒叶的乙醇提取相和水提取相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较高的多酚含量;通过对胡椒嫩叶、完全稳定叶和老叶的乙醇和水提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多酚含量的测量,得出胡椒嫩叶的多酚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较高,老叶次之;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溶液常温搅拌浸提胡椒老叶,得出50%左右的乙醇水溶液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较高的多酚含量(5.4 g/100g)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0.8 g/100g)。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外源赤霉素处理对山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可促进山蒌植株茎伸长,以80 mg/L获得最佳效果;40、20 mg/L赤霉素处理7次后,对茎粗的增加效应最强。赤霉素处理虽然不能增加叶片数,但40 mg/L可最大程度地促进叶面积指标增大。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假蒟的杀虫生物活性,对假蒟根、茎、叶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乙醇和甲醇5种溶剂依次进行索氏提取,测定各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触杀活性,并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不同部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触杀活性不同,假蒟的主要活性部位为根,其次为茎,叶活性最低;5种有机溶剂提取物中,以石油醚提取物的活性最突出,其他溶剂提取物对试虫基本无生物活性.虫龄越低提取物的杀虫活性越佳,假蒟根石油醚提取物对斜纹夜蛾三至六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204 9%、0.370 8%、0.853 6%、1.233 1%;假蒟茎石油醚提取物对斜纹夜蛾三至六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0.2392%、0.397 8%、0.948 5%、1.486 7%.通过对假蒟根石油醚洗提物进行柱层析和TLC分离,得到16个组分,主要活性组分为A、B、C、D,在1 mg/mL质量浓度下,其对斜纹夜蛾四龄幼虫24 h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其次是组分E和组分F,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3.33%和36.67%;其他组分基本无生物活性.总之,假蒟根石油醚提取物对斜纹夜蛾的触杀活性最高,且虫龄越低杀虫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0.
A profound degree of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exists among the cultivars of Piper nigrum cultivated in Kerala State, South India. Fifty one cultivars of this crop species from the State were subjected to graph clustering by the ‘Graph Theory’ model, based on 27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imed at clustering them into groups with an appreciable degree of intracluster discreteness and intercluster distance. The result was presented in a ‘Skyline Plot’. Ten C-clusters were formed at the c-value of 0.46 corresponding to a fairly high moat value. The number of members from different clusters ranged from 3–8.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characters among the clusters formed, shows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intracluster similarity (connectedness) and intercluster distance (isolation). The present graph clustering is significant as it provides reliable clues for selecting parental cultivars with fair degree of genetic difference, from clusters exhibiting appreciable isolation, for future intervarietal hybridization programmes in the crop.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