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8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834篇
林业   353篇
农学   751篇
基础科学   309篇
  484篇
综合类   3633篇
农作物   498篇
水产渔业   380篇
畜牧兽医   1848篇
园艺   341篇
植物保护   1163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437篇
  2021年   412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461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428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455篇
  2014年   507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以一株分离自健康、高产辣椒根际土壤的木霉菌(Trichoderma spp.)M2为供试菌株,研究其对小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的手段,对木霉菌M2进行分类鉴定,以期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将木霉菌M2进行固体发酵制得孢子粉,研究其在温室条件下是否对小白菜的生长具有促生能力。结果表明:菌株M2属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在温室盆栽试验中,土壤接种M2孢子粉对小白菜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且能够提高叶绿素含量、可食用叶片数,其中接种5.0×10~9cfu的M2孢子粉处理的鲜重、干重最高,比对照组分别增加30.26%、20.08%;接种5.0×10~8cfu的M2孢子粉处理鲜重、干重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8.33%、12.46%。这说明哈茨木霉M2菌株对小白菜的增产效果明显,具有潜在的农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2.
研究了ER IC-PCR技术在平菇栽培菌株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22个供试平菇菌株和对照香菇菌株中,ER IC-PCR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聚类分析表明,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5的水平上,23个菌株聚类成8大类群:糙皮侧耳栽培菌株分别归属第1和第2大类群;秀珍菇5号、4011、白灵菇2号、杏鲍菇、鲍鱼菇和香菇分别独立地聚类为不同的大类群.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20时,鲍鱼菇和香菇聚类在一起,其他平菇菌株聚类在一起.这表明ER IC-PCR技术可以应用于平菇栽培菌株的鉴定,但也说明该技术在食用菌分类鉴定应用上的局限性,同时也说明食用菌需要多相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63.
水稻种质资源包括栽培稻、野生稻及育种材料等各种类型,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生物技术研究以及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中国具有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但其利用率却不高,原因之一就在于传统方法不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研究评价。理想的分子标记具有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检测简单快速和共显性遗传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品种DNA指纹库的构建及分子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的拓展等方面的作用,旨在为更充分的将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4.
由于EGR系统存在严重的非线性、较大的时延和复杂的进排气动力特性,为了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用伪随机二进制信号对系统进行了辨识.在大量预试验的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2种工况进行了系统辨识,得到了受控的自回归模型.模型降阶后得到2个具有时延的2阶模型.用交叉检验法检验了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完全可用于控制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5.
农田杂草抗药性检测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除草剂的大面积使用,解决了农田草害的主要问题,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生产和除草剂化学工业的发展。但是,随着除草剂使用面积和用量的不断提高,杂草抗药性已日益成为除草剂应用和农业生产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对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和分布、生物学特性、抗性机理、鉴定技术以及抗药性杂草的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杂草抗药性的鉴定是其综合治理的前提,因此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对杂草抗药性的鉴定方法,如温室整株植物测定法、生理生化测定法以及DNA分析技术等进行介绍,并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6.
以生长菌落数为评价指标,研究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高温煮熟鱼肉的防腐效果;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纯化和16S rDNA测序技术鉴定导致高温煮熟鱼肉腐败变质的细菌;运用滤纸片法测试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腐败变质细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腐败变质细菌生长曲线、导电率及生物大分子含量的影响研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在储藏15 d内,30 mg·mL-1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能完全抑制高温煮熟鱼肉中细菌生长;分离、鉴定了2株导致高温煮熟鱼肉腐败变质的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T-10、Alcaligenes faecalis T-9;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这2株腐败菌具有中敏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10~20 mm),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6.0 mg·mL-1和20.0 mg·mL-1;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通过破坏菌体细胞膜的完整性,致使生物大分子物质外溢而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7.
明确在山东省聊城市白三叶草上发现的一种叶斑病的病原菌,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2019年采集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具有叶斑病的白三叶叶片,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依据柯赫式法则验证致病性.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从发病叶片中分离得到病原菌(标记为SY1)...  相似文献   
168.
棉花黄萎菌拮抗菌BDT-25的鉴定及抗菌蛋白产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拮抗细菌BDT_25是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经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证明BDT_25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此外,该菌株还对棉花枯萎病菌、棉花立枯病菌等10种其他病原真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一株广谱拮抗细菌菌株。通过对BDT_25菌株培养条件的研究发现,采用NB液体培养基,28℃,170 r/min培养48 h所得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粗提到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提取物,进一步实验表明,该拮抗物质对热和多种蛋白酶敏感,证实其为抗菌蛋白。  相似文献   
169.
为了了解鲜蛋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及其生理特性,按照国家标准中蛋制品的检验程序,对养鸡场及市场共50个鸡蛋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出的可疑菌株做生理生化鉴定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确定其中1株为沙门氏菌,对其在温度37℃下的生长曲线进行数学分析,得出最适生长模型为MMF模型。  相似文献   
170.
Summary The genomic DNAs of 42 Pisum sativum genotypes, representing four wild and cultivated subspecies were used as templates in RAPD reactions. Amplification with eight decamer primers generated 149 polymorphic products. Genetic similarities of RAPD profiles were estimated via a coefficient of Jaccard and then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by cluster analysis (UPGMA). Each genotype was clearly identified and separated from the others. Our results show that RAPD technology is a rapid, precise and sensitive technique for identification of pea genotypes. However,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Pisum sativum, which we tested by bootstrap analysis (Wagner parsimony), must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